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三)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汉印印面构成的规律,是汉印特点所决定的,是汉印特点基础上的抽象与条理化,是采取汉印文字结体、章法布置和线条构成的综合性的内在法则。如果说,汉印的特点着重是外表形式或形态的归纳,那汉印规律就可说是内部结构构成的原理的概括。它包括有共同性的规律,其中也有偏重某一方面的个别性规律。规律有其概括性、条理性、共通性,但有时也不免有些抽象,或不够具体,或有某些片面之处。学习时要掌握基主要精神,遇到矛盾处,应分析其主次,辩证地去理解,不可钻牛角尖、刻舟求剑。

汉印印面形式的构成规律,概括言之,有平匀均衡,对立统一,呼应贯气三条。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承应贯气,简述如下:

承应贯气

承应贯气这个规律是印章中的生命所系,无论汉印中结体是方正平整,匀称均衡等形式构成如何精到完美;或是在用刀上如何虎虎有生气,但若画不相连,字各分散,便不是一个完整的活力的艺术品。因此可以说,这个规律是统率其他规律的主规律、总要求。这也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气韵生动”。现择其主要表现方式介绍如下:

1.承应

承应,顾名思义就是在印面上各字之间的线条组合,结构安排,用刀方圆等等,都要有承有应。承上应下,方能构成全印的统一,并富有情趣,方能生动。若只有上承而无下应,则显得孤单、死板、不灵活、不贯气。承应有承上应下,首尾相应,在左右则为呼应或照应。承应和照应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如上下虚实的承应;有线条粗细、长短、直曲的呼应;也有长、短、方、圆、三角等形与块面的照应等。如“大师军垒壁前和门丞”一印,是上下承应,同时也有左右空疏之处的呼应;“长水司马”一印,除上下承应外,尚有“水”、“司”二字空疏的呼应,与“长”、“马”二字多数横平线的前后照应;“诏假司马”,在密中特将“假”字中略分开留一空隙,以使与“司”字之疏成左右对角之呼应;“水顺副式印”上下字有承接外,使“水”三竖略为左向,“印”字之“爪”部三竖,略为左弧,使左右相照应,并“水”、“印”之“卩”部空疏成前后照应。

2.顾盼

顾盼,这是呼应的另一种方式。呼应是远距离的有声的有呼有应;顾盼是较近距离的,或紧邻的上下、左右的无声的神情上的呼应。它是以字的结构,或笔画的笔势等所造成的字与字之间,或偏旁之间,或笔画之间的默默含情,或点头示意,或扶老携幼,或众星托月等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如“寿佗”一印中的“佗”字结体,“它”部好似见长,高抬左手以护右之较短小的“人”旁,而“人”则有紧紧依靠右边之见长,又似有自立为人的独立思想,显得颇有情致。又如“周隐印封”一印中的“封”字,右边“寸”部,似感疲倦,双手与头部均倾倒依在左边“圭”部之右肩上。形成左右互有揖让倚托之情态。“陈中卿”一印中“中卿”二字,似有“中则左右相顾”之态,“陈”字则左右两竖都有向中倾之形,这构成左右顾盼之情。“刘次卿印光封请发”一印中“刘”、“请”二字,均有头倾向中之情意。

3.行势

一印之中,一般均有两行,或两行以上,每行或一字,或两字以上叠组而成。这个行必须上下叠置有势,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其中也必须有一股气势贯串其间,使一行数字犹如一个活的生命体。若是两行或两行以上,还要注意行行贯串,首尾相接,气脉贯通。如图“雍元君印顾君自发、封完言信”一印中,是典型的行势贯串,而另几方印,形有方圆,字有大小,然上下字字相承,左右互有相顾,均各有行势贯串、全印各字气派相通之感。

4.贯气

呼应贯气的目的,是为了全印的团结成一个整体。在外形上,数字虽分散排布,仍应犹如一字。彼此互有关联、穿插、承应,团结在内部则是应彼此气脉贯通。以下几方印,无论二字、三字或四字,全印各字均能团结、气脉贯通。然表现形态各异,“曹师李众”一印是中部画重外边画轻,形成中间重,四边轻的重心团聚;“刘晨印信”则相反,是中心画轻,四边笔画重的外围团紧;“孔左车”一印右与下重,“左”上微重,形成全印的有轻有重的对应而显出团聚精神;“曹福”一印,虽仅二字,然左右皆以长竖线条构成右下与左下的对应,两字间又各有中段部位的小空,又形成长中有短,密竖中有横小空的变化,对比与呼应,因而显出长竖在印中的团结贯气的主导作用。

文章来源:西泠印社

(0)

相关推荐

  • 汉印多字印的印面布局

    汉印--新前胡小长印 汉印新前胡小长印 汉印--汉氏文园宰印 汉印汉氏文园宰印 这俩这俩方汉印均为五字印,基本布局也是采用一样的样式,四字上下加一个单字做拉伸处理,而且都是拉伸最后一个字,这种布局属于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二)

    汉印印面构成的基本规律 汉印印面构成的规律,是汉印特点所决定的,是汉印特点基础上的抽象与条理化,是采取汉印文字结体.章法布置和线条构成的综合性的内在法则.如果说,汉印的特点着重是外表形式或形态的归纳,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线条美(二)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线条美(三)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结构美(一)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结构美(二)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结构美(三)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刀笔美(一)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刀笔美(二)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 ...

  • 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刀笔美(三)

    汉印的刀笔美 汉印的刀笔美,是汉印的刀味笔意美的简称,也可称为是汉印的制作美. 汉印的制作,有铸.凿.琢,其表现出来的美也各不一样.这也是篆刻艺术所特有的美,因其工具与材料不一,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各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