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惠回堡的风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惠回堡的风

甘肃  胡潇月 

“地启边关第一程,敦煌从此赋西征。荒原犹指番回冢,化宇令屯甲骑营。山拥晓烟村店集,风吹沙径野泉涌。升平万里游踪远,车马辚辚过堡城。”清代诗人汪隆(?一/789)的《惠回堡》描绘了当年惠回堡的盛况。

“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风一甩长袖,从敦煌之西甩到嘉峪关之西,又从嘉峪关之东,顺着丝绸之路,甩在敦煌之东。风,终于在一条自南向北的小河流这儿,回旋驻足。形成山色空蒙,群鸟翔集,树影婆娑之境,空气里流动着古老的文化味道和现代生态文明的朝气。它就是如今的甘肃,新疆两省区穆斯林的一处瞻仰圣地。它就是惠回堡——

乘着西去的风,刚出嘉峪关,好似一步之遥,就到了四十里以外的羌族地界。整个路途,你的目光定会被一团团,一簇簇,黄头小甘菊吸引,那些摇曳在细碎草叶里的笑脸,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暖暖的,暖暖的绽开。坐着高铁的人们,坐着小轿车的人们,一双双眼睛,眨巴眨巴看着,它们一闪而过。细碎的叶片中抽出一根根光光的花茎,大约十五厘米高,顶着一簇簇单生的,豌豆大小的喇叭状碎花花,灿灿的黄花球儿,挤挤挨挨地热热闹闹地肆意开放,好似只有这样才能显出它们的与众不同。单等长风吹拂戈壁,带来雨水给予它们关怀和希冀。也许它们是河西戈壁滩的憧憬:有朝一日戈壁滩能遍地开出黄色的花儿,粉色的花儿,白色的花儿,紫色的花儿,温暖得河西大地都忍不住颤抖。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前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围绕嘉峪关关城的长城烽燧,向玉门散去,《嘉峪关市志》墩台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1529)添筑的骟马城,上柏杨,下柏杨,回回墓,红泉等五座墩台”,惠回墓沿路,沿河保存有:三里墩烽火台,七里墩烽火台,下沟头墩烽火台,下沟二墩烽火台,下沟新墩烽火台。烽火台退守荒野,淡出了现代人的视线,但没有淡出风固有的记忆。它们记得,月黑风高的夜晚,烽火照亮旷野的那种肃穆;它们记得,披着战袍的将军,策马飞奔的英勇;它们还记得,两军交战的阵地前沿,箭矢横飞的残酷……风儿见证了将士的忠心,风儿吹散了弥漫的硝烟,风儿带走了夜半的呜咽,风儿记住了烽燧的昨天。风儿就长住在烽火台下的草丛里,等我晃荡着跟在羊只的后面,把自己和羊只也晃荡成烽火台下的风景。我经常登上烽火台最顶,闭上眼晴仰听风儿轻轻的诉说,风声里有大明朝的羊群和商队通关时的有序紧张,风声里有林则徐的赞叹,风声里有祁连山的冰清玉洁,风声里有大漠雪的飘逸狂放。

惠回堡的风偶尔会透过古时的窗口,安静的注视:夕阳西下时,橙红色的天空。西边天际那一团燃烧的太阳,于是,整个的天空如同橙红色的大绸缎,罩住惠回堡的全身。这时天地通红,万物都在晚霞中融化燃烧。惠回堡的城墙,从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虽历经400余年。坚固的土打墙,晒足清朝的太阳,饱尝了清朝的雨露,堡内当初千总公署的残迹,显然透着苍桑的笑。汪洋般的火烧云下,有惠回墓(吾艾斯墓)雄伟傲立的轮廓,有小村庄绿树成荫的颜色,那座气势巍然仿古回族拱北以及旁边颇具现代建筑特色的清真寺仿佛也披上美丽的红纱。

不论冬夏,风儿的脚步经常徘徊在城堡围墙之上,会在城墙上坐下来,城堡内是大量的草木,养育着十几种鸟类。城墙北边是大水库,一年四季都不干涸,晚霞铺在湖面上,微风习习,鱼儿在城堡的倒影里翻腾追逐,似乎它们懂得城堡的心语。风儿拂过水面,跃上城堡的上空,风中有无尽的关怀和希翼,风中有潜移默化的诸多改革,西部大开发,要想富先修路,312国道线之外,一条高铁线开通了,一条高速路修通了,312国道又加了副线。乡村美如一幅现代文明的画卷。月亮在聆听,星星在聆听,城墙在聆听,城堡更在聆听,村庄在聆听,田园在聆听,庄稼在聆听,湖水在聆听……

