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解读当前认知科学领域的认知局限——1

(0)

相关推荐

  • 从表征到行动---意向性的自然主义进路(续三)

    [吴老师爱美食,有好吃的就能找到他,有几次出去"打猎",不时会猎获一些排骨等,常常是我们还未炖好,吴老师就到了,当然出于礼节,不时带上一瓶法国红酒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酒足饭饱之后 ...

  • 哲思 | 人类认知进路,如何走出笛卡尔的身心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刘晓力教授主编的"心灵与认知"丛书出版是2020年国内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这一系列包括四本著作:姚大志的<身体与技术: ...

  • 当代俄罗斯哲学中认知科学的哲学问题

    摘要:对认知科学的研究与反思在俄罗斯哲学界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已成为当代俄罗斯哲学尤其是认识论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工作基础上发展出数字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利用导致生活的数字 ...

  • 孟伟: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转换: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

    孟伟:认知科学哲学基础的转换: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

  • 数学认知中的具身进路及其哲学观初探

    转自:科学技术哲学 哲学社鸣谢 来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0年第6期 作者: 王东(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科学实 ...

  • 概略总结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序言

    经过系列讲座的锻炼,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概括能力有所提升,至少在讲座过程中迸发的诸多新灵感需要进一步显化清楚.基于经验,这是诞生一部新书稿的创作冲动,于是结合自行推广旧理论的困难,我把新书 ...

  •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概要

    相对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在文化上强调人是知行合一的存在,用现代文明的常识化视角,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都是同时生活在外在的情境和内在的心境中,是谓情境与心境的知行合一. 如果情境是形而下的客观的&quo ...

  • 哲学常识化转向前后的本质区别(504字)

    编者按:本公众号展现的是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所发现的终极哲学所必须具备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读者可在我的作品中体会这种能力的可直接复制性,只要能沉下心来一以贯之地从头至尾看下去,任何人都能像六祖惠能一样, ...

  • 用常识化转向视角解读语言学专业论文系列讲座之一

    把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对专业哲学的指导能力做以常识化比对,本讲比对的是该论文的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部分.让听众更多理解文明局限的本质和学位教育当中的学术论文的本质.

  • 哲学常识化转向与文明中心的递变

    区别于不可知论,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建构初衷,在于通过终极可知论的常识化建构终极瓦解不可知论,因此我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始于自我意识的进化诞生,然后从零起点开始,以自我意识所内涵的主观能动性所展现出来 ...

  • 哲学常识化转向的终极性内因(连载之二)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之所以敢自诩终极,就是因为经过系统分析和论证,我发现,建构终极本体论,既是建构终极认识论的逻辑前提,又是建构终极方法论的前提,只有建构起终极本体论,人类的认识论才算完满,而这种完满 ...

  • 哲学常识化转向的终极文明意义

           如果大家认可,或者因为否定不了而不得不接受,可常识化普及是哲学常识化转向在宏观层面的唯一标准,那么透过常识化视角便不难进一步发现,相对于我所建构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旧哲学曾经展现的 ...

  • 哲学常识化转向一定离每个人都不远

       从批判性反思的角度审视哲学常识化转向命题,不难常识化发现,这需要用自主建构的一整套常识化的基础概念体系对旧哲学进行整体性颠覆才行,然后才能用终极说服力吸引并激活世人整体麻木的眼球儿,所以哲学常识 ...

  • 不可知论与愚民暴力之间的互动——节选自《哲学常识化转向思想提要》

    正因为整体人类文明无法实现常识化的终极自圆其说,所以弱势群体会在极端环境下把自己旧有的苟且顺其自然地焕发成极端暴力,于是在文明史的发展层面,一贯擅长通过道德的伪善愚民的政治势力集团便通过无数次整体性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