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一块腊肉II姚尚平(安徽省)


一块腊肉

☆姚尚平(安徽省)

腊气正浓,除夕将临,人间已是2021。因为响应“防疫常态代,就地度新春”的号召,今年回乡过年的人明显减少了。我也和众多游子一样,属地辞旧岁,一家两处年。好在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天涯咫尺的慰籍之余,总有一丝可望不可及的闭愁,牵引着我梦回昨天,在青涩的记忆中,捕捉美丽瞬间,采撷温暖。
一块腊肉的脂香和喜悦,跃然眼前。是的,我曾不止一次地述说过,那个令我终身回味、美妙无限的留恋,它就在我思绪的深处酣眠。如果你愿意、愿意老生常谈,我十分乐意旧梦重现——
时光回转至1975年,春节已过,元宵刚完,正月十六是新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所在的村办耕读小学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录入到十几里外的临乡双门中学读初一,那时住校的很少,大多和我一样是个走读生,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顿饭,早出晚归,徒步往返。走小路、抄近道,穿庄过郢、逆雨迎风,走一会、跑一会,十几里路并不觉得有多远。碰巧的是,与舅姥的儿子——我表舅在一个年级,而且上学又从他们村庄经过,放学我们常常结伴回家。开学的第三天或是第四天,赶上下雨,表舅让我晚上在他家过夜,和表舅睡一张床。一宿无话(有说也记不起了),早晨舅姥把我俩从睡梦中叫醒,起床洗脸吃饭,记得早餐是每人一大碗炒米饭、腌韭菜。久违了,炒干饭,转眼吃下一大半,这时发现异样,拿筷子一刨,碗底有块腊肉,皮厚脂肥,惊喜之余,慌不择口而狼吞虎咽,刹时碗底朝天吃个精光。上学路上一直回味那块腊肉油而不腻、绵而香浓,就连打嗝也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腊肉味道。一个星期后我转学到离家较近的本乡初中,三年半后我到离家更远的迎河中学读高中,六年后我到现在的单位上班。与舅姥表舅见面极少,随着表舅一家到上海打工,渐渐失去了联系,除了那块腊肉的美味时时提醒着我,几乎别无消息。
一块腊肉的记忆铭心刻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相信以后也不会吃到。四十六年后的今天,已是轻度脂肪肝的我,仍不能舍弃对腊肉的钟情,正所谓“一面倾心,终身相守”。也许是时光淡化了味蕾的激情,也许是寒暑消磨了舌苔的灵性,年年腊肉飘香,不见旧时模样。像晋人找不到武陵溪路,迷失在人生的桃花源里。
前年听人说表舅从上海回来了,盖了新楼安度晚年。一直有个心愿想去看看表舅,可恨凡人琐事多,甚至周末甚至节假,亦不能摆脱,私下里屡屡自食其诺。幸好今年我一个人在老家过年,我再次私诺:在年后有限的假期里,决计要去见见表舅,沿着那块腊肉的记忆,去找寻少年时光和青春的嫩绿。
是的,我早就应该看望表舅、拜谢舅姥。光阴荏苒,惟愿您们一切安好!在泥沙俱下、物欲横流的年月,有多少人麻本不仁、丧失初心,我不能失信于亲,不!是不能失信于我自身。古人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而我块肉之情,却无动于衷,羞也,哀哉。
朋友,待我拜望归来,再与你述说情怀。春暖了,花会开。

作者简介

姚尚平,供职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张李乡财政中心所。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财政文学会、淮南作家协会会员。诗词联赋散见于《光明日报》《皖西日报》《中华诗词》《财政文学》《中国财经报》等报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