太阳落下去,红霞中又升起圆圆的月亮和闪亮的星星,它们见证过肩负出肃州过嘉峪关西行的第一个关口的历史重任的城堡,这城堡依黑水傍湖水,款款端坐在历史的肩头,它们见证过湖水滋养的草木,与城堡长相厮守,不离不弃。也许,世间任何东西都是有感觉的,它们听得懂我们的声音,感受得到我们的情感,一如我们对家园的热爱,一如我们对城堡的热爱。它以千年伫立的雄伟庄严来回应我们。

以惠回堡为中心,东西两边及周边绵延的烽火台象大漠雄鹰的翅膀,向东飞向文明城市飞翔,一直抵嘉峪关;向西边的田园,绿洲飞翔,一直抵达敦煌。

惠回堡的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本日记,记载历史里奔走的人们在这里休息,整顿,再出发时留下的脚印,踏上往西的征程的一双双脚印,从西方文明古国进入我国地界的一双双脚印。这里有探险家走过时留下的,有传教士走过时留下的,有商人和使节走过时留下的,他们在风中把曾经的故事种进历史的册页里,也种进了后人的生活和想象里。远远地,行走的驼队停下来,他们被这里茂盛的水草和炊烟吸引住,被这个有麦垛和泉水、有田园和房屋、有老榆树和摇着尾巴的猫、狗。宁静,祥和是这个村庄的情怀。也许,有的人就真的不走了,留下来在这里种出麦子和胡麻,种出桑树和连接成片的村庄。你看庄稼地里像烟雾一样的紫苜蓿、蓝胡麻的稠密,说不定这都是那时候从驼背上掉下来的籽粒开出的花朵,炊烟袅袅的村庄也是在这样一种植物的冬枯夏长中衍生的,就像丝绸路上的梦想,像古代的、现代的人们用脚步走出来的一样。

我们仿佛看到,清泉火烧沟的先人们,烧起旺旺的柴火,,烧制出一大批陶器,陶埙悠扬的乐声与那些鸟兽的嬉闹混杂在一起,回荡在丝绸之路山谷的风声里。或许田园里还长着那时的庄稼,村庄里还存留着那时的烟火气息。在这个丝绸之路与交汇点上的村庄里,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惠回堡成为仙地,风儿是第一位先知者。唐代穆斯林传教士吾艾斯,他来中国传教,长眠于此,给这方土地带来了灵气。小村不大,人囗不多,却因此而充满人气,每年都能吸引八方来客瞻仰拱北,体验宗教情怀,想像风烟历史,纵情田园风光。尤其是每年穆斯林的开斋节,车来人往,声势浩大,周边省区及河西走廊大量信徒都来此进行宗教活动,小村因此而声名远扬。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李公谨将军,赠碑执言:“先贤于我国有功,政府通令全国军民人等保护古迹。”改革开放放后,宗教界知名人士,先后来此瞻仰,参加纪念活动。历史远去今犹存,风华正茂写春秋。在党的关怀下,吾艾斯拱北重新修建,气势巍然的清真寺,展现宗教文化圣地的坐标。惠回堡的风,仿佛从古堡的梦境里醒来,风中夹有太阳的传说,泥土的传说,风和雨的传说。早在唐代有了吾艾斯墓,宋代有了回回墓地名,明代有了墩台,清代修了惠回堡,民国修了碉堡,这些就是一个小村庄的历史——1300多年的宗教印记,4OO年的军墩历史。

初春时节,吾艾斯拱北院内的繁花盛开,难得一见的樱桃花,如道而来的仙子,空蒙、璀璨但不浓艳:五颜六色的花叶,散落在院内的角角落落,鸟群,散落在拱北金顶之上瞭望远方,像一个个卫士,守望着家园。鸟儿,是吾艾斯拱北院内飞翔的星星。落在院外的百年古树上随波逐流,落在草丛里叽叽喳喳,当天上的星星叽叽喳喳的时候,它们却在花草里安睡,像换岗。

