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天干的汉字数目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汉字数目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年上起月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天干所属五行如下: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月和日都一样。
六十花甲子纳音
六十甲子用途很广,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中天干地支排列,就是此查出。古人把六十甲子按金木水火土分为五种类型的命,每两年为一行,为一个年命纳音。金年生者,为金命,火年生者,为火命。如1984甲子年、1985年乙丑年生的人,都是“海中金”命,简称“金命”人。其他命依此类推,每六十年一轮,周而复始。具体纳音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已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已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已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已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已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及其生灭。
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可是,其实是类似的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位置来纪年,干支只是用以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太岁)11.862年绕天一周, 所以太岁约86年会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而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如1644年为农历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农历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为农历甲申年,所以一代文豪郭沫若写有《甲申三百祭》;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198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次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