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北欧设计的精髓?建筑竞赛案例剖析带你看透!

北欧建筑极简主义标签的背后,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是简朴生活方式的传承,是对建筑的精心打磨,最终形成内敛简约的建筑形式。
北欧有很多公开的大型公建建筑竞赛,给很多小事务所甚至是学生起步的机会。特别是政府的项目,往往都会选择公开竞赛以示公平。因此有很多刚起步的小事务所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发展起来,例如挪威建筑事务所Snøhetta, 他们在赢得奥斯陆歌剧院项目的时候还没有正式成立Snøhetta, 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才逐渐步入正轨,逐渐成为国际化的事务所。
北欧竞赛的赢家往往第一眼看起来平平无奇,姿态十分谦逊,但细细研究,便能看出其中简约的力量和亮点。近期的几个竞赛也是真实的展示了北欧建筑的风格和建筑事务所的理念。

【 1 】

National flotation museum and competence center for wetlands -
国家漂浮博物馆和湿地研究中心
基地位于挪威奥斯陆南部的湿地公园,新博物馆将成为一个研究,管理和宣传湿地文化的文化中心。
Gisle Nataas, NAL
基地临水,水面上有一个长长的浮桥延伸到水面中央。
竞赛一等奖
Karres en Brands  the longhouse / 长屋
长屋用一个干净清晰的手法将自然和文化连接在一起,谦逊却有力的坐落在湿地公园。建筑有一个强有力的入口,视线贯通,空间延伸,自然,博物馆和浮桥在这里连接。
灵感来自早期的防风隔离带
在功能上,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和湿地的研究中心并不是完全分割开的,在博物馆的游览过程中,可以看到研究,学习中心,实验室等。长屋是知识和文化共同协作的象征。
整个建筑系统以木材为基础,经过不同的处理。建筑物的外皮由垂直烧焦的木材薄板组成。使博物馆外观和触觉产生质变。 内部空间整合统一,便于建筑温度的控制,流线也自由通畅。
其他参赛作品

【 2 】

The workshop -
工坊
工坊将成为手工艺人和专家研究与传播知识的地方,基地旁边紧挨的是工艺品博物馆,工作坊更像是博物馆的延展舞台,能容纳更多的活动。该建筑将既是工作场所,又是开放学习的场所,将容纳木匠,细木工,铁匠,银匠,吹玻璃工,陶工和纺织工人。
获奖作品
Resell + Nicca // Arkitekt Aslak Haanshuus AS
新的手工艺工坊呼应原有博物馆形成一个建筑主体。建筑体块顺应山势逐渐降低,体量也相应缩小。
入口与原有的博物馆入口共享同一个平台,相互呼应。
室内通过框架创建出一个简单灵活的空间,适用于不同的手工艺者。
其他参赛作品

【 3 】

Sara Hildénin taidemuseon arkkitehtuurikilpailu -
当代艺术博物馆竞赛
基地位于芬兰Tampere,基地北面是一篇公园,南面和东面都是艺术街区,有不同风格的建筑,新建的博物馆是这个艺术街区的起始点,既要呼应历史文化,又要创新,成为这个街区的地标建筑。竞赛的最终结果即将在近几日宣布,下面是一些参赛作品节选。

【 - 】

总结

可以看出,北欧的建筑竞赛偏爱外部形体简洁明了,体块关系清楚,与自然呼应。内部空间要丰富,并通过考究的材料营造出建筑的氛围。不求奇特的造型博人眼球,而是通过谦逊考究的设计震撼人心。比起外部的造型,更重视内部空间的品质。所以对于北欧的竞赛,除了室外人视点的效果图,室内的效果图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MAYJ 、编/柒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