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一刻
清晨醒来健身结束,盘坐在瑜伽垫上,汗水湿透,这样的清晨我觉得格外美好,这份美好让我觉得我离未来又近了一步,我的前方是一面镜子,我的后方是我想成为样子的海报图和每一阶段自己鼓励自己写下的话,镜子右侧目标墙上是昨天写下的跑步训练计划表,这是我身体的第三次重建,也是我自发选择的。
每一次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事情,我都会选择一种仪式感,把自己的思想和身体,想象成杯中的水,仪式感就是自己端起这杯水,自己倒掉,然后耐心等待新水源的到来。

突破层层困难,打破所有印象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一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训练,而且很有可能会让一个人崩溃,但是如果不试试,我成功的概率为零,我脑海里某一刻升起赌徒的心理,跳跃式似的想到了三点。
①生活是想象出来的,生活是创建出来的,前者趋于感性,后者多了一份理性构建可塑性。
②中庸的智慧“内省不疚”,也就是说要内省,但是不要内疚,找出原因后就放下,佛说的“无所往而生其心”,多年以来我认为我自己心肺功能不好,外部因素存在,更多的是自身因素,在经历过一年的心肺功能锻炼后,我更加的肯定这一点,我想象出来的一个自己,一个无法跨越的自己。34岁的时候,我醒来了,意识到问题,我曾经想我会不会太晚,而现在我把“内省不疚”四个字送给选择重建的自己,重新出发前是需要放下一切的。

③自助者天助和《论语》中“小人求诸人,君子求诸己”异曲同工之处在于,一切从自身开始,正是你有求生的欲望,你有不放弃自己的显性点,才会有人愿意陪你鼓励你指导你,经历过毅力横跨掌控力的人,能够匀出一些时间教导你,你应该感到幸运,永远不放弃自己就是自助。
关于健身和跑步,我自问自答了三个问题,第一:我为什么要健身和跑步?第二:我能够在未来收获什么?第三:我如何做?回答第一个问题和回答不喜欢的三种男性和女性的答案好像是一样的:男性中,我不喜欢年少时胖到走不动路,举着小型电风扇,大口吃冰淇淋喝可乐的人,我不喜欢中年沉迷游戏,说话不抬眼的人,我不喜欢老年时不满生活暴脾气爆粗口的人。
女性中,我不喜欢年少时饮食无规律慵懒散漫的人,我不喜欢中年时叉着水桶腰骂完老公凶孩子的人,我不喜欢老年时像个太阳需要全世界围着转的人。为什么健身跑步,就是不想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成为无法获得自我认可感的自己。
第二个问题,未来能收获什么?当一个人自身满意度高的时候,她对待生活和周围的人,付出爱的主动性会更强,精力和毅力提升时,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无形中提升,无论是身体或者心灵,和未来的自己换一次血,重生一次,多么值得纪念的一个决定。
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回答和有没有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的答案一样,答案就是你拿本书出来读就好了,潜意识就是跑你坚持就好了,六年前我第一次听到关于这个读书方法推荐的答案时,我心理觉得什么荒谬理论,六年之后,别人问我的时候,我也就一句话,拿本书出来读就好了。

而现在关于这个答案,我又悟出了一句,那就是每天看五页,然后天天看,你就爱看了,这两句话概括了读书的方法论和心性,和跑步如出一辙。每一次我在瑜伽垫上爬不起来的一刻,我看看镜子里照射出来的海报和我自己的承诺,我想我能坚持,每一次我觉得我可能跑不完五公里,我想到的是那些愿意陪我教导我的人,加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