天上的星星们从祁连山之巅溜下来,溜进村里的小河中嬉戏,溜进城堡后面的湖水中嬉戏,清亮的湖水像一面镜子,照见天上的星星,也照见自己的影子!这时,风儿来了,搅起一湖的水星,这里仿佛是星星们的天河。星星溜进小村里,小村就成为星光的部落,从东到西,一村璀璨的灯火星光。于是,天上人间,互相诉说着星语星愿。

何时,星星幻作高速路上昼夜奔忙的车流——来去匆匆的旅人们,穿戈壁,过大漠,看到这一座戈壁深处的烟火村落,其实,这就是人间不灭的烟火,暖暖的如一盆雪夜里的木炭火,温暖着行走在丝绸之路、奔驰在戈壁,大漠的人们的思念和渴盼。

惠回堡的风,裹挟着乡愁,不管走得再远,风撩起发梢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卷起浓浓的爱恋。

胡潇月:原名,胡晓玲。女,甘肃矿区作协会员,一位爱好文学,初学写作的农民。

附:【大赛公告】 ‖ 关于举办首届“天津散文杯” 全国乡情散文大赛的公告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韩佩瑄

制作:吴金程

友情提示

征文稿件,原文发出。如错别字较多或乱用标点符号的,会影响文章质量,评审减分。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0)

相关推荐

  • 第二届寻找《中国最美古村》征文大赛:虚度凤凰坞的秋光

    虚度凤凰坞的秋光 陈于晓 云淡风清,与秋日天空的"高调"相比,有着两千来年历史的凤凰坞村是"低调"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的凤凰坞,只是一座小山村,但这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燕山石径斜/刘梅花

    燕山深处,有个村子叫诗上庄,美好得不带一点烟火气息. 去诗上庄的路上,一直思忖,文人最宜居住的地方,怕就是这个燕山深处的小村庄了.满山郁郁苍苍的树木,绿得有仙气的河水,甘甜的空气,才能教人在心里萌出文 ...

  • 夜读诗歌|四月人间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文/子诺 01 起风了 一盏萤火 赶在秋来之前 燃尽最后的光明 起风了 山谷飘摇的叶子 正为凋谢的生命 筹备一场盛大的饯行 醉酒的夕阳 吻遍了山河 余晖下的老牛 反刍岁月无声 ...

  • 【甘肃】马超和丨散文/村小记忆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马超和:笔名路杉,甘肃省民勤县人.1983年生,本科学历.2006年至今,先后在<散文选刊>.<华夏散文>.<甘肃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 ...

  • 就读这篇┃冬日的村庄

    叶晓燕:冬日的村庄 北风呼啸南下,携着泥土,裹着水汽.老家地处大别山深处,不似北方飞雪漫天,12月还偶尔下起黏糊糊的冬雨. 风起了,雨下了,在这样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冷却了乡亲们外出或耕作的热情,连平日 ...

  • 中国诗歌报||贺彦豪:1942年的村庄往事(组诗)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贺彦豪简介:贺彦豪,男,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助理政工师.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虽属龙但生不逢时,命运多蹇,欢寡愁殷,一切平平淡淡,无惊人之举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真武堡与雷家大院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真武堡与雷家大院 贵州  刘振斌 每一处精彩的风景,总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每一段精彩的故事,总有一道精彩的文化. 被列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手写春联,回不去的曾经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手写春联,回不去的曾经    河南 李焱 进入寒冬腊月,便意味着春节频临了,街头巷尾的货架上,超市量贩的展台上,增配了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我与小惠的同窗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与小惠的同窗情    天津 吴泳川    小惠是我在天津大学上学时的同窗好友.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身材,圆圆的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一宫旧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一宫旧事 天津  李英 为了写好<一宫旧事>,星期日上午11:00时一下课,我从老年大学立即乘车,直奔一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姗姗来迟的惊喜 天津  孙乃秀 静悄悄的1983年和往常没什么区别.知青们在新桥农场依旧过着十九年来"日出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隔代亲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隔代亲 河北 王友明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抚摸着我的头用亲昵的口吻说:"孙子孙子,奶奶的命根子."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我爷爷的故事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爷爷的故事 宁夏  罗万军 有时侯,我们怀念一个人,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炫耀吹嘘,而是为了念本,为了感恩,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龙多村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龙多村 重庆 文贵杰  一 "潘家湾的土,合坎院子的田,李家湾的豌豆.胡豆不需放油盐.&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