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使用监察技巧套话(上)


反腐之术,套话为宗。

监察人员与审计人员相比,值钱就值钱在他那张嘴上。
干销售的,要靠一张嘴取悦客户、澄清客户需求、并且与生产部门、供应链、物流、研发等部门,确定产品的交付标准、交付日期、交付数量......
做监察的,也需要有一副铜牙铁齿,在收集到物证之后(有时甚至不需要物证),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获取到关键信息。
那么,监察套话技术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要主动去寻找套话对象,比如说:
即将被辞退的老员工、
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供应商、
刚刚和上级发生了激烈冲突的同事、
在公司里谈恋爱却被另一半劈腿的女生、
因严格执行制度,最终反而被排挤的品检人员等等。
干监察不能坐等举报人上门提供线索,要学会主动出击,平时多收集点企业内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外部与外部之间(如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信息,设法利用之。
《毛泽东思想》开篇就告诉我们,革命的第一个问题,是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思想,也适用于监察工作。
第二、如何选择第一个套话的目标,关系到监察项目的成败。
比如说有位供应链总裁,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对下属们冷嘲热讽、恶言攻击,还给许多个下属绩效打低分,甚至想把部门的几个采购经理干掉,去外面找来自己人顶上。
那我们知道这个信息之后,如果想向供应链一干被这位总裁狂虐的员工,打听下供应链总裁有没有什么索贿受贿、在社会上开设公司与我司发生交易,或者在订单、采购价格、质量验收等问题上偏向哪个供应商这类信息,我们应该选择向谁套话呢?
是选择向供应链入职时间最长的员工了解情况?
还是先和那些学历低、但是看上去鬼精鬼精的中流砥柱沟通沟通?
又或者选择去“策反”该总裁现阶段要整走的采购经理们?
还是说考虑一下选择平时帮供应链总裁处理内部报告、内部审批事务最多的秘书?
了解业务,是开展监察项目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每个监察项目开展之初,向谁了解业务、这个人会不会泄密、这个人掌握了多少信息、这个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这个人配合我们调查,能得到什么利益,不配合我们调查,会受到什么样的损失?
这些问题我们要考虑清楚。一旦找的人不对,你这边刚跟他谈完话,他出了办公室就去通风报信,那监察项目就会陷入极大的被动,甚至胎死腹中。
考虑清楚找谁第一个了解业务之后,我们还要设计好一套套话方案。
三、套话方案的设计:
1、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哪里套话?
普通人在什么情况下防备心会比较低?
刚喝完酒、打完牌、做完大保健,精神亢奋,浑身充满幸福感的时候。
普通人在什么情况下,防备心比较高?
你拿出一份东西,要他签名的时候——哪怕是做一个很简单的调查问卷,一旦有审计监察人员的介入,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稍微有点社会常识的人,也会升起很强的戒备心。道理很简单,审计监察人员工作压力那么大,他会闲得无聊找你做个无关痛痒的调查问卷吗?
所以说呢,监察人员要套话,最好是先把套话对象灌醉。酒后吐真言嘛。
过往我遇到许多与上级闹矛盾的员工,如果这类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机会知晓到上级的“机密”业务,我就会设法接近他们,然后请他们去外出喝点酒,边喝边询问:“你上级为什么对你不满意?”、“你离职后一家老小的生活怎么办?”、“你干得好好的,怎么忽然之间被这么对待。”等“拱火”类的问题,然后坐等员工吐槽、发泄对领导的不满,跟着再继续劝他多喝两杯,宽宽心,然后再拱火,再劝酒,跟着慢慢把话题引到该员工上级的职业操守,以及业务处理习惯上。
话,要引导别人来告诉你,得到的信息才较为可靠。
有些监察员找离职员工谈话,地点选择在办公室,然后一开口就讲:“你领导现在要搞死你,不如你跟我合作,搞死你领导,保住你职位。”,这种做派实在不高明。人家对你了解多少?凭什么信任你?你说完这句话后,他有没有可能来个逆操作,向他领导报信说监察在查他,谋求借此表忠心、重新得到领导的信任与重用?
