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随笔21 超女

继续发“长沙随笔”系列,请批评。

长沙随笔之二十一

超女

超女是个老话题。

超女曾经是长沙的一张名片,与它齐名的还有快男。

作为行内人,作为长沙人,对于湖南广电的超越模式,是有深切体会的。这个超越,靠的是“快乐主题”。

超女就是快乐主题的产物。

有人说,超女是长沙的品牌。曾几何时,湖南广电是牛得不得了的。去上海出差,看到酒店大门口牌子上写着:本店有湖南卫视。用这个幌子招揽顾客,可谓别出心裁。这很让湖南人尤其是长沙人脸上有光彩。那个时期,不是每个省级电视都上了星的,也就是说,电视节目通过卫星转播。湖南卫视抢了先机。他们抓住机遇,以娱乐立台为理念,鼓吹快乐主题,呼应了正面为主的主旋律,推出了当时不怎么为国人所知的海外节目模式,领了一时之先。

长沙街面上常常流行一句话,批评的话不让说,吹捧的话不想说,那就说痞话吧,大家都喜欢。

所谓超女一类的快乐话,无非是一种变种的痞话罢了。后来派生出一系列的节目,莫不如此。

超女本来是不值一提的话题,几年前就有朋友发来邮件,谈及刘忠德们对超女的批评,问我对超女现象的看法。我于是写了一段下面的话。

超女是商业炒作的产物。中国的大地上,各种类型的选秀评优节目层出不穷,为什么超女有如此大的轰动?不能简单地像刘忠德之类的人物那样,简单地批评质问。成功了就是成功了,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它的成功,是商业炒作的结果,并不是文化创新,更不是对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这完全是应运而生,是市场催生的怪胎。超女无非是老把戏的新翻版,是对海外糟粕的剽窃和改造。但它确实能引诱无数人倾情投入,能有上亿元的广告收入,能有数百万人次的参与。举办者大把大把进钞票,税务局为国库收了不少银子(如果没有偷税漏税的话),我们不得不佩服。赚钱是硬道理。

超女快男这个现象出现后,可让马栏山的经济变得丰富多彩了。据说广电大楼一侧有一个楼,是专门接待粉丝们的,号称粉丝楼。其实里面的施设简陋得再简陋不过了。好在粉丝们不是来享受的,只图见见他们的偶像一面,最大的奢侈诉求是签个名拉个手说句话什么的。据说比赛季节或是什么档口的节目拍摄之时,白天黑夜游离于马栏山附近大小店子里的粉丝成群结队。他们无非就是想目睹那些玩偶们的风采。少不更事的孩子们跟着这股风跳来跳去,怪不得有人惊呼会毁了一代人。在他们看来,这个快乐主题生出来的怪胎,其恶果绝不亚于上个世纪中期美国的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超女是很低级、很粗俗的玩意儿。这几乎是所有成年人的共识,也是刘忠德们的主要论点。的确,超女的文化品位不高,主持人那种鸭公般的嗓音,太监似的模样,挑逗式的语气,除了煽情,并没有特色。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看不出什么高水准,也就那么一回事。可那架势,让无数无知的孩子痴迷,很令家长们担忧,也不是危言耸听。以主旋律自居的大牌电视台,明星云集,评委阵容浩大,为何就敌不过超女?这就是个悖论。这也说明市场这东西,不是看谁的牌子大,而是看谁的影响大。水就是这么流的,所谓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这或许就是一个奇怪的例子。钱这臭不可闻的东西,就是要左右市场和人们的思潮。

超女并不是值得称道鼓吹的东西。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就是合理的。但人人效法,一味快乐,就没有意思了。在我看来,老是批评它更没有意思,只能使它更加疯狂更加壮大。人类历史的长河多少多少年,容纳一点点奇怪的小浪花,那并不是很可怕的事情。时间久了,人们忘却了,照样喝酒吃饭。恐惧个啥呀。

对于超女,我的看法是,让它去吧,谁也拦不住。批评也罢,赞扬也罢,反正这是一种长沙现象。就那么一个怪胎,最好别跟着起哄。

长沙人的德行是:越起哄越来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