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辨五色,察四难

《灵枢·脉度》:

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辨五色

乃是中医

诊病至要

需要医者

以目细察

《素问·五脏生成》:

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所察内容为:

色见青如草兹者死

黄如枳实者死

黑如炲者死

赤如衃血者死

白如枯骨者死

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鸡冠者生

黄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乌羽者生

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内经》中

辨五色的

内容尚多

此不多举

《素问·玉机真脏论》:

黄帝曰: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

脉之盛衰,病之新故,

乃治之,无后其时

形气相得,谓之可治;

色泽以浮,谓之易已;

脉从四时,谓之可治;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命曰易治,取之以时

形气相失,谓之难治;

色夭不泽,谓之难已;

脉实以坚,谓之益甚;

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所谓四难:

形气相失、

色夭不泽、

脉实以坚、

脉逆四时

四种难治或不治之证

(0)

相关推荐

  • 识人 |《通论八十九》…命相篇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的交替变化,这是自然规律 人的面部,按照五行生克的原理 也有二十四种变换,这都是应验的 皮上者谓之色,皮里者谓之气 气色如祥云托月般温暖可爱的人,一生富贵 气色暗淡像枯木般干燥的人,难 ...

  • 《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精明五色,这里用来专指人体的眼睛与面色.五色的善恶,历来都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点. 关于"精明五色"的望诊,经文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40: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40: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开启鸿蒙学知识,闻道问道讲道理.得失成败望星空,岁运流年知天时.三格参合天地人,懂得阴阳辨虚实.五行生克盛复衰,能量守恒必归一. 时间空间交 ...

  • 【高考地理微专题】堪察加半岛的地理环境

    地球上从没有这样一个地方,火山如此密集.随时随地在你眼前,在路的尽头,仰望是,脚下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喷发. 也能在本地上演"冰与火之歌"的现实版,火山的炙热红焰加上外面的皑皑白雪, ...

  • 《诊脉以察人体气血循环之变化》

    诊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因为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反映,所以医者诊脉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借此了解患者人体气血循环的变化情况. 对此,经文记载曰:"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 ...

  • 【三秦文学】李自立:【世事洞明,目察秋毫者,智者也】(随笔)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世事洞明,目察秋毫者,智者也 文/李自立 <红楼梦>里有副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中学时代课文里曾经学习过.翻书时突然又碰到这 ...

  • 耳听其辞,目察其色——《判词经典》之二十一

    李广宇 来源:人民法院报 子产像(清代金农画) <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无邪斋梓行<元曲选版画全编>) 包拯像(清殿藏本) 英文版<灰阑记>插图(John Buckl ...

  • 耳听其辞,目察其色 ——《判词经典》之二十一

    耳听其辞,目察其色 --<判词经典>之二十一 "耳听其辞,目察其色."这是胡石壁在"既有暧昧之讼则合勒听离"判中所言.这句话脱胎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听讼 ...

  • 尚先早课|视其目色,察其病形

    上.下两句皆与疾病诊察有关,但侧重点不同. 上句见<灵枢·四时气>:"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睹其色,即望其面色.察其目,即望其目.通过 ...

  • 目诊/眼诊: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疾病也...

    目诊/眼诊: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疾病也表现在白睛上.后面这两个图是慢性便秘的眼诊图像.这种眼诊图像的特点是血丝不是由边缘发出的,而是直接在白睛中出现,位置处于瞳孔水平线之下.

  • 尚先早课|视精明察五色,决死生处百病

    上句见于<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精明,指目睛."诸脉者皆属于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