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水利建设首当巩固8亿亩灌溉田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计。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国掀起一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这一大规模的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中,首先应当巩固和提高既有8亿亩灌溉田的灌溉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中,已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的灌溉耕地为8亿多亩。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都有赖于这8亿多亩灌溉田的生产。可以说,如果这8亿多亩灌溉田的灌溉能力减弱,其生产效率降低,将直接影响中国现有的农业生产水平,直接影响现有的平衡状态。因而,进一步巩固这8亿多亩耕地的灌溉能力,提高这8亿多亩耕地的灌溉水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这8亿多亩耕地的灌溉现状如何呢?据有关方面反映,这8亿多亩灌溉田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要掀起一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跃进”,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对这8亿多亩耕地的灌溉设施进行维修、恢复、配套、改造、完善、保养,包括沟渠河网清障、堤防圩区岁修、水库除险保安、江河险段处理、机电设备维修改造更新等各个方面,要尽快恢复现有水利设施的运营能力,使之灌溉水利用率高些、高些、再高些,使这8亿多亩的灌溉耕地真正实现可持续性稳产、高产。
我们有理由相信,之所以当年这8亿多亩耕地被国家及各级政府确定为灌溉田,一定是这些耕地大都属于上等良田,其中大部分甚至属于大面积成片的良田,且适合于机械耕种。面对这样的好田,我们理应选择保护、巩固与提高。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通过维修、完善、保养以后的这8亿多亩灌溉田,将在原有产能基础上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其粮食及经济作物的总产量,其在全国所有耕地贡献中所占的比重等等,将不可同日而语。
因而,巩固和提高这些耕地的灌溉能力,等于巩固和提高整个国家的粮食及经济作物总产量,而且将是旱涝保收,持续地丰收。
在此,我们很高兴地看到,2010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要“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统筹安排其余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要“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
这说明,对于巩固和提高灌溉田的灌溉水利用率以及灌溉田的产出率,中央的决心是很大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我们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强攻势,乘势而上,首先打一场现有灌溉田的保卫战,使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能够旗开得胜!
(发于2010年5月14日中国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