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南员外》连载(56) || 作者 刘军


五十六
通安城里老乞丐
左公赏识身边带
晚清时期,中国出了一位自比管仲、乐毅和诸葛亮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左宗棠。1875年(清光绪元年),他任陕甘总督时,曾上书朝廷:“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力主收复新疆。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晚清俗语有:“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该俗语说明左宗棠在清朝政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湖南人天生倔强的性格,因此左宗棠很是自负,很少把谁放在眼里。可是通安城街上的一位乞丐,倒使他从心底产生了由衷地敬意,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话还得从头说起。
距今145年前的一天,左大帅统率三军平叛新疆出征,向西进发,来到通安城时,天色已晚,他命令大军驻扎休息。吃过晚饭,他巡营后正要回府时,发现有个乞丐在街上一闪亮处,竖着牌子,上面写着“天下高棋在陇中,陇中高棋通安城”的字样。左大帅心里意会:从牌上的内容看,中国的象棋高手在甘肃,甘肃的高手在通安城,而通安城的高手非他莫属了。左大帅年轻时对象棋颇有研究,且很少遇上高手。他信步上前坐在乞丐的对面,看着棋盘上摆的残局,就与对方而战,经过一番周折,他赢了,乞丐输了。他刚要起身撕下牌子,可乞丐说,何不连下三盘定输赢。他点头道“是”。第二盘,乞丐先走,出子非凡,速度又快,他有些难以招架,左右畏难,顾此失彼,觉得力不从心,非常被动。乞丐突然落子失误,他才缓过神来,转危为安,又胜一局。这时,乞丐面带愧色,低声说:“大帅:给卑人再一次学习的机会,好吗?”他高傲地说:“行!”第三局很快结束了,左大帅连胜三局。他起身,撕下了乞丐高竖的牌子,回府休息了。

次日天明,他统领三军,打马扬鞭,沿着丝绸路,朝西北方向而去。
经过五年的奋勇杀敌,终于收复了新疆。左大帅带领人马班师回朝,经过通安城时,在街上又见那个乞丐,仍在原处竖着那牌子,牌上仍旧是那些字。他既生气又好笑地来到那乞丐跟前,正要举手撕下那牌子。这时,乞丐笑兮兮地抱拳道:“大帅何不再下一盘,让老朽心服口服呢?”左大帅这时心情很好,就答应道“好,让你心服口服,甘拜下风。”就连下三局,可情况恰恰相反:乞丐连胜三局。于是,左大帅长出了一口气,觉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乞丐的棋艺远远高于自己。可为什么上次与自己对弈时,他全输了呢?这里一定有原因,要问个明白。想到此,他让乞丐解释上次三胜,这次三败的真正原因?乞丐笑道:“上次左大帅统率大军西征,朝廷器重,身负重任,万民欢呼,寄于厚望。小人对弈时恐挫其锐气,暗示棋场如战场,变化莫测,遇到险境,需有信心方能扭转战局,转败取胜。今日大帅凯旋,未免心高气傲,挫您锐气,是怕您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这于己于国于民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小人就不能让您了……”左大帅听罢,很惭愧,鞠躬道:“先生不但棋艺高超,而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以终身为师矣。”乞丐谢后又道:“大帅名气很大,是朝廷重臣,并与曾公(曾国藩)并称为曾左。”大帅又问:为啥人们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呢?乞丐笑道:“因为曾公眼里有左公,而左公眼里没有曾公。”左大帅听后大惊!这个乞丐是神人啊!曾国藩隐退后给我写过数封信,我懒得回一封,他怎么知道的?于是,就请这个乞丐作了军中的幕僚,时时提醒自己,千万别自负自大!后来,他谦虚谨慎,修复了和曾国藩的关系。
左大帅在通安城来往休息其间,与当地百姓相处甚好,在百姓家中吃过饭,还留下了不少的墨宝,至今有的在县博物馆收藏,有的仍留传于民间。他看到这里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很苦,于是留下了“陇中苦瘠甲天下”的名句。还发动士兵在行军途中栽杨种柳。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左公柳”和“左公杨”。如今一百四十多年过去了,人们还能看到一些饱经沧桑的左公柳和左公杨。
写到这里,我对这位伟人产生了由衷地敬意!于是,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脱帽朝左公作古的方向默哀了三分钟。当初,左大帅军纪严明,他的士兵在行军途中,秋毫无犯,不拿老百姓的一颗洋芋蛋。他收复新疆是多么艰难。他的士兵吃不饱,饿着肚子打仗。为了抽集军饷,他便卖了所有的家产。朝中大臣李鸿章等投降派揭力主张放弃新疆,不给军饷。左大帅在不顾个人安危,忍受无数饥寒的情况下,为了整作士气,上士兵为他抬着棺材,赤搏上阵,奋力拼搏,从敌人手中夺枪夺粮,经过五年的浴血奋战,把侵略者英、俄赶出了新疆,使叛乱分子阿古柏服毒自尽,从而大获全胜。试想:如果没有爱国名将左大帅当年的西征,内蒙、甘肃和青海就成了西北边陲,祖国的后方能安全发展吗?我们的新疆邻居有如此幸福的今天吗?我们的亲戚朋友能到新疆去发展、创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要教育子孙后代,向民族英雄左宗棠学习,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用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工作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