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皮球,是化解难题的有效手段,多踢几次,难度也就降低了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十(公元264)
【事由】吴人因蜀国刚刚灭亡,交趾的吕兴又反叛,国内十分恐惧,想要有一位年长的君主统治,左典军万彧曾担任乌程令,与乌程侯孙晤相友善,就声称孙晧的才识和明断能力,可以和长沙桓王孙策相比拟,同时他又十分好学,能遵奉法度。
他屡次对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说这些话,濮阳兴和张布又劝说朱太后,想要立孙晧为君,朱后说:我是个寡妇,怎能考虑国家的大事,只要吴国不遭陨灭,宗庙有所依赖,就可以了,于是就迎立孙晧,改年号为元兴,实行大赦。
【解析】

1、利益一致

吴主孙休去世前,长子年龄尚小,因此把长子托付给丞相濮阳兴,意思是让濮阳兴扶持长子执政,但因为蜀国灭亡,打破三国鼎立的平衡,吴国失去蜀国这个盟友,处境也很危险。
因此吴国权臣打算扶持年长的君主,扶持年长的国君,其实就是维护权臣自己的利益,因为权臣们的利益与吴国的利益一致,权臣们的利益建立在吴国之上,所以要维护吴国的利益。

2、施加压力

如果吴国灭亡,权臣们也就成为阶下囚,到时候啥都没有,因此权臣们开会商量,一致认可孙晧的能力,因此打算扶持他为国君,此时的吴国需要有能力的人担任君主。
但如果扶持孙晧为国君,也就违背前君主孙休的意愿,濮阳兴可谓左右为难,濮阳兴虽然是丞相,但也架不住权臣们的连番劝说,表面上是劝说,其实是给他施加压力。

3、利害关系

如果服从原吴主孙休的命令,坚持要扶持孙休的长子为国君,也就得罪了满朝百官,濮阳兴虽然是丞相,但也不敢得罪满朝百官,否则如果得罪满朝百官,濮阳兴的丞相也不用当了。
濮阳兴其实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原吴主孙休已经去世,为了执行死人的命令而得罪满朝百官,是愚蠢的行为,濮阳兴也不想得罪众群臣,所以也是支持扶持孙晧为君主。

4、避重就轻

但又不能轻易放弃,否则别人就会觉得濮阳兴没有魄力,到时候就会影响威信,所以采取踢皮球的方法,把这个难题踢给朱太后,让朱太后作最后定夺,这样就可以避重就轻。
朱太后如果同意立孙晧为国君,濮阳兴就是奉命行事,行为完全合理化,如果不同意,濮阳兴就有理由拒绝权臣们的请求,不是我不同意,而是朱太后不同意,我出没办法啊!

5、灵活处理

当然朱太后也不想蹚浑水,也不想得罪群臣,所以也就不接濮阳兴的球,只是说这句话,只要吴国不遭陨灭,宗庙有所依赖,就可以了。
之所以这样说,其实就是让濮阳兴自己拿主意,濮阳兴也就借助朱太后的命令,灵活处理,所以也就迎合权臣们的请求,最后扶持孙晧为君主。

6、以史为鉴

当有外部威胁时,内部就会团结一致,以共同对抗外敌,吴国此时就是遇到外部危机,所以内部相当团结,权臣们为达到目的,频繁给丞相濮阳兴施加压力。
如果没有外部威胁,内部就会产生内斗,当斗无可斗时,只能斗领导,这就是规律,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占了位置,别人就无法上位,别人要上位,只有把你拉下台。
所以也就产生了斗争,聪明的领导都会懂得定期制造外部危机,这样就可以团结内部,内部团结,领导的权力才能更加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