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是一种经历,“由明到暗”,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横渡一千年,恒河沙世界。意这个东西,很神奇。高手不用劲,却特整极沉,精神一聚,骨感坚实,窍空间灵动,术变非常巧妙。对于初学,必须按部就班,该抻筋抻筋,该结构结构,扎扎实实,练它几年,浑身摘开了,顺通了,内功有根基,很多东西,自然也就有了。别图捷径,做事要踏实,修行即是修拳,功到自然成。

今夜渡南海,重返月光城。用肋拧肘,用背催掌根。活肋似拨弦,想哪根动,就哪根动。臀肌如弹簧,突的一紧,忽的一松。命门真练出来,不用前催腰椎,它也能自主开合。脊柱即使不动,命门周遭小筋肌控制,命门也能松紧,这是脊柱的暗劲之门。

吕布方天戟,子龙亮银枪。很多年前,我有一条铁枪,重十来斤,拦拿扎十分过瘾,练了一段时间,感觉越练越飘,身体是壮了,但劲却飘了,自己很纳闷。后来才知道,我用肌肉劲多,用筋骨劲少,劲没往里走。兵器与拳,是一个道理,都要通筋走骨,往里头去,才能留住。

纷纷蜓翅飞,团团柳絮狂。轻与浮,这是两个事儿。轻不是没劲,里头含着骨力,灵动快捷,不拖泥带水。浮是劲没走骨,东西散乱不沉。我们练结构,练得就是骨力,骨力是结构的归宿。所有超负荷的,比如端搬极重之物,浑身血脉偾张,都是拙力。练架子讲究徒手,其实很智慧,特别便于寻筋搜骨。

关门似铁桶,灯下观秘籍。先撒盐,还是倒醋,你细品,味道层次不同。招式再如何变,重心始终沉胯,裆始终灵活。臀下做个高凳,还是个带轮的凳。我见过一个人,你和他搭手,好似推到棉花上,按理说,人身也是物质,但你就是摸不到力点,弄得你脚底没根,极不舒服。后来明白了,你给他力,他能传导到胯上,你越推,他越稳,裆劲虚实一变,胯还能消力,像个不倒翁。

清晨一炷香,黄昏一盏灯。明劲,你能看见我发力。有发力动态的,叫明劲。弹抖劲,就是经典的明劲。闪通背,疾速一调骨盆,陡然转腰,劈掌带风,这都是明劲。聪明人,要懂得用明劲,顺通筋骨,越打明劲,越放松,越疏通,这就对了。很多人练明劲,一刹那间,不是放出去,而是憋了一下,这就不对了。

伸手不见手,清风穿堂走。什么是暗劲,内在的劲,不显露的劲,零距离或寸许,能渗透进去的劲。暗劲,首先要整,内压掤劲足,丹田缩密质量高。还有,暗劲都是骨力,整合骨力。骨头密度大,劲如铁杵,内压鼓荡足,轮似胎劲。这两个劲,就是暗劲根基。

于寂静处,聆听佛音。很多功夫深的人,慢慢的,将发力隐去了,没的必要了,或者嫌动静太大。由明到暗,这是一个过程。年轻时,喜欢旱地炸雷,霹雳闪电,感觉潇洒豪气。练着练着,一路参悟,一路反省,功越雄浑,心越温厚,人就风调雨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