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庙(十九):大道断处,是黄河。
相关推荐
-
范先:河东郡不欢迎新任郡守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假期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战乱四起,在史书的各个角落中总能看到些许或是反抗或是叛逆的行径.本篇就来聊聊范先. 范先是司隶河东人士,之前的文章中也 ...
-
卷一百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解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解州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解州表> <史部,地理类 ...
-
《真·三国志 184:杜畿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79 篇文章 今天来讲 杜畿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杜畿(音同"机&q ...
-
“有《左传》癖”的杜预及其家族
杜预祖上是西汉非常著名的京兆杜氏,当时号称"城南韦杜离天尺三",曾经出过父子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后来,这个家族逐渐沉寂了一百多年,到杜预祖父杜畿的时候才开始逐渐兴起. 杜畿字伯侯 ...
-
张时:士别多时,当刮目相待
艳艳春风雨半收,少年疏诞称春游.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贤才俊彦比比皆是,他们之间的交流时不时会留下一些趣闻轶事,留与后人谈论.本篇就来聊聊张时. 张时是司隶河东人,之前的文章中也 ...
-
乐详:一路走一路学,门下弟子数千
博闻强识士,论经良补苴.各个地方都有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古时候也不例外,获取知识不是什么容易事,愿意传播学识者尤为受人敬重.本篇就来聊聊乐详,字文载. 乐详是司隶河东人,他年少时就十分好学,为了求学他特 ...
-
檀道庙(九):两位老师开荒,一位老师看戏
今天读北岛的书,看到他说的一句话:"在故乡,人是有方向感的,不会迷路."我觉得说的很好,大概也说出了我写这部长文的内心感受吧. 上周发出<檀道庙(八)>后,我接到老家发 ...
-
檀道庙(十八):风陵渡口再相遇,谁能灭烟尘?
接上文. 47 陕军趁虚占了永济蒲州至风陵渡一带数十天后,日军东线战事完结,集兵力于西线,运城驻军开始频频西进. 1938年8月8日,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整整一年又一个月后,曾经在卢沟桥事变 ...
-
檀道庙(十六):二十万军士御前线,背水结阵立条山
接上文. 41 二十万中国国民革命军,驻扎在东西绵延300里南北纵深40里的狭长如带的中条山里,当时的华北地区抗日最前线. 若把中条山比作城墙,二十万中国国民革命军则是守候城墙的卫士,城墙外,数万攻城 ...
-
檀道庙(十五):黄河新拐弯,条山旧城防
接上文. 38 黄河水被人作为利器以水当兵,这不是第一次. 两千多年前,东周末年的公元前225年,秦军攻魏,围魏都大梁,久攻不下,秦将王贲掘开黄河南岸,水淹大梁城,一夜之间举世繁华的魏国都城大梁被淹没 ...
-
檀道庙(十四):长河摆尾如猛虎出笼,以水御敌却自毁苍生无数
接上文. 36 相比而言,郑州是个小地方. 一千多年来,郑州东有开封.西有洛阳两个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两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夹缝之中,郑州小城一直籍籍无名不足道哉. 然而1938年的郑州城,其战略意义却相当 ...
-
檀道庙(十二):古有不教胡马度阴山,今有不教日军过条山
接上文. 33 北有娘子关,南有中条山. 横亘于山西最南端的中条山,西起黄河东岸,东接太行山脉,山势从西向东一路上升,绵延三百余里,成为山西南大门的天然屏障. 中条山后,是滚滚黄河水. 若把山西比喻成 ...
-
檀道庙(十):出将入相,天上人间
接上文 28 戏曲在当地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统历史,我们村的古老的戏台子可以为此作证,我外婆村的古老的戏台子可以为此作证. 虽然都只是总人口不过三五百人的小村庄,但在当地,基本上是村村有戏台.逢 ...
-
檀道庙(二):虞芮让畔,让出十里闲原
5 三千年后,檀道村至今犹存. 只不过由于历史太过久远,记忆太过模糊,不知何年何月,这个名字被传成了坛道村. 被传成坛道村的时候,这里一定早已没有了檀木. 人们往往由于走的太远,而记不清来时的路. 6 ...
-
檀道庙(一):黄河拐弯处,坎坎伐檀声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