越鞠丸

​越鞠丸(丹溪心法)

杨本山
2017-2-25 0:36
1821 
 16
  首先,郁,这个字,它反映出来一种气血痰火湿食郁滞,有气机不畅,本身是个不畅。往往还不是一种不通,气机运行可以说不通,或者是不畅这些程度区别。所以有很多郁症现在在临床上,反映出来是功能方面为主的。有很多器质结构上查不出问题,它是气血津液郁滞不畅这种阶段,所以戴原礼说,郁,是积聚而不得发越,这些气血痰火湿食积聚了,不能发越,不能通畅的意思。并不是到达像症、积,有形的这类,或者包括了郁滞不通,它是一种基础物质郁滞不畅的阶段。所以实际在很多病证当中,都有从功能变化到实质结构变化的过程。又加上从越鞠丸证的形成,往往多和情志因素有关,也是现代多见的郁症的一种病因特点。所以越鞠丸应该说在现代运用方面意义还是很大的。
   越鞠丸的名称为什么叫越鞠?历来有两种看法,有一类认为,有不少医家认为越鞠是从两个药物来的。越指的是方里的栀子,栀子又称为越桃,别名是越桃,这方里的川芎又叫鞠芎,各取一个字,越桃鞠芎各取一个字,叫越鞠丸。另一类,更多人认为它是从功效来的,越是发越的意思。因为戴原礼本身就是朱丹溪的学生,他说郁证是一种积聚而不得发越,这个方能够发越,疏通,这是功效。鞠呢,本身鞠是一种不通不畅的意思。所以越鞠就是发越不通不畅。但是针对郁症,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来讲,越鞠就反映出这种功效。鞠这个字本身就有郁,郁结、不畅、不通的意思。你看还有人把这个字当作名字。吴鞠通不就这个鞠吗?吴是他的性,鞠通,鞠是不通不畅,鞠通把不通的给通了。所以越鞠呢就是发越,把不畅不通的把它疏通了。从方名也看得出这个方的一种功效。
   主治证候分析 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寒温失宜。 六郁 气 胸膈痞闷 血 脘腹、胸胁刺痛,胀痛 火 口苦吞酸 湿 胸闷泛恶呕吐 痰 食 纳少、嗳腐 越鞠丸主治的证候,六郁证的形成,应该说七情,情志所伤,往往排在第一位。其它饮食失节,寒温失宜,这类影响到气机。饮食可以阻滞气机。寒温,寒邪收引影响气机。温热可以伤气。就导致了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这六个郁,各自专有所指,但彼此有相互影响。气郁指气机阻滞。这个方证,它的病位在哪里,首先这是一个要了解主治证候分析的一个重要,病位问题。历来还不统一,像二版教材,前后出的参考书,教材,认为它病位主要在脾胃。朱丹溪自己说过,六郁核心是在脾胃,在中焦,郁在中焦,而且这当中反映症状,临床表现,多数也是在中焦。到后来六版教材定为肝脾这两个系统。五版教材是回避了这个问题。没有具体说哪个系统。就解释一下症状。对于越鞠丸认识从朱丹溪开始,历代医家分析,有个变化,有个变化过程。越到后来越强调肝。开始朱丹溪强调的是主要表现于脾胃。郁的重点在中焦。越到我们后来,越强调肝和脾胃这两个系统。以肝脾的气机郁滞为主。然后继发引起其它的各类郁证。当然其它各类郁症也可以引起气郁。总之定位后来都定在肝和脾胃。 六郁的相互关系,朱丹溪说,六郁之中气郁为先,因为在人体气的运行非常重要,气行则血行,气血如果不正常运行,郁可以化火;如果气滞了以后,可以生湿,气致不能很好运化,可以产生湿。湿聚可以成痰:气机阻滞,运化无力,饮食减少,引起食郁。所以气郁是引起其它各类郁证的一个原因。反过来,其它各类郁证,也可以阻滞气机。造成气郁。 从代表性表现,我们应该这样看,这里它原书里选了一些症状。代表性的,临床上不一定要局限于、拘泥于这些症状。比如气郁,胸膈痞闷,那脘腹呢?肝脾关系了,也会引起胀闷。血郁,原书没有直接提到刺痛,实际上气滞到一定程度,可以脘腹、胸胁刺痛,原书提到胀痛。血郁要有血瘀的特点了。以血郁为主的话,疼痛往往是刺痛。火郁,是肝郁化火,肝脾、肝胃不和,就产生口苦吞酸,反映出热的特点,所以用来作火郁的一个代表。湿郁,湿邪阻滞气机,水湿不得运化,输布,胸闷,湿聚以后可以成痰,阻滞的泛恶呕吐,这是痰湿的一个表现。食郁,饮食减少,嗳腐不消化的东西。这是把它一些比较典型代表性的症状,拿来反映这个六郁。 功用 行气解郁(六郁之中,气郁为先)

