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和南北点心铺子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于大观园建筑原型的探讨一直未曾停歇,其中关于李纨所居“稻香村”的由来,也多有论证。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领着贾宝玉并一干清客游览新修成的省亲别墅,行至一处黄泥筑墙、稻茎掩护的青篱茅舍。有人提议用杜牧《清明》诗的典故,取名“杏花村”,还要做个酒幌挑在树梢上。贾宝玉偏偏觉得“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遂取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定名稻香村。
从设计原型上看,有学者认定,大观园稻香村实脱胎于圆明园的“杏花春馆”。也有学者考证,曹雪芹的一位姑祖父傅鼐有书斋稻香草堂,稻香村很可能取名于此。
提及老北京糕饼铺子,当属“稻香村”最为有名,尤其近年来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的品牌之争,更是引得南北食客的关注。恐怕很少有人相信,大观园的稻香村,和这家糕饼铺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按资料的记载,北京稻香村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当时的店名叫做“稻香村南货店”位于前门观音寺。
这稻香村既是“南货店”,其糕饼制法自然来自南方,于是苏州稻香村十分硬气地表示,自家的品牌创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论源头,该算是北京稻香村的祖爷爷,而创办北京稻香村的郭宝生,本是苏州稻香村的伙计。
虽说徒弟出师后另立门户是常有的事,但怎么也不会抢了师父的名号。而关于糕饼铺子“稻香村”名号的由来,似乎倒有个比较统一的说法:取《红楼梦》大观园之稻香村。
此说法乍看之下并无不妥。毕竟,糕饼铺子从《红楼梦》取名,当属饮食清雅的美谈。可其中却有一个“破绽”:苏州稻香村若真的创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恐怕店主看到的得是早期的《石头记》手抄本吧?难不成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曹雪芹归省江宁时带去,由此传抄开的?
在成书于1931年的《醇华馆饮食脞志》里,记载了苏州观前街稻香村的得名:一位沈姓商人因“洪杨之役(太平天国运动)避难乡居”,遂开了一间茶食铺,积攒下资本。此后,他回到观前街开设商铺,其好友“喜观小说,见《红楼梦》大观园有稻香村等匾额,即选此三字,为沈店题名”。
如此算来,这间苏州观前街稻香村的名号当始自同治初年,与北京稻香村创建时限不过差了三十年而已。
以《红楼梦》解南北稻香村创建之谜,如果以上史料确凿无疑,那么苏州稻香村始于乾隆年间的说法便难以立足了。至于同治年间沈姓店主以《红楼梦》“稻香村”之名创建糕饼铺子的说法,更像是许多江南名小吃都要有一段和乾隆皇帝下江南相关的传说一样,只是时人附庸风雅的趣谈罢了。
成书于1916年的《清稗类钞》汇辑了有清一代的许多掌故遗闻,书中列有“稻香村”的词条,称“商店之以稻香村名者”,实源自魏文帝曹丕的《与朝臣论秔稻书》:“江表惟长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今安徽合肥北郊)秔稻耶,上风吹之,五里闻香。”钱穆先生则在他的《略论中国社会学》里提及苏州的稻香村、采芝斋两家糕饼店铺,“自数百年前明代已有之”
倘若稻香村糕饼铺子真的在乾隆年间甚至是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呢?它的名号与《红楼梦》还有关联吗?
所谓南北稻香村之争,争来夺去的只是个招牌名号,至于做糕饼的手艺究竟从何而出,更无法溯源了。世人也不甚在意:那个将稻香村从苏州开到北京的人——郭玉生,本是个南京人,是雪芹曹公的同乡。其实稻香村的糕饼手艺,也有可能出自南京。
1937年底,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当时,旅居城中的苏州籍文人顾天锡(别号顾蔗园、顾白莲)携妻小暂避于西郊陶吴镇。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躲避兵燹的百日光阴,取名《藕孔日记》。1938年1月29日,即农历除夕的前一天,顾天锡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则和陶吴老翁的趣谈——《因糕饼师话及稻香村》
老翁告诉顾天锡:“苏沪一带之糕饼师,大半为金陵南乡陶吴、横溪、秣陵关、禄口一带人”。顾天锡不由想起故乡苏州的“对邻陶姓,在昆山以开'稻香村’起家,仅知其原籍为南京乡间,及今始知其殆陶吴镇之陶姓欤?”
顾天锡所处的民国时代,“南北通都大邑,殆无不有'稻香村’之开设”。当时的人们都默认此店号源自姑苏,顾天锡却“独疑其为金陵”。因为“金陵为明代国都,各色事物,均较精究,糕饼亦然”。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糕饼铺子都由苏沪人开设,而南京的糕饼师,遂成为苏沪人的雇佣了。
在日记里,顾天锡就提及“曹雪芹之《红楼梦》一书中,李纨所居,亦名'稻香村’”,由此想到,曹雪芹是否取了金陵糕饼店铺的名号为自己所用——“在南京织造衙门,殆习见市上有'稻香村’店招,因其典雅,遂不知不觉而移作大观园中之斋额欤?”
顾天锡把这段趣闻当作是“金陵考据之一”赘笔以记,但他的推测并非毫无道理。想烤鸭不就是永乐大帝迁都时从南京带至北京的吗?便宜坊烤鸭店的介绍里至今还留着源自金陵片皮鸭的文字。这稻香村南货糕饼的做法,如何不能自明清时的南京传遍苏沪,再传至北京呢?曹公当年亦有“南酒烧鸭换作书”之举,因思念故乡的糕饼而将稻香村的名号写入《红楼梦》,想来也不为过吧?
可惜,这终究都是我们后辈的妄自臆度、假语村言了。
但是,若要说今天稻香村的糕饼曾是曹雪芹吃过的,只怕荣国府的厨娘们头一个不同意。毕竟,曹公笔下的的菱粉糕、鸡油卷;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还有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和奶油松瓤卷酥……
这些让人想想就流涎的精致细点,在如今南北稻香村的店铺里是一个也没见着呀!
本文原题为《稻香村和糕饼铺子杂谈》
作者:周舒
编辑:芹僮.Lan/美术编辑:Snow
头图素材选自
文内照片选自
(0)

