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可以相信汤姆·汉克斯 | 世界新闻

有一次和一个影迷朋友聊天,谈及一个话题“谁是自己心目中最能够代表美国的演员?
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出了一个名字:“汤姆·汉克斯”。
一九五六年生人的他,今年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作为手握两座奥斯卡金像奖(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蝉联两届!1994-1995)的实力派,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实力毋容置疑。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片,样样在行,无不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可以说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口碑和票房的双料金字招牌。从《费城故事》,《阿甘正传》,《荒岛余生》,《绿里奇迹》到《拯救大兵瑞恩》,《西雅图不眠夜》,《电子情书》,《幸福终点站》,广大影迷心目中的汤叔从未让大家失望过,比如这部最新上映的《世界新闻 News of the World》也不例外。
根据波莱特·吉尔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时间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五年后,地点是饱受战争创伤,处于恢复期的德克萨斯。
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经历连场大战,身心俱疲的伍军官杰佛森凯尔·基德上尉,现在以读报人的身份从一个小镇到另一个小镇,和当地居民分享世界各地的精彩新闻,这也就是影片名字的由来。另外一个是六年前被凯奥瓦印第安人掳走并被收养的十岁女孩乔汉娜,倔强而独立的乔汉娜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她对未曾体验过的世界充满敌意,可以说是白人的外壳里面装着一个印第安人的灵魂。
事情的起源在于基德上尉答应护送这女孩回到她依照法律应该属于的地方,不过这条路并不容易。一老一少,一男一女,一个人未老,心已碎,形容枯槁,一个人尚幼,心极野,桀骜不驯,一路上他们不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还会遇到不怀好意,利欲熏心的人口贩子,长途迁徙,难舍故土的印第安人,还有挣扎在生死边缘,今天不知道明天的面包在哪里的小镇居民,形形色色,人间百态。
对于大多数影迷来说,影片可能起个头,就能对于最后的结果猜个八九不离十。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和我一样,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其中一条应该和男主角汤姆·汉克斯脱不了关系。当然影片中的小女孩表演同样很赞,虽然角色设置关系,没有台词发挥的空间,但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足以使她成功驾驭这个角色。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Paul Greengrass算是汤姆·汉克斯的老熟人了,上一次他俩合作的影片《菲利普船长 Captain Phillips》同样口碑不错,或许是因为之前的成功经验,二人在片中配合默契,汤姆·汉克斯的演技在保罗·格林格拉斯的镜头调度下,挥洒自如,几近传神。
影片中的基德上尉走街串巷,靠着给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父老乡亲们念报纸赚个三瓜俩枣,日子过得其实紧巴巴。随着影片的不断推进,我们会发现这个男人的背后藏着太多辛酸故事,这种看似自由自在,居无定所的生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对自己选择的自我放逐,如果没有遇到乔汉娜,原本他的打算估计就是这样一直流浪,走到哪儿算哪儿,到死方休。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之后,其实是互相拯救了彼此。表面看是基德上尉一路护送乔汉娜从寻亲访友到寻找自我,最后承担了乔汉娜的实际保护人,实际上是乔汉娜的遭遇激起了基德上尉已经渐渐暗淡的生命之火,更别说两个人在携手面对前程,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还是穷凶极恶的狂徒恶霸,并肩战斗中结下的友谊构成了彼此长远关系的基础。
这个时候如何表现,就要看老戏骨汤姆·汉克斯的演技发挥了。无论是登台读报时的镇定自若,还是身处险境时的临危不惧,面对小姑娘脾气发作时的无可奈何,还有最后充实生活信心的气宇轩昂。如此丰富而多变的内心戏份,并不是通过噘嘴,瞪眼或者大声嘶吼来卖弄,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致入微的动作,或微微颤动,或青筋暴起,各有不同,一处处灵活多变的眼神,或沉静如水,或摄人心魄,一句句抑扬顿挫的台词,或铿锵有力,或呢喃细语,表现的淋漓尽致,演得投入,看得过瘾。举手投足之间,巨星风范藏而不露,却又在不经意之间尽显锋芒,不得不服。
《世界新闻 News of the World》值得推荐,除了作为汤姆·汉克斯的迷弟心有偏好之外,影片本身拍的相当不错,虽然克制但是张力十足,值得去认真欣赏一番。
最后说点题外话。
影片中的时代背景之一是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和后来入侵者白人之间的恩怨,这是一段充满了杀戮,血腥,残忍和仇恨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但是广袤的北美大陆上,每一寸土地都浸润了上千万印第安人的鲜血,难以计数,无家可归的灵魂日日夜夜飘荡在从纽约到洛杉矶,从芝加哥到休斯敦的每一座城市里。比起动不动就奋起反抗的黑人兄弟们,所谓的BLACK LIVES MATTER(黑命贵)比起印第安人曾经遭受的种族屠杀来说,恐怕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2013年我沿着号称美国母亲之路的66号公路从头开到尾的原因。从五大湖畔到太平洋岸,穿越了八个州,跑了四千公里,从中部到西部,斜拉了一条对角线,走到足够近的地方去看看美国的城市与乡村,历史与现在,繁华与落后,到底是什么样子。沿途所见所得,自然是收获颇丰,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系列游记: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里只想说一说下面的这张图,拍摄于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原住民保护区域,地名叫做SkyCity,翻译过来唤作天空之城,多美的一个名字。
我曾经给很多人看过这张图片,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出这个水塘是做什么用途的。
最后揭晓答案之时,往往会大吃一惊。SKY CITY并没有自来水,所有住在山顶的居民包括牛羊唯一的饮用水来源,就是眼前这个靠收集雨水汇聚而来,呈黄土色的浑浊的水塘。
这个水怎么喝?答:加一点十二水硫酸铝钾,原来就是国人常用的明矾。当时看着眼前这个散发着一种莫名特殊气味的水塘,想想一路从芝加哥开来的沿途的所见所闻,那些高楼大厦,那些灯红酒绿,那些车水马龙,那些田园风光,我很难想象这就是美国。现在的美国居然还有人喝这种水?直到近处一扇门吱呀呀打开,一个包着典型印第安头巾的老妪蹒跚而出,拎着一个铁皮水桶,就在我们眼前一步一步走下去打水,才真的相信原来确实如此。
这就是美国印第安保护区原住民的生活现状。当时自己还不甘心,向充当导游的印第安小妹询问了一番,以下对话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问:“村里怎么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去哪里了?”
答:“都去墨西哥打工了。”
问:“为什么要去墨西哥打工啊?”
答:“他们在美国接受了教育,英文比较好,到了墨西哥又因为是印第安人,很容易融入当地,可以找到收入高的好工作。”
问:“那为啥不在美国找工作呢?”
沉默良久,答:“美国人瞧不起我们。”
此时她给我的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美国人,仿佛来自另外一个国家。
我们在新疆采棉花的时候,都不喝这种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