方解 君 香附 行气解郁,针对气郁 臣佐 川芎 活血止痛,针对血郁 栀子 清热泻火,针对火郁 苍朮 健脾燥湿,针对痰湿郁 神曲 消食,针对食郁 越鞠丸五个药治六郁。具体来说,香附针对气郁。至于君臣佐使安排和灵活运用,我们下面再说。五个药针对六郁,苍朮燥湿,湿袪有助于痰消。 它是代表性方剂,主要体现一个法,所以它没有专门用治疗痰郁的药,认为痰湿本是同类。用苍朮一个药针对代替了。食郁用神曲来消食。五个药治疗六个郁。临床用的时候,是不是这五个药,原书没有写,哪个用多少,各等分,是不是就各等分去用?实际上很多方写各等分的,是提示你要灵活运用。历来这个方君臣佐使的讨论,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统一。有三种提法,都有它的道理。

1、川芎、苍朮应该做君药,为什么呢?这是根据朱丹溪越鞠丸,他说亦名芎朮丸,就说朱丹溪可能认为这两个是主要药物。因为历来以药物命名的往往是说明作者、制定者比较重视这两个药在方中的地位。但是根据朱丹溪强调六郁之中气郁为先,这个又不符合。

2、香附为君,因为它是行气解郁为主的,以它为君。其它的灵活运用来作臣药、佐药。有就是说以气郁为主。同时又反映出其它兼夹证候当中,哪个突出。那我再用哪一个作为次要一等,臣药的。再其次作为一个佐药。根据君臣佐药的不同地位来确定用量。

3、香附为君,如果是气郁,那就是香附为君,你这个方是个最基本结构,还可以增加一些行气药物,行气疏肝这类药,如果血郁,那香附和川芎联合作君,其它的药要根据这血郁基础上,又兼有什么表现,比如化热没有?脾胃状况,来确定。总之,香附和川芎在血郁联合作君。火郁的话,香附和栀子联合作君。湿郁、痰郁的话,香附和苍朮联合作君。食郁,香附和神曲联合作君。我看这个有点像什么呢?像联合国,香附就是个常任理事国,其它非常任理事国,那是轮流来的。这个香附作君药从不换。其它是该它主要针对性的,它和香附联合当君。所以这一个君药的选择,我觉得是比较合适的。就说六郁之中以气郁为先,治郁证行气非常重要的。由于气血痰火湿食当中,六郁和气郁的关系非常密切。气郁可以引起诸郁。其它的郁也可以引起气郁。是有这个原因。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气郁),

脘腹刺痛或胀痛(血郁),饮食不消等。 由于气郁日久可以引起血郁,这里我们用了脘腹刺痛或胀痛,饮食不消作为气郁为主,兼有其它的一个代表。

临床运用时,绝不是把这五个药抬上去就解决问题了, 香附为君,调整其它药并加味相佐药物

气郁:重用香附  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血郁: 川芎 酌加桃仁、赤芍、红花;川芎、桃仁、赤芍、红花是活血方里常用配伍的基本结构。

火郁: 栀子 酌加黄芩、黄连(清热泻火)

痰郁: 苍朮 酌加半夏、瓜蒌;这是代表,还要结合它偏寒偏热。半夏,燥痰、寒痰为主的。如果配在治疗热痰里,还有相应的配伍。瓜蒌擅长清化痰热,化痰而不燥。

湿郁: 酌加茯苓、泽泻(燥湿、利湿结合)

食郁: 神曲 酌加山楂、麦芽

香附主要是归肝经,增加行气,特别针对脾气,体现肝脾同治。这是六郁当中灵活运用这个方,大致的变化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