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程】这么详细的小鸟教程,不看就亏啦!

  1. 鸟类,属脊椎动物,各类不一,

    为记述之便,常常将其全身分为七部分:

    头、颈、躯干、嘴、翼、尾、脚。

2.鸟类的头部结构。
3.鸟类的颈部结构。
4.鸟类的躯干结构。
6.鸟类的羽翼结构。
5.各种不同形状的鸟嘴。
7.各种不同形状的鸟类尾羽。
8.鸟足。
9.鸟类的体型,基本呈蛋形状,
它的动态变化,不外是颈、翼、尾和足几个部分,
而侧面所看到的蛋形体型和正反面观察到的圆形体型是不变的,
掌握这一特点,禽鸟的动态变化上就能正确和多变地反映。
10.不同动态的禽鸟,采用不同的描绘顺序,
根据动态随机应变。按实际经验,
不论任何动态,应该是先画鸟的最前一部分,
可以先画背,也可以先画尾,并可先画腹,
这样容易正确掌握动态,有的还便于定位。
11.鸟嘴中间一线,是上下嘴壳的合拢处,
此线较长,直至口角,而且近口角处略向下弯。
画时用笔略重,其线稍粗,因二线合一。
上端嘴峰因有前额覆盖,其线较短,并成弧形,
用笔轻虚,使其有受光感,嘴底下一线,
也因为下腮覆盖,故线长短与嘴峰线相同。
12.鸟的眼圈,应画得大些,眼珠点得浓点,
因为眼睛是禽鸟整个精神表达的主要部分。
13.鸟的每一结构交接处,画得不能太实,
用笔要虚,使两个部分衔接处有空灵感觉,
特别是颈、翼、尾等活动部分,更须注意。
14.鸟的背部落笔稍重,
使笔间色彩和水份能充分渗透纸面,
一方面加强其厚度,另一方面使笔间水色减少,
在以放射形法撇出背羽时,
笔端的水色也越来越淡而少,
这样充分表达出羽毛的蓬松柔和感。
15.鸟的腹部,一般色彩要比背部略淡,
用笔应轻松,才能表达出腹部柔软的特点。
16.鸟的翼部,可将画背羽的色彩未尽之笔,
复蘸墨色来画,在画前后复羽和拨风羽的过程中,
能自然显露出明暗阴阳面、羽色变化真实感
和与背羽色的协调。
17.鸟的尾部,不宜另蘸墨色来画,
否则过于笨重,缺乏轻盈和动感。
可以用画翼羽色的笔,
顺手添上尾部,有意外的艺术效果。
18.鸟的足部,
可以根据各类禽鸟的色彩直接画出,
也可以再上面加点,以示鳞状皮质,
大型的禽足,沿可勾勒出角质鳞状。
19.一般画花卉,笔间水份较足,
显示出雨露初敛、生命力旺盛。
但添补禽鸟时,笔间水份应减少,
使既见羽毛的松灵,又不至于渗化而失形。
20.双足立于干梢,应向两侧分开,
不宜靠拢太近,会失去鸟的躯体平衡。
21.张翼飞行,两翼同时启动,
上下动作一致,躯后之翼,
由于部分被背腹遮挡和加上透视关系,
应短于躯前之翼。
22.数鸟相聚,应注意正反、参差和集散的变化。
为了画好禽鸟,应经常观察鸟类,
加以默记,或进行写生或摄影来收集素材,
以利于提高自己的鸟类识别和创作能力。
多看、多画、多想是画好画的最好方法,
长期坚持,必有成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