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中药,扶阳固表
相关推荐
-
38、黄连(苦寒,清热解毒,除湿健胃)
原文: 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注解: 1.黄连:味苦性寒,非常苦,能坚泻燥,入心经味厚入血分,清热解毒,清火要药,血 ...
-
黄连虽苦,功效不少,黄连的5大用途解读黄...
黄连虽苦,功效不少,黄连的5大用途解读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因此,黄连能泻心火.肝火.胃火.大肠湿热. 1.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①.黄连+黄芩+干姜+半夏,即半夏泻心汤,用于寒热阻 ...
-
三十、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与软同,柔软之意。),但气痞(本是一种疾状名称,不是独立的病名。但也有以痞为主证,而进行治疗的……
三十.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与软同,柔软之意.),但气痞(本是一种疾状名称,不是独立的病名.但也有以痞为主证,而进行治疗的,如诸泻心汤证.)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 ...
-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急性热痢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 ...
-
22经典必读-伤寒经方——附子泻心汤
导读:本证以"心下痞,恶寒,汗出"为审证要点,同时根据该方清泻胃火.温补肾阳之功效特点,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及传染病等. [经典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
-
桂枝加附子汤用法与原方组成注解 为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桂枝加附子汤用法与原方组成注解 为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
『名医经验』扶阳固冲治经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苏辉 张某,女,32岁.2012年11月20日就诊.月经淋漓不断2月余.患者既往月经正常,近2个月来,月经不止,量少色淡质稀,伴下腹部隐痛.B超示:无肌瘤,诊为子宫内膜脱落不 ...
-
带下...温肾扶阳固带方...姚寓晨
3.带下病经验方 熟地.炒芡实.煅牡蛎各12克,鹿角胶(烊冲).菟丝子.炒川断.益智仁.金樱子.蒺藜各9克.煎服. 功用温肾扶阳,固涩止带. 用于带下(白带增多症),属肾阳虚者. 病例:女,45岁.带 ...
-
腹泻..五更泻..扶阳固脾汤..肾阳虚寒..黄一峰
.扶阳固脾汤 党参30克,黄芪50克,焦白术.炒山药.莲子肉各30克,制附子.干姜各10克,煨肉豆蔻15克,诃子肉20克,益智仁10克,补骨脂15克,吴茱萸10克.治疗肾阳虚之寒泄.症见黎明泄泻,腹痛 ...
-
四味中药,温中扶阳
中医有十大流派,诞生于清代的火神派启萌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东汉<伤寒杂病论>,且吸纳了温补派的一些学术思想.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大师所采用的附子在四逆汤中峻补元 ...
-
一个方子,四味中药,扶阳抑阴
脾能运化水谷,其津液能养其他脏腑,就如一个温和的阿婆.脾为脾土,土为黄色,故脾之津液名黄婆. 清代御医黄元御,曾被乾隆皇帝御赐"妙悟岐黄"以示褒奖.宗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为医 ...
-
四味中药,生阳止汗!自汗盗汗均可治
发汗用茎,止汗用根.甘平微涩的麻黄根,深入土中,有收束之性,能收敛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所出之汗液,这已是麻黄用药共识. 麻黄配黄芪.煅牡蛎.小麦,是为牡蛎散. 补气大王黄芪,为队伍注入精神与活力.其性甘温 ...
-
补气固表的中药有哪些呢
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调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养生之道也渐渐的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通过中药的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刺激作用,补气固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七十三) 扁平疣很烦人外用中药一扫尽 补气固表防感冒 延龄益寿抗衰老
奶奶说,中国人防感冒的经典方就是扶正固表的玉屏风散,方子很简单,就是三味药一比二比三的比例配好,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人的抵抗力就增强了.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裁化就又配出了很多补气固本的酒方来.这些酒方最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