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农民挖出一举世国宝,价值远超后母戊鼎,专家都眼馋
清朝末年,农民挖出一举世国宝,价值远超后母戊鼎,专家都眼馋
文 | 韦爵爷

要说晚晴出土的四大国宝,不得不提那个享誉世界的“毛公鼎”它是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它是一件沉睡了两千七百多年的宝物,从问世开始,便展开了它传奇的一生。
毛公鼎如今就收藏在台北博物院,作为镇馆之宝,被摆放在馆内最显眼的地方,从来没有变过。据记载,毛公鼎是在西周时期铸造的,因其作者毛公而得名,这个鼎高约五十厘米,口径约五十厘米,重三十五公斤,两边有对称的两个铜耳朵,鼎的身体呈半球形,鼎内的铭文约有五百字,简直抵得上一篇尚书。

不可否认,毛公鼎是青铜鼎中最好的,因其一直收藏在台北,一直令大陆收藏界和专家眼馋!因为大陆博物馆中的青铜文物中,至今没有能超越它的珍品,就连国家博物馆中的 “后母戊鼎”也远远无法与它媲美,除了体重比它略重外,其价值远远不如毛公鼎。
就因为毛公鼎如此稀罕,所以百年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对于它为何出土于陕西,却被台湾收藏的传奇经历感到好奇。经过小编的不断查证,终于慢慢理清了它多次转让,多次被运出海外的颠沛命运,下面就来跟大家慢慢讲述。

据说毛公鼎的发现纯属偶然,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道光年间),陕西董家村一村民在挖地时不小心挖到了的。由于当时爆发了一场类似非典的瘟疫,许多村民在这期间死去,而这位村民也刚好死了一个兄弟,就埋在这里。后来,有位风水先生路过此地,直夸这个坟地的位置好,是块风水宝地,还真的被他说中了,这里马上就发生了不得了的事。
有一天,这位村民去坟边的地里干活,一不小心挖到了什么东西,听声音好像是金属物体,于是他继续深挖,终于挖到了两个铜锈斑斑的大耳朵,下面是一只类似水缸的容器。这下他可高兴坏了,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他知道这肯定是值钱的宝贝,因为这一带曾是周朝的都城,地里经常被挖出一些铜器。

这个村民怕白天挖出宝贝惹来麻烦,就又偷偷把鼎埋了回去,半夜的时候才来挖走,之后,来看这鼎的人络绎不绝,许多古玩商纷纷出价来跟他购买。最后,有一位古董商以三百两白银的价格买了去,但是没想到就在古董商运走宝物的半路上又发生了一番波折。
原来,这位村民的一个邻居看见这个鼎卖了这么好的价钱而心生嫉妒,拦住了古董商想再跟他要一笔钱,理由竟然是这个鼎出土在两家地里的交界上,也算他的一半,实在可笑。古董商无奈只能报官,便重金贿赂了知县,把那个刁民抓了起来,但是毛公鼎却被贪婪的知县没收了,以便日后给自己升官发财用,自此毛公鼎便开始了它辗转曲折的命运。

后来毛公鼎经过多次转手,曾被运到上海、香港等地,最终,随一位国民党官员一起被送到了台湾,从此大陆错失了这件珍贵文物,现在只有羡慕的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