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意紧

说说意紧

佚名

站桩一定要先学会放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放松呢,包括有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首先是精神上的,所以,我们讲神要松,形也要松,然后呢,我们就要注意体会意念活动的松紧转换,所以,在这里我主要讲一讲意紧的问题。

比如我们站的是最初步的平步托抱桩,意念设想拉的是细丝,也就是那种很细很细但有弹性的细丝,我们意想两手轻轻的一拉,就会有一种拉丝的感觉,这就是最初步的一紧,我们说要一拉即止,这一止其实就是一转,要把注意力转到我们身体的感觉上,这种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意的放松,至于这个时候的意念活动还在不在没有关系,只需要好好体会由意想拉丝诱导出的身体感觉就行了。

初学的时候,可以等这种感觉比较弱了或者快消失了,我们再意想着拉一下,这就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松紧转换,尽管你只是用手在体会这种感觉,如果有了一些体认,你就可以连续的一拉即止,一止即拉,反复几次,当然一定要记住是用意而不是真的去做,这种松紧转换的频率从初学之时起,就要尽可能的短了又短,所以,师父在看我们站桩的时候,经常提醒我们:想得太长了,意念活动要短,要短了再短。有时候我想,这意究竟要短到什么程度才是个头呢?实践证明,这意无论短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算短,都是相比较而已,这就是意境无尽而艺无止境的道理,功夫自然是出在这里了。

站桩是精神、心理、生理三方面同时起作用的锻炼,在精神和生理方面我们要求放松,这是神与形方面的要求,而心理方面我们要求有松紧变化,这是对意的要求,前人讲神松意紧,也讲形松意紧,说到底都是一个意思,形神在最后是不能分开来讲的。在站桩的整个过程当中,神与形一直都要求放松,而意则要求有松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紧,这意紧除了包含有松紧变化的意思外,还有一个整和快的意思,这里的整,指的就是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到一意之支配,而这里的快,指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松紧转换频率,二者联系起来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一个意念活动,你在一秒钟的时间里,能有几次一拉即止、一止即拉的松紧变化,当然这是打个比方的形象说法。

如果说这站桩真有什么心法,那就是所谓意念活动的操持方法,也就是师父在教我们时说过一句话,也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想即止,一止即想,有那么一点意思就可以了。这话里究竟是什么意思,就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能够理解到位,更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能够体认到家,我再说那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再谈“一想即止”

前面我在站桩说禅里讲到了一想即止的问题,主要是结合修禅讲的,没有更多的涉及到具体的站桩。这里有朋友在意拳天地论坛里提议再详细讲一讲这个问题。下面我就实际结合站桩再进一步说上几句说。

我们知道,凡是站桩就得有一个相应的姿势,也一定要有相应的意念活动,这些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但要想真正明白站桩里面一想即止的妙处何在,我们就只得把站桩一点点的往细了讲,所以也就只得多罗嗦几句了。

这桩到底应该如何站,也许有的人会说,那还不简单,摆个站桩的姿势,加上意念活动站就是了。这话确实也没错,但真要是再往下讲,我估计很多人就讲不明白了,我想凡是练过的朋友大概都是知道的,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要站什么桩,就按这个桩的要领摆好一个相应的姿势,然后运用相应的意念活动,就可以进行锻炼了。

具体说来,就是摆好站桩姿势后,我们首先需要有相应的意念活动,意念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精神假借,一是意念诱导。所谓精神假借,就是实际没有的,是我们要设想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聪明的大脑,把那些实际上根本没有的东西通过想象的这种方式,然后让身体确实要感觉到真的就有这种东西的存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要真实,如果做到了这一点,第一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精神假借的这一步,也还是属于“一想”这个层面的,有了这一想,我们就要运用意念诱导,把这种感觉已经很真实的意境,再进一步加以诱导,比如说我们站托抱桩,两手的十个指头之间设想有细丝相连,通过精神假借,我们也确实感觉到有这样的细丝存在,这个时候,我们再意想自己用两手去拉这细丝,刚有这个拉的意思,我们两手就会有把细丝拉开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才是一想即止,这个止究竟止在何处?这个止不是真的停止,而是转换,我们要一下子把注意力转换到用两手或身体去体会这个时候两手通过拉丝得来的感觉上面,记住是用身体去体认,至于我们两手之间的细线有还是没有,都没有什么关系,只需要用身体好好体认这时两手之间的感觉就可以了。当这种感觉弱了,或消失了,我们又自然回到前面的意境上,同样再意念去拉细丝,如此反复练习即可。

所以,站桩的功夫都是有意求之,无意而得,所以前辈讲,有意无意之间,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一想即止,在佛法里讲,就是止观妙法,有心的朋友好好在这上面细心揣摩,一定会让人意味无穷,受益终身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