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营田

营田,洞庭湖东汊、湘江下游的一个小镇,汨罗江和湘江经此地入洞庭湖,屈原晚年居住和投江的地方。1958年依此往北延伸,围垦建设屈原农场,是湖南省最大的国营农场,后改为汨罗江农场,现为屈原区。家父张业精、家母胡凤英,是最早一批参与围垦、组建农场的先行者,农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

回到营田

张效雄

昨天晚上,我又回到了营田。

我光着脚丫,走在营田的麻石路面上。营田的小街,分为上中下三段。小街是竖条麻石铺成的,从上街的东头辖神庙开始,一直铺陈到中街的末端。中街和下街相连接的地方,有一条与湘江平行修建的小堤。麻石路面在这里戛然而止,拦截它的是小堤中间的那个旱闸。从旱闸到湘江边,是沙石路面。每年涨水的时候,旱闸变成了水闸。下街每年总有一两次被洪水浸泡着,这就是下街没有铺麻石路面的原由。

我光着脚丫踩在条石上,条石凹凸不平,很多地方还有深深的槽痕,那是农民进城的独轮车压出来的痕迹。或许这槽痕有了几十年几百年,反正我来到这条小街上的时候就有了。我在条石上轻飘飘地行走,脚板上依然还有夏天太阳晒过后留下的热度,清风从凹槽里嗖嗖地流了出来,脚丫居然有了酸酸的感觉。

在上街和中街交接的地段,顺着麻石路面上一个小坡,我走到营田完小的校门前。校门在这个小坡之上。它的左边是一条长长的巷子,长长的巷子的尽头小坡上,是血防站,洞庭湖区好多地方有这种防治血吸虫病的小医院。医院后的山头上有个高高的尖尖的木架子,,据说是测量定位的装置。这个木架子下留存着长沙会战期间战壕。这弯弯曲曲可以开进汽车的战壕,是我们当年游戏的大本营。长长巷子的左边,是一个大屋场。那是我儿时玩耍的天堂,叫养正堂。离开营田的几十年里,有好些时常纠结不清的问题:是谁给这个破旧的建筑群起了这么一个高雅的名号?养正堂南边那间刻章子的小铺子依旧开着吗?我的耳边还留着刻章子的易毛四的细声细语,他给我讲述他们家族陈年的故事。还有养正堂里住着的那个敲梆子的易四方,抑扬顿挫的声音,已经远去了几十年,却依然那么响亮。

光着脚丫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进营田完小的大门。这个大门不是开在正中间的,而是在四四方方四栋平房教室的东南角上。这门,或许是风水先生建议这么开门的,或许是随势而建,毫无讲究。我在这个院子里住过,出出进进至少十年。南面和北面的教室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我一点记忆也没有。修建东面的教室,我那年不到五岁。记忆最深的是两颗树交叉做成的吊装装置,一个工人把握住横杆的树,将装满了砖瓦的箢箕吊起来送到屋顶,这是我最早见过的起重机械。这一栋平方教室的南边角落,有一口水井,水井顶盖是木头做的,有个轱辘吊水。北边的平房教室前,有一颗芙蓉树,十月的花开的红艳艳的。它的旁边还有一颗香椿树,笔直的高高的。春天里可以摘些椿野煎蛋吃,香喷喷的。西边的那一排平房教室,是四清运动的那一年,也就是1965年,由担任校长的我的父亲主持建成。与东南角对称的西北角,有个后门,紧挨着的是两件小屋子,外婆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在那里住了两年。后门出去,上个小坡就是公共厕所,再往外边就是学校的篮球场。篮球场好大好大,放过电影,演出过节目。晴朗的夏天的清晨或是傍晚,我们站在球场上,可以看见远在百里之外的大山的轮廓。母亲说,那是玉池山。玉池山是什么山,我一点儿也不懂。洞庭湖边的少年见惯了大江大河,遥远的山确实太神秘了。后来流行的那句“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唱词,的的确确是我儿时写照。

我光着脚丫走到了挂帅塘边,依稀记得外婆颤巍巍地颠着小脚,等待我从塘里挑水回家的急切模样,那种焦急的神情永远是挥之不去的定格画面。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外婆,这塘为什么叫挂帅塘?外婆只是说,那塘边的空地,是岳飞当年征剿杨幺起兵的地方。大名鼎鼎的岳飞,我是从小书摊上看过《岳母刺字》知道的。至于杨幺是何人,外婆说不清楚,我也没有多少兴趣。这么一口小塘,怎么会和拥有雄兵百万的岳元帅联系在一起,与我至今还是一个问号。长大了,我才知道,这个营田小镇,因了岳飞在这里屯过兵而得名。几百年以后的长沙会战,国军在这里与日军有过一次殊死大战。牺牲的国军将士后来埋骨与湘江边上,营田人把这公墓叫百骨塔。那尖尖的的纪念碑上,刻着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题词。

我光着脚丫站在湘江边上码头上,看风风雨雨中轮船来来往往,憧憬着上游的长沙和下游的岳阳,憧憬大城市繁荣,思忖灯红酒绿是个什么意味。我从春天站到秋天,经历了小雨大风残阳冬雪,竟然不知冷暖变故。我凝视湘江的对面,这里是湘江和洞庭湖交汇的地方。洞庭湖的深处,水面那边的大小青山,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岛屿,飘忽不定在斜阳中晃动。在岛屿的这一边和那一边,芦苇荡和湖水层层叠叠,野鸭大雁飞进飞出,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天地。我想借一只小船,悄悄地划了过去,但水面太阔,芦苇太深,一直达不到彼岸。

五十年过去了,营田,洞庭湖东汊、汨罗江下游的小镇,昏暗的街灯、吱呀吱呀叫的独轮车、麻石路、小作坊、商店和银行,还有辖神庙东面的那几片荷塘,我梦魂牵绕的儿时故乡。我渴望回到从前,是否早就改变了模样?

