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杂记之七,益博社工誌||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王玉
2021年2月15日,晴,周一
雨过天晴的乡野,透着春的气息,只是温度比前几天低了七八度,穿了一件卫衣有点薄,天阴沉沉的,鸡叫声传来,一晚上喝了凌晨三四点就苏醒了,刷刷抖音,看看朋友圈打发时间。我起身看看窗外,一个叫清水湾的农家乐,临近严陵河的地方,还没有开业。黄楝扒村,曾经是我大姑家,早些年走亲戚总要从那里经过,那里有窑场,只是后来才知道严陵河的来历,严子陵的故事,自己的精神世界才丰富起来。
我徒步走过高高的河堤,河滩地上已经种满了小麦和蚕豆,像一个不规则的绿色拼图,铺陈在河道里。两个小朋友迎风放着五彩风筝在河堤上飞奔,风筝飞起来了。一如我三十年前的自己。挨着河往往星罗棋布着村庄,那些很多年没有人住的老房子,大多是在城市里买了新房,不在家住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四五十年的光景,大多已经破败不堪了,孤零零的。没有人住的房子,坍塌是更加厉害,这些空旷的原野,似乎在诉说着现代与先前的连接线,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事,村落的古老与现代变得不想融合。
风刮起来,还有些许冰冷。孩子昨天晚上去府衙吃饭,又专门理了发,青少年的炫酷大人不懂。不过小孩告诉我说今年的电影票房超级火爆,唐人街探案3不怎么好看,还有你好李焕英看着不错,据说可以看见人的眼泪。外面街道车渐渐多起来,空气中有轻薄的雾霾。孩子要吃米饭,过年的炸货要早早的吃完,天气慢慢热起来,很多东西就要放坏。
公益伙伴们享受着难得的清闲。访古寻踪的伙伴们去一趟塔子山,赏梅,寻找塔子山古塔的位置。这个可以从南阳西满中学塔直山旅行照片上看到砖塔。一群访古寻踪伙伴在齐腰深的黄陂草丛中,惊奇的发现隐绰的塔基甚为完整胡群祥老师说,据当地老人说塔建在一大石板上。这些年每年都要去谢庄潦河坡走亲戚,每次经过也会看看这座塔的位置。后来去福利院做活动,经过靳岗天主教里面保存的照片。后来吕风林老师写了一首赠访古寻踪群友诗歌
(一)访梅
风瑟瑟 雨濛濛。
灰天塔影落,
寒树枝头空。
怀揣春袖不畏冷,
怅观点点残梅红。
(二)寻塔
塔山寻塔未见塔,
荒草驳蚀野蔓攀。
宋朝迠筑文化史,
任凭湮没任风残。
公益活动踏着春风在行动,自然有着示范的意义。无独有偶,文化影响力的李青友老师发了一篇《民国南阳一中学生的文章,痛批新店宏茂山毁塔事件
》。记了北新店宏茂山古塔被毁之事。李少平老师说,宏茂山正确的应该是地名“风帽山”,当地人发音“宏茂山”,在新店街西北。瓜里津在英庄西南,亦称三桥湾。吕风林老师回应到,有谁知北新店风帽塔啥时建的?有几层高?谁有塔铭(志)?要是有旧照才好,原来不知道则罢,知道了而今又不存怪可惜,它的前世是啥模样令人遐思!后来李少平老师说 李建恒老师深入调研过,当地人说“红宝山”,这个地方的人多姓周,民国八年发水后迁到了熊营村。李老师查了许多资料才查到是“风帽山”。李建恒老师说到风帽山位于熊营西南,1919年(民国八年)特大洪灾,损毁“上石堰”,白河改道,河东数千亩良田被冲毁,杨庄、风帽山等村庄自此消失。风帽山塔与鄂城寺塔的作用相同,均是“宝塔镇河妖”,六层,后重修鄂城寺塔时增加为七层。两塔一镇白河水妖(白蛇),一镇青泠水水妖(青蛇、清泠渊水妖)。每次暴雨洪水,都是河东人民遭殃,风帽山塔并未震慑河妖,所以,拆之没有让人惋惜。
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次记忆都有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事要早谋划。晚上去镇平吃饭的时候,坐在S206公交车上,只有三名乘客。司机说每天跑三趟一百多块钱工资,从昨天到现在坐公交车人不多,与疫情有关系,现在私家车多了,来回跑的人也多了,所以尽力而为。是啊,这一趟车只有四个才叫你顾客,路上的人少车少,这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开车师傅讲了一个在某个地方听到的事:经常去吃饭的一家特色饭店,因为疫情前换了招牌,烩面一碗提高了一到两块钱,结果顾客少了一大半,现在消费的主力是青少年,四十岁以后的人都知道钱不容易,一般就不再浪费了。
风继续吹,据说樱桃花开了,樱桃沟的樱花和塔子山的梅花一样,似乎都商量好,一起孕育着希望。明天就初五了,初五也叫破五,三天会五天年,这个春节就这样过完了。似乎春节的余味可以持续到元宵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