2、如果你遇到的人水平非常之高,比如说是北大法学硕士毕业出身,在名企已经闯荡了二十多年,见多识广、脑子清晰、做事稳重的那类,那我们的谈话方案,更要设计得滴水不漏。宁肯白谈一场,也不要授人以柄。
3、慎用疲劳战术问话。
有些监察员找人来谈话,一开始就要人家坐下,给他一张纸、一支笔,要他回忆近三年来经办业务的点点滴滴,然后从早上8点搞到晚上12点,才跟人家聊“正事”。
这种疲劳战术的问话方式,我一向极少用。
因为,第一、有时候你觉得你在疲劳他,实际上是他在疲劳你。
你跟他扯一些隔靴搔痒的管理问题、业务问题,他也同样可以借“我想一下”、“我不记得了,你提示下”、“我都是按习惯来”、“公司有出台过这类制度吗?”等等由头,边回话边试探你我们底线,并思考斗争策略。
第二、能跟你熬十几、二十个小时的人,绝对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城府极深、耐力极好的人,这种人你跟他打持久战,是攻敌之长。除非别无他法,否则我们应该采取当头棒喝、一针见血这类强势的博弈类心理战术,让他在情绪大起大落之间,露出破绽。
有一次,中国排名前三的一家互联网公司——H集团,它的廉政部门找一个子公司董事长谈话,谈了一夜都没有谈出结果来。后来这个廉政部门的负责人,花了45分钟跟我沟通了下案情,问我有没有好招数突破。
他在跟我讲述案情的时候,提到有人匿名举报:A电影公司,曾向这位董事长的老婆经营的美容院,一次性打过一笔170万元的会员费。这个A电影公司,跟H集团有间接的业务往来关系。
但是H集团廉政部跟该董事长谈了一夜,都无法确认这个信息是真是假,眼见天就要亮了,这事儿不问到底吧,廉政部的人不甘心,问吧,对方如果矢口否认,那又如何收场?
我听完这个细节后,先问H集团的廉政部总监:“这个董事长年龄多大?”
该总监答:“50多岁了。”
我又问:“你之前有搜集过他老婆的相片没有?是年轻貌美的,还是老太婆了?”
廉政部总监说有,是年轻的,大概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
我心里点了点头,三十多岁开美容院是正常的。五十多岁还搞这时尚行业,就有点风格不搭嘛。
跟着我又说:“那你试试看能不能这样,你赶快找个技术大咖,一个小时内,把他老婆的照片和一个年轻帅气的人P在一起,然后投影到屏幕上,跟着问这个董事长,你平时多久回一次家、你了解你老婆的日常行踪吗?”
然后,不管这董事长怎么回答,你最后来一句:“我们跟踪了你太太一段时间,发现她拿供应商打给她的钱,给一个身强体壮的健身教练花。”
这句话问出去之后,你立刻关掉屏幕。让我们看看这个董事长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并且,你要记住,在这个P图的一个小时内,你要找人冲杯甜牛奶、搞点甜点心给包括这位董事长在内的所有谈话人员吃,你就说问话问了一夜,大家都累了,最后给他一个小时的时间思考、吃点东西,大家也休息一下。一个小时后他是不配合的态度,那么大家就摊牌。
该廉政总监是见过大阵仗的人,知道人在疲劳的时候,吃甜食容易犯困,犯困就会影响视力和判断力,特别是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熬夜+吃甜食,那对情绪和精力绝对有一些负面影响。于是,他欣然采纳我的建议。
一个小时后,廉政总监打出这张牌,忽然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给了该董事长一个袭击。一个晚上都很冷静、很从容面对谈话的职场金领,一看到图片,瞬间双手按在桌上,满脸通红,一把站了起来,然后咬牙切齿低声诅咒着什么。
廉政总监抓住了对方情绪失控的这一瞬间的破绽,赶快抛出几个硬核问题,要该董事长不假思索地回答。二十分钟之内,该董事长对这几个问题,回答得漏洞百出,最终他终于忍不住咆哮了一句:“你们要问什么就直接问吧,老子是收了点钱,那又怎么样!”,局势一下子逆转。
从这个案例,大家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决定用疲劳战术跟犯罪分子死磕打持久战,那你就一定要在最后阶段,准备一记大杀招,多少搞点收获回来。监察人员的谈话,是不能失败了。我们承担不起被别人质疑专业性、公正性的风险。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杀招,不要用疲劳战术。我们的职责是调查舞弊案件,不是找员工的麻烦。查案,用些稍稍擦边球的技巧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每次做事,都不择手段、不计后果,那我们跟腐败分子,也就没啥区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