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书话旧事
相关推荐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二】卖旧书
在过去那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的慢节奏年代,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就是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因此,设摊卖旧书的老行当应运而生,卖旧书是旧时民间的一种营生. 以前在城镇的街头巷尾,旧书摊的身影并不难觅, ...
-
我像小蚂蚁一样进出各种书店,再乐颠颠地背回家一本本新书和旧书……
[随笔] 进得书店不买书 近日,我先后逛了两家大型书店,起初挑了几本书,最后还是全部放下了,空手而归.因为我对读书的选择越来越严苛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正在改变,这是好事. 记得 ...
-
【书人自白】书梦 | 作者 李道新
小镇在一手禅河边上,书摊在小镇上.小小的书摊,与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每至逢集之日,我都会随人而去,看看热闹,看看人,但具体地说,是书摊吸引了我,这已成为惯例.然而逛则逛,买书的次数却寥寥,原因只有 ...
-
阅读是一场邂逅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书也是老的好.遭遇一本旧书,合心的,就如同邂逅一位朋友,倾盖如故,流水高山. 邂逅一本旧书是需要缘分的.它可能躺在清冷街角拐弯处的旧书铺里,或是摆在一块塑料布的书摊上.主人或是及暮 ...
-
胡洪侠| 我今天攻陷了“夜书房东北角”
书房东北角那个书柜我大概有十年未睹过它全貌了.先是在网上买了几个樟木箱子,装满书后,却找不到地方安放,只好就挡在了那个书柜前面.后来,杂物也顺手挨着箱子堆放,久而久之,只见箱子,不见书柜.久而再久之, ...
-
谈谈牛津大学博得利图书馆的书柜
这件书柜是中世纪时期少有的珍稀物件,据信是运输重要书籍的箱子.在2018年,这件书柜由牛津大学博得利图书馆购买的.这件书柜上到底描绘着什么图案,具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本文就来详细叙述这件书柜的事迹和 ...
-
冯子栋丨父亲的书箱,儿时的画册(散文)
前不久,市新华书店给我发了个奖,叫"卓越会员奖".不瞒您说,这个奖是花钱"买"来的. 我喜欢书店舒缓安静的气息,喜欢书店清新雅逸的书香.她那里有精神的高山.大海 ...
-
【阅读悦读·随笔】祁之来《一路书相伴》
[作者简介]祁之来,青海省海东市人.小说.散文等作品见诸<青海湖><雪莲><西海都市报><金银滩文学>等报刊.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全民阅读】书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后记
书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后记 文/魏锋 来源<淄博日报>2018年3月2日 这是一部"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 也是一个"阅 ...
-
书香悦吧◎暮千雪:沧海生明月,微风轻送香——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读后
沧海生明月,微风轻送香 -- 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读后 文/暮千雪 真的被感动了! 合上书页时,初秋上午的阳光正从窗棱里探进来,书桌上,地板上,一格一格的阳光,很明亮,很清澈.之所以 ...
-
全民阅读推荐■阎纲荐读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不可一日无书
阎纲荐读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 不可一日无书 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原<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阎纲,85岁 阎纲,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1932年生,陕西礼泉人,1949年 ...
-
周末悦吧||张家鸿:在书香里茁壮成长——读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
青年作家.书评人张家鸿 授权 在书香里茁壮成长 --读魏锋<微风轩书话> 文/张家鸿 在炎炎夏日中,终于盼来了魏锋的<微风轩书话>.这本书仿佛有一种别样的魔力,帮我摈弃了蝉鸣鸟 ...
-
周末悦吧||文彦群:心血凝成的青春答卷——读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
心血凝成的青春答卷 --读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 □文彦群 当我看到魏锋新著<微风轩书话>的第一感觉时,脑海里闪回的竟然是"惊艳"二字.之所以有这样的感 ...
-
社长总编荐书◎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出版发行
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照亮我们的前进之路.读书其实就是读人,每一次的阅读体验都像是走进作者内心深处,在其心中款款而行.<微风轩书话>既是一个读书人的阅读空间,也是一个深思者的智慧积淀,使 ...
-
暑假“阅读”书目推荐◎书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魏锋读书随笔《微风轩书话》◎全民阅读有你有我
书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魏锋 童鞋们,暑假多读书吧-- 读书.教书.编书.卖书.捐书--作者数年来用充满温暖的行动感召身边的人,呼吁让阅读重新回归美好生活.伴一窗月影,沏一壶清茶,在 ...
-
书评与书话
书评与书话是依附在书业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两只甜果,长期以来,与书业相伴相生.而书评和书话又酷似一对孪生兄弟,乍一看模样相似,但静下心来细瞧瞧,书评和书话间还是有一定形式与内容上的差异的. 书评:望文生义 ...
-
紫雨轩书话:宋代与清代科举考试的一甲前三名
2021年5月6日 [书事](1)下午3:09-4:26分,我在县新华书店续读<是非红楼:俞平伯1954年以后的岁月>,所读为第六章<两度故乡行>(P111-P134页),本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