相关推荐

  • 繁华深处说悲凉:春游青浦大观园

    人在旅途, 有幸遇到一些很好的讲解员, 本身是老师或者学者, 有些是退休以后回来做志愿者, 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本国的文化, 这样的人, 在曼谷皇宫,巴塞罗纳美术馆, 巴黎卢浮宫,暹粒吴哥窟-- 我都遇 ...

  • 寻味 把中华文化的味道融入糕点的南北稻

    寻味 把中华文化的味道融入糕点的南北稻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有傳承,有坚守,傳統糕點,匠心的老味道. 老师傅:专注做好一件事 老铺子:坚持一种老味道 老手艺:凝聚智慧的结晶 老配方:对事物存有 ...

  • 红楼梦:李纨曾向贾政撒娇卖嗔,因为太含蓄,居然没人看出来

    导语: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王夫人与自己的儿媳妇李纨.孙子贾兰,关系如同冰碳一般.我们几乎没看到过有关王夫人与贾兰或李纨的正面交集.王夫人好像压根就没有这么个孙子,除了在查抄大观园时,把 ...

  • 《红楼梦》:看“元春省亲”这一回,不能只看热闹,要看“门道”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开始阶段的重要内容,因为前十八回,贾府其实只发生了两件大事:宁府的"可卿之丧"和荣府的"元春省亲".&l ...

  • 除了稻香村,北京城还有这些点心铺子!

    提到点心, 那一定是北京人心中的最佳甜品, 枣花酥配茶吃起来不比提拉米苏配咖啡感觉好啊~ 有时候早上走的匆忙吃块点心,也能凑合一顿.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首席养猪ceo) 对待宾客呢, 北京人送礼准得 ...

  • 除了稻香村,北京城还有这些点心铺子

    联系提到点心, 那一定是北京人心中的最佳甜品, 枣花酥配茶吃起来不比提拉米苏配咖啡感觉好啊~ 有时候早上走的匆忙吃块点心,也能凑合一顿. 对待宾客呢, 北京人送礼准得有匣子点心, 体面.周到,收的人也 ...

  • 广州VS扬州,南北点心名店决战魔都?

    点心,是中国人餐桌上离不开的食物. 在这里,我们不讲那些当作茶点的零嘴,而是如同广式早茶那样能当正餐吃的点心. 广式茶餐厅自然不用说,在上海餐厅届的热度一直没减过,不过,悄悄地,中国其他城市各个门派的 ...

  • 稻香村王牌点心,一学就会!过年端它上桌,长辈都爱!

    过年嘛,总得掌握点什么技能,去亮相给长辈们看看. 枣泥方酥,作为中式传统点心.以前可是宫里头才能吃的点心,现在去北京稻香村,买上个几斤都不带心疼的. 学会做这个,又简单又好吃,怀旧的古早味点心,绝对是 ...

  • 春节北京人上稻香村买点心,可不止100样!

    北京人是真爱吃点心, 也是真喜欢稻香村(三禾的) 糕点.熟食,还有那好吃的炸羊肉串. 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味道却从未改变. 玻璃柜台.论斤算钱...还都是过去的样子. 到了过年,谁家不是一说就来个点心 ...

  •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原址重张,开售现烤点心和京味茶饮

    近日,在东四北大街152号,北京稻香村挂起了"零号店"的招牌,这个位置正是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第一营业部复业的原址.据悉,这家门店将于8月26日正式营业,重张后的新型门店售卖现烤糕 ...

  • 消失30年的传统点心回归!北京稻香村9家门店增开现烤档口

    近日,东四北大街新开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成了"新晋网红",各式现烤糕点大受欢迎,店门口每天都排出长长的队伍.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北京稻香村也加快了在门店增设现烤糕点操作间的步伐 ...

  • 南北稻香村

    小时候在北京,从记事起,大人总是带我去稻香村买点心,就是酥皮儿的那种,吃起来直往下掉渣,酥酥的.甜甜的,要捧在手里吃,不然吃的还不如掉的多.那时,稻香村的名号就是高级的象征,就像现在的"马克 ...

  • 稻香村除了点心,这些熟食您吃齐了吗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 这几天您可没少吃吧? 今儿是正日子, 小编必须得再跟您说声中秋节快乐, 愿君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话说今儿咱还有饭局嘛? 不出门,也别在家宅着了, 大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