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的儿童节

那时候,小学生上学离家近,每天放学后,同一个自然村的孩子排着队、唱着歌,由一名老师护送,从大队小学回到小队村庄里。一放下书包,就呼朋引伴去劳动。春季去打猪草、挖野菜,两收时节要拾麦穗、拾谷穗,还有检花生、红苕、棉花......直等到在生产队劳动的妈妈散工后,做好了饭,谁家第一声喊孩子回家吃饭,所有的孩子就都各回各家去。承担这些家务劳动是很自然的事情,哥哥小时候这样做,姐姐小时候这样做,他们读中学住校去了,留在家中的我自然也这样做,仿佛从来就是如此。
儿童节前后是麦收时节,放学后很重要的事情是拾麦穗。把生产队社员们收割时不小心掉在地里的麦穗拾回家。一个中午可以拾一大把,搓出半碗麦粒,晒干了、炒熟了、磨成粉,可以让妈妈做一顿麦糊汤吃。
也许是被一本借来不易的连环画或儿歌书迷住了,有一天放学后,我没有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拾麦穗。妈妈回家后问:今天怎么没有去拾麦穗?我说:今天我过儿童节,要休息一天。妈妈厉声问:谁说你过儿童节要休息一天?是啊,谁说的呢?我的小脑袋急速地转动,想到校长、老师们在今天都说过,祝我们儿童节快乐,还真的没有人说过儿童节要休息。但是,读一本喜欢的书,不用去拾麦穗不就是快乐吗?我想答老师或校长,可看妈妈生气的样子,觉得老师或校长肯定说服不了她,那谁能让她不生气,答应我过儿童节要休息呢?我想到一个人,谁都会听他的话,就应道:毛主席说的。没想到妈妈手中镰刀一扬,说:你今天不拾一把麦穗回来,就去找毛主席要中饭吃。我抱头鼠窜跑去地里拾麦穗,一边拾一边气愤地想:我怎么就遇上一个连毛主席说的话都不听的妈呀,儿童节还要我拾麦穗!毛主席要是知道了看她怎么办?
拾了一把麦穗回家时,路上遇到班主任,他问我:你是拾给集体还是拾给自家?我吓得面红耳赤不敢吭声。虽然,不是我一个人把地里失落的麦穗拾给自家,但是,经班主任这样一问,立即联想到课本上《草原英雄小姐妹》舍己为公的故事,就特别觉得对不起老师平时对我的教导,对不起胸前的红领巾。好在说话间,老师已经从我身边走过去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注意到我的慌乱。下午在学校,还在为班主任的问题担心,怕老师再追问,更怕他把我的面红耳赤误当作做好事的谦逊,把我的不吭声误当作为集体不留名的品德(当年同学中经常有做好事不留名,得表扬不好意思脸红的现象),怕老师提起这件事表扬我。如果那样,真是无地自容。幸好班主任什么也没有说,一直到放学走出校门,我才长长松了一口气,才安放好那颗慌乱的小心灵。一回到家放下书包,又去拾麦穗。 我知道家里经常青黄不接,妈妈常常难为无米之炊。虽然非常相信老师的教导,可老师只管给我们上课,妈妈却要管我吃饭。拾到一大把麦穗回家时,心里是很愉快的。
那时的儿童节,没有礼物、没有娱乐、父母甚至没有儿童节的概念。却也有小小的向往,小小的承担,劳动收获后小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