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倔强美

英国美学家曾把美分为“平易的美”和“艰难的美”两类,“平易的美”美在流畅,易于欣赏;而“艰难的美”则难于欣赏,是因为它包含着“错杂性”与“紧张性”。对这类美的分类,于中国书法之美,来形容草书在最高成就,唐代的两位大家张旭、怀素似乎恰当不过,同样也适用于宋四家之黄庭坚的草书,还有祝允明、张瑞图等。

倔强一词,一作屈强、崛强(或可作奇崛),本是形容人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中性格倔强的人不在少数。在中国书法美的领域往往也拟人化,“倔强”一词被用于书法审美风格的品鉴用语。中国书学批评史上最早以“倔强”评说书法的是南朝书家袁昂,其在《古今书评》这样比喻:“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眺天门,虎卧凤阙。”

张旭的《古诗四帖》局部

单就草书说,张旭的《古诗四帖》富于倔强多姿之美。它以篆书的逆锋藏头之法落笔入纸,雄强浑劲,极有力度;其运笔亦中锋行进,纵横转折,钩环盘纡,笔笔如同“折钗股”,坚韧而富于执拗性。

赵崡《石墨镌华》在评《宋黄鲁直草庵歌》时就用了“倔强”的概念品评黃庭坚书法。在宋四家中,都以行书见长,草书要数黄庭坚的造诣最高,是他扛起了宋代草书的大旗。“长枪大戟”是黄庭坚点画线条的最大特色,其“颤笔”笔法尽显其倔强的个性。尤其是横画,不但常常作为主笔,伸展延长,而且其“逆锋一回锋”的时间过程和空间形态,也具有夸张的特色。冯班《钝吟书要》剖析山谷道人:“古人作横画,如千里阵云。黄山谷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趯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局部

冯班不仅表达对“千里阵云”的独特理解外,还揭示了黄庭坚用笔的独特个性。无往不收,藏头护尾锋藏画中,几乎成了一种用笔准则,因而许多书家都这样做。但是,黄庭坚这一横的起笔和收处的“趯转”,在其特别纵长的笔画中达到了高度夸张、分明显现的程度。在他的经典代表作中,《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诗》是为典型,尤其是后者,其中如“下”、“壶”“与”、舟”、“来”、“五”、“老”等字,横画的起、迄,均有如上述,皆纵笔为之,确乎如“千里阵云”,摆开架势,充分展延,气势不凡。再看其行笔,沉着用力,疾涩兼至,有明显的所谓“战掣”抖擞之迹,特别是“一以功名累”的“一”字,“五月”的“五”字的一横等等,确实如刘熙载《艺概·书概》所说的

“用力推进,而不是无阻碍的……书家有用'如撑上水船“唯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用沈尹默的话解释就是,用尽力气,仍在原处’来比方”

这都是对用笔的微观分析。这类横画起行收,充满碑味的用笔,因此说皆具倔强之美,也就把倔强推进之力留在了纸上。还有如“路”、“路”、“余”等字的捺笔以及其他作为主笔的竖、撇,乃至非主笔的点、折、钩等,都是其倔强的个性表现。杨守敬《学书迩言·评书》说:

“黄山谷书……最奇崛者,唯《伏波神祠》一帖。”

除了这些,山谷还有其他一些行书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具有奇崛之美。

历史地看,草书的倔强美经五代的彦修、宋代黄庭坚至明代而突出地体现于祝允明。祝允明在《口号三首(其一)》中写道:

“枝山老子鬓沧浪,万事遗来剩得狂。从此日和先友对,十年汉晋十年唐。”

诗中表现了倔强倨傲的性格,可见其书艺功力之深,而狂傲自负的性格又通过随态运奇、惊竦峭绝的狂草宣泄出来。

再就是明代张瑞图的草书。梁巘《评书帖》指出:

“张瑞图书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张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梁巘站在传统立场,崇尚含蓄静穆、温润清和的风格,而不主张离经叛道的狂放创新。其实,张瑞图草书的发露、劲直、跳荡、扁行、硬转、一意橫撑、棱角方锐、锋芒毕露、顿挫分明、浓墨重笔,奇崛怪僻……也富于艺术性,值得加以苜定。

从书法美学的视角看,张瑞图一反传统法规,极富视觉冲击力,这是一种“芒角吟牙”、“无尽不奇”(杨泉《草书赋》)的美。同时,它又不像一般草书那样重视和强调竖笔,以成其纵向贯穿的气脉,相反是突出了种种横画,使人似不见竖笔,从而显出短促的节奏,激越的调子,加以横笔两端往往上翘,使得字体更加活泼跳跃。为了突出用笔结体的“一意横撑”和浓重墨韵,书家在章法上不但大大拉开了行距的空间,而且又使字距紧蹙,横画连绵。于是,一行行都起到了以虚映实、以白显黑的效果。

张瑞图书法

总之,张瑞图草书的奇趣是,通过特殊的笔法、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生、辣、尖、横、黑、险、峭、野、奇、倔……从而实现其反含蓄、反静穆、反中和的美学思想。对于这种独创性的风格美,决不应拒之于千里之外。梁巘还是有眼识的,他不只是一眼看出了张书的倔强之气,而且把它放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指出其反姿媚、独标气骨的创新精神,从而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在书法美的历史流程中,倔强美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石鼓文》的磅礴郁积,盘拏强劲;《华山庙碑》的浏漓顿挫,弯行曲扭;李邕的执拗苍辣,遒迈劲逸;颜真卿、柳公权的颜筋与柳骨;徐浩的怒猊挟石,渴骥奔泉,或两头用力,收转拗折;黄庭坚的千里阵云,战掣强行;张瑞图的变圆为方,生辣横撑;何绍基的峰峦起伏,两头势起,盘马弯弓,回腕涩进丰富多彩的倔强美,充实了书艺百花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