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导员 | 福岛事故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有多少?
福岛事故
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质有多少?
作者介绍
杜金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研究环境放射化学,近年来主要从事同位素海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部分文章被Science及Nature子刊等多次引用,曾获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近日,日本政府宣布欲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消息发布至今,大家或许还在疑惑这批核废水排放后的影响。面对网上各路“大神”的众说纷纭,大家或许还有疑惑。

图1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储罐
与其猜测未知,不如回望已知——我们一起看看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1年福岛事故后的研究成果吧!
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以后,当时为了解福岛核事故泄漏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了应急项目,开展了上海周边大气、土壤、生物样品及其海水样品的检测研究工作。
上海周边及其近邻海域的鱼虾类等样品均未检测到131I和134Cs,137Cs与事故前的本底值无显著差异,日本核事故对于上海周围环境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图2为人类接触到来自海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

图2 人类接触到来自海洋的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
同时,通过与东海水产的合作,对于我国传统的远洋渔场福岛东边的太平洋海域,于2011年8-11月,2012年7-12月和2013年8-11月连续三年的采样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年该海域水体及其生物中均能检测到来自于日本福岛核事故的110mAg、134Cs和137Cs核素,三种核素在鱼的各个组织均有分布如图3所示,其中110mAg富集系数较大,并主要富集在肝脏等组织器官中。2012年7-12 月相同营养级生物样品的核素放射性活度比 2011 年低一个数量级。2013年相似的区域已经无法检测到来自于福岛核事故核素的明显影响。

图3 2011年8-11月
三种核素在鱼的各个组织中含量[1]
生态环境部在近日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将密切跟踪事态发展,认真评估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保障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小编也会在后续的工作中,为大家跟踪最新的监测信息,敬请期待。

[1] 唐峰华, 王锦龙, 刘丹彤, 何利军, 杜金洲. 日本福岛核泄漏典型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分布[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10): 2066-2071.
编辑:李光宇
审核:林子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