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感悟《孙子兵法》8——运智铺谋
明代戏曲《临潼斗宝》中就有了运智铺谋这样的说法,其意思就是运用智谋。孙子提到,作为一名将军,要具备五种素质。他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认为,只有具备这五种素质的军人才是合格的将才,相反,就不是合格的将军,更不会成为优秀的将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子所说的“智”。无需多言,有“智”者,做事情才容易成功,尤其是做大事者,更离不开大智慧。人世间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智慧,对于战争来讲,将军的智慧更是胜利的关键。

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调虎离山、孙庞斗智、望梅止渴、完璧归赵、田忌赛马等等都是古代战争中留下的关于战争智谋的经典成语。这些成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战争中将军们的智慧有多重要。
大凡为将者都必须要有智谋,不仅仅需要一场局部战争的智谋,更需要有布局谋篇的大战略智谋。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刘邦在总结自己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建立大汉王朝的原因时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说张良极富智谋、雄才大略、统揽全局、指挥若定,很多事情都能早早预测到,有对策、有方法,这是大汉王朝建立的智慧保障。

汉高祖刘邦
张良,今亳州市城父镇人,刘邦的重要谋臣,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汉四年(前203),韩信降服且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面的边境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王来镇抚,局势一定不能稳定。为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希望允许我暂时代理齐王。”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谋圣张良
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
汉王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当时的韩信,手握重兵,也是项羽极力争取的对象,他倒向哪一方,楚汉战争的局势立即就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张良为了保住韩信,运用智谋,封韩信为齐王,才最终打败项羽。但是,也为韩信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因为韩信要求刘邦封齐王这事,怎么看起来都像是一种讹诈。

韩信和昔日的恩人漂母,一饭之恩终生难报
张飞在人们的心中都是莽撞的代名词。然而,张飞作为一代名将,也不乏其智慧。“义释严颜”的故事见于《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说的是刘备进入益州时,大军困在广汉城下,进退不能。 诸葛亮与张飞各带一支队伍入西川解围。张飞当时的军阶是征虏将军,掌握着重兵。接到命令后,他带队伍沿长江而上,一路所向披靡,主动开门投降者近百城。
张飞大军抵达巴郡时,刘璋的巴郡太守严颜,严阵以待,让其军士坚守不出,扬言“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誓与城池共存亡。张飞领兵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让“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但是严颜并未中计。张飞又让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阵,然而激将法仍然无效。随后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故意宣称夜间从小路偷袭严颜。

张飞
严颜派出的奸细将这一消息告诉严颜。严颜信以为真,率部出城埋伏,而后张飞将计就计,利用假张飞迷惑严颜,自己中途伏击,严颜中计被擒,张飞智取巴郡。后来张飞敬佩严颜的为人,对他以礼相待将严颜招降。
还有一次,张飞在瓦口关与曹将张郃相互对峙长达五十余日,无计可施。张飞佯装终日饮酒,酒醉之后,便与士兵玩乐旁若无人。张郃亲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两名士卒在他前面的空地上相扑为戏。张郃认为张飞贪杯误事、无心战事,打算夜袭张飞,却没想到中了张飞埋伏,张飞趁着张郃出寨夜袭,来了个釜底抽薪夺了张郃的驻守的寨子。

义释严颜,莽撞人的智慧
既然有智慧的将军,也就会有愚蠢的将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语出自《左氏春秋》,将帅指的是秦、赵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的赵军元帅赵括,由于他的无能断送了赵军四十万将士性命和赵国的前途。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围住上党。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廉颇负荆请罪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括纸上谈兵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
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拚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长平之战形势图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由于主帅赵括的无能而全军覆没了。
不仅在战争中需要智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同样如此。南宋高宗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叛乱,胁迫高宗答应隆太后垂帘听政。各路兵马闻讯,齐奔京师,意欲勤王救驾。大臣朱胜非为防苗、刘狗急跳墙,威胁到皇帝的安全,便让皇帝答应封苗、刘为淮南两路制置使,给他们统帅军的队权力,然后说服苗、刘投降。
苗、刘降后,朝廷希望他们快去赴任,苗、刘的部属张逵却为他们谋划道:要皇帝给他们立铁契为证,以防日后有变。退朝后,他们带着书信到朱胜非府上,要求办理此事。朱胜非叫他的秘书拿笔来,奏请皇上允许赐给铁契,并命令他属下的官吏详细查一下过去有关此事的典故,以便照例办理。苗、刘二人听后,都非常高兴。

赵构
第二天临上朝时,苗傅的待卫傅宿求见朱胜非说:“昨日皇上批准要赐给苗、刘二位将军以铁契,今天能举行赐契大典吗?”朱胜非默思良久,忽然环顾左右诸官,问道:“叫你们查找过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吗?”诸官回答说:“没有先例可查。”又问:“按照过去的方法制造铁契,你们知道怎么做了吗?”回答说:“不知道。”朱胜非说:“这样的话怎么给他们铁契呢?”官吏们都笑了,傅宿自知理亏,便解嘲的说:“已经得到了。”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这件事妙就妙在不拒绝他们而让他自己放弃。假如给一般迂腐之人处理此事,必会想出一番大道理来与他们辩论,这不但会激怒小人而危及自身,也会使对方志在必得,使局面无任何回旋的余地,这也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之下的一种智谋。

苗刘之变
18世纪末,英国为了开发荒蛮的澳洲,决定把英伦三岛的囚犯送到澳大利亚。当时运送犯人的工作是交由私人船主来承包的,政府按照装船的人数支付费用。但是船主为了牟取暴利,采取破旧的货船,设施简陋不堪,卫生条件极差,犯人的死亡率极高。船长们按照人头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这些人能否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
根据英国所记载的,1790年到1792年私人船主运送犯人的船到澳洲共26艘船,4082名犯人,死亡498人,平均死亡率为12%。对于英国政府来说首先是经济上损失巨大,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社会舆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那政府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英国政府首先考虑的做法就是往每艘船上派遣一名监督官员,还有一名医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结果犯人的死亡率不但没有降下来,而且很多随船医生和监督官员还不明不白的死了。

英国帆船
原来,私人船主为了堵住医生和监督官员的嘴,不惜以重金来贿赂,对于接受贿赂者皆大欢喜,对于不接受贿赂的就扔到大海里喂鱼去了。所以那些坚持正义和良心的官员,在不肯就范的情况下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去了。
无奈之下政府怎么办呢?一个议员提出来应该改一下制度,是按照在澳洲下船多少人来支付费用。新制度实施之后,效果立竿见影。1793年1月,三艘船到达澳洲,这是第一次按照到岸犯人数来支付运费的航程,422名犯人中,只有1个人死于途中。对于这些唯利是图的船主们,政府的硬性规定、强力监管和道德说教都不灵光,只是稍稍改变了一下付费制度,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不用再派驻任何的监督官员和医生,政府的政策意图却自动达成了!

澳大利亚风光
由此看来,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领导者的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领导层作为一个组织正常运作的发动者和推动者,承担着决定胜负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他们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成败,乃至一个单位或国家的兴衰。因此,优秀的单位需要优秀的团队,更需要优秀的领导者。“弱”将手下必无强兵,“强”将手下也无弱兵。职场犹如战场,领导者的素质——也就是智谋,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