一次又一次,我又回到了营田,光着脚丫走在营田的小街上。营田,我瑰丽的梦乡。

上下两张照片均为作者与弟弟张跃雄童年时摄于营田镇。

上图,作者与弟弟张跃雄、妹妹张雄飞童年时摄于营田镇。

下图,作者1960年代与父亲张业精摄于营田镇。

作者介绍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高级编辑。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新闻阅评专家。湖南省广告协会副会长。作为中宣部、教育部的专家之一,担任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有多种公共关系学、新闻学著作。出版过报告文学《谁来当股东》、《广佬启示录》、通讯集《到洞庭湖去》和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等。以开放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著有各类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万字。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出版社2015年出版),美国美南新闻集团报纸和电视媒体曾作专题推介。

(0)

相关推荐

  • 黄陵山 黄陵庙

    黄陵妻花 黄陵山上的抗日阵亡烈士墓  百骨塔       摄影宋政军 黄陵山落日   对岸青山岛   熊辉摄影(下同) 围垦农场时破开黄陵山建营田闸   此闸口底基有黄陵庙石碑等古迹 岳飞蒙古包扎营的 ...

  • 骑行107第一季,第十天

    2016年10月8日 Day10, 汉庭酒店长沙马王堆店->汨罗->岳阳->汉庭酒店岳阳步行街店,156km 今天的里程是最多的,150公里以上,记得第一次骑行时每天都是150公里以 ...

  • 白天鹅来到东古湖:营田古迹知多少?你不知道的营田故事。

    一群群白天鹅翔集于屈原管理区东古湖湿地,她如白絮样的精灵,布满绿道.湖中.稻田,天上地下,到处都有她的美丽倩影,观看的人更是川流不息...... 这可是百年难见的鸟观啊. 美丽的生灵,让崭新的营田古镇 ...

  • 黄陵庙的那些事(一):黄帝与黄陵山

    黄陵庙的那些事(一): 黄帝与黄陵山 作者 彭仁满 名称:黄陵庙 又名 二妃墓 湘夫人祠 湘妃寺 湘君庙 虞公庙 功能:纪念黄帝.舜帝.二妃 建设时代:先秦 地点:湖南湘阴营田(现屈原管理区)黄陵山 ...

  • 河泊潭札记

    1978年6月21日,郭沫若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他想像中的屈原.据说,在他离世之前,还一遍遍地低声吟诵屈原的<离骚>.他是借用屈原的<离骚>,来跟这个世界告别吧? 河泊潭札 ...

  • 古罗楚文化研究|罗子国城遗址周边不被人知千古名迹

    汨水悠悠千古清  屈子诗园楚辞香 作者:彭仁满 屈原管理区因纪念屈原在境内屈原潭(河泊潭.古汨罗江)沉江殉国而得名. 屈原<怀沙>云:"浩浩沅湘,分流汨兮."汨,实是屈 ...

  • 郑谷的诗歌地标:营田黄陵山 花落黄陵庙里啼

    这两年中随着屈原管理区营田东古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好转,水绿草清,去年上千只白天鹅在此过冬,今年又是上千只白鹭光临此地.东古湖成了"网红"之地. 对东古湖的白鹭,我记得曾经游历此地.并 ...

  • 朱元璋为什么设立营田司?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军攻占集庆路,下令改为应天府. 同年七月,朱元璋被诸将奉为吴国公,设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 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地域面积,应天府都远超朱元璋以前攻占的城 ...

  • 张孝祥的诗歌地标,营田黄陵山,《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赏析

    [导语]<西江月·阻风三峰下>是宋代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词人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下面就和©[无忧★考网]一起来了解下张孝祥的<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

  • 苏轼的诗歌地标:营田 《过土山寨》

    过土山寨 宋代:苏轼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 <过土山寨>译文及注释 <过土山寨>相关诗词 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 ...

  • 李群玉的诗歌地标   营田黄陵山  黄陵庙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陵庙李远[唐代]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完善译文及注释 译文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一位红裙少女翩然来到黄陵庙前的湖上.她唱歌而来,驾船 ...

  • 李群玉的诗歌地标   营田黄陵山  题二妃庙

    首页 唐代 李群玉 题二妃庙 题二妃庙 唐代 · 李群玉 黄陵庙前春已空, 子规啼血滴松风. 不知精爽归何处, 疑是行云秋色中. 打印   纠错 李群玉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人,性旷逸,赴举一上而止, ...

  • 高骈的诗歌地标:营田黄陵山《湘妃庙》

    湘妃庙 作者:高骈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 许浑的诗歌地标:营田黄陵山 《过湘妃庙》

    古木苍山掩翠娥,月明南浦起微波. 九疑望断几千载,斑竹泪痕今更多.

  • 中国第一座《二妃庙》(营田黄陵山庙)诗选

    二妃庙据史料记载,位于古湘阴营田黄陵山南,黄陵山又名湘山.秦始皇南巡阻风于此,赭湘山.说明此庙建于先秦.<水经注>中所记载的全国唯一一座二妃庙.二妃墓在此地. 登二妃庙诗 南梁 · 吴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