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傅索安:逃判到前苏联当特工,最后的结局如何?

知青,知识青年的简称,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逝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在1968年—1978年之间从城市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去保卫边疆的一群年轻人,这群年轻人大部分都是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的人。 在当时的情况下,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加入到了知青下村的队伍中,去往边疆奉献自己的青春。其中有一位女知青,她是第一个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到知青下村的队伍中。年纪轻轻的她希望在边疆发挥自己的能力。 就是这样一位有主见的女知青,在年仅25岁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不由得感慨香消玉殒。这个女知青的名字叫傅索安,有主见的她曾因为自己的主见获得了夸赞也迎来了悲剧。

傅索安,天津人,生活在刚解放的新中国。家庭情况中上等,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英文翻译,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校里的傅索安是一个外向且心思缜密的女孩,在班级担任班长与团支书的她,由于自己长相貌美,引起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在学校也算数的上的风云人物,影响着一部分的同学。 她没有像别的书香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知书达礼宁静温婉,而是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1966年升入高中的傅索安因为未能来到自己的学校,但因为自己没有接待资格,而混入接待队伍中,得到伟人的接见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她性子中的不守成规,随意破坏规则和目中无人。

随心所欲的做事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展现弊端,任性的她在这次事件后并没有受到惩罚,导致她做事越来越大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顾及是非曲直,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管最后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不久之后,当历史巨变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报名的知青,去往边疆完成知青下乡的任务。 她不仅完成了任务,还结识了很多朋友,在这段时间里认了一位干娘。可以说,知青这条路让傅索安的人生经历更加的“星途坦荡”但好景不长,在大家一句句“向傅索安学习”中迷失了自己。

由于知青下村,她来到了黑龙江奇玛村,凡事要强的她在知青的队伍里也是具有号召力的一名活跃分子。奇玛村的隔壁还有一个村子叫做鲍家村,两个村子因为缺水彼此间存在一些纷争,虽然两村合力一起修建了水库,但因为水库用水有限供养不了两个村子,导致两个村子还在因为用水问题争执不下。 每年两个村子都会因为用水问题出现很多摩擦,来到奇玛村的傅索安想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风头,她想为奇玛村多争取一些水源,因此她找了几个人跟她一起潜入鲍家村,但与鲍家村的人正面相遇,产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转化为斗殴,最后导致有人受伤甚至有人落下了残疾。 事件一发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事件性质引起了当地的管理者的关注并对其进行调查。最后发现带头者是傅索安时,一时间引起了哗变。

国家派来的知识分子带头引起械斗,影响过于恶劣。于是国家派调查组来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事情的带头者傅索安成为重点调查对象。 在调查期间,鲍家村村民因对傅索安的做法不满,见到傅索安对其殴打进行教训,一天下来傅索安鼻青脸肿浑身是伤,也没有人关心她。 从被人人夸赞的知青跌落到连过街老鼠都不如,傅索安在短短几年里尝尽了人间的心酸。从未受过这么大打击的傅索安,在经历了这段经历后,心里无法疏解,最终联系了自己的干妈,从奇玛村逃到中苏边境,由额尔古纳河叛逃到前苏联。打算在前苏联大展拳脚另谋出路。

当傅索安逃离奇玛村后,当地的人发现她不见了,但也不知道她去了哪,知道苏联方面传出她叛逃的消息,人们感到震惊,此时的她在国内的名声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她的朋友对她的名字避犹不及,她的父母在得知她叛逃的消息时就烧掉了她的照片,毁掉了所有她存在过的证明。希望她存在过的证据都消失掉,来化解自己知道这个消息的悲伤。 来到前苏联的傅索安因为是偷渡过来的,即使她十分机灵的为自己辩解,但还是未能逃过,被当地警方以非法越境的罪名逮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严刑拷打后,经历了电刑、鞭打等非人对待后,九死一生的逃过一劫。

前苏联发现傅索安的能力,对傅索安进行了解,发现她适合前苏联的需求,由特工部队将她送到特维尔谍报学校接受训练。 之后她化身“李丽娜”,以香港居民赴日本旅游探亲的名义前往日本,参与了震惊世界的“东京谋杀”。为了执行苏共的任务,她参与了台湾方面的一些活动。在性质上,从名义上的叛徒成为了真真正正的叛徒。 即使成为了前苏联的特工,傅索安也深知前苏联的人也并没有把它当成自己人,不仅如此,她还要一直面对前苏联的监视,完全没有隐私可言。 在台湾潜伏期间,她被查出肝病,因为经常出现疼痛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导致她不能正常地去完成前苏联布置的任务。所以傅索安回到了前苏联进行养病。

在养病期间,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回想自己之前的种种经历,之后到前苏联所经受的惨无人道的刑罚。即使十分怀念曾经的过去,病重之时想回自己出生的地方再看看也不能再踏入,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她自己的决定。 最终对人生失去希望的傅索安选择在1974年4月13日在病房中自缢身亡,她在自缢前用玻璃划破手,用喷溅出血流不止的手在窗户上留下一个“悔“字,来表述自己很后悔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自缢时的傅索安才年仅25岁,在无限的悲伤和悔恨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傅索安自缢后,前苏联方面派出了专家,在判定傅索安是自杀后,他们带走了傅索安的尸体,之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具尸体,后来,“契他伊斯卡雅”特务学校传出说是他们将傅索安的尸体扔进了贝加尔湖。但这个传言确实与否,我们也无法查证了。

回顾傅索安的一生,从第一个响应国家号召人人称赞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再到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她争强好胜的性子无疑是造成这个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有时代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她自己面对问题时,只想着自己能否出风头,而不去考虑大众的看法。 即使当时傅索安不选择出逃,背叛国家,之后傅索安也不会有很好的结局。纵观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能力,终有一天她会觉得奇玛村这个小村子容不下她,她会往更高的地方去发展。

(0)

相关推荐

  • 用年轮刻录岁月的忠诚

    --记子午岭下乡知青赵生华 2017年并不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干旱.高温.暴雨一轮轮袭过陇东的黄土地,天高云远的九月却依然如期而止,黄帝冢景区秋色乍起,与景区一壑之隔的五顷塬乡龙咀子村在这清爽的秋风 ...

  • 缅北地区战事越发紧张!“砰!砰!砰”6枚炮弹落入缪杭镇

    12月30日下午4点半左右,6枚炮弹落入若开邦缪杭镇雷宁道村和森勃盖村,发生爆炸,导致一名女子受伤. 杜玛散基的女儿玛丹基特称,受伤的人是她妈妈,名叫杜玛散基,50岁.为了卖香蕉,去买香蕉回来,到达村 ...

  • 知青岁月 长沟流月去无声 作者/刘春莲

    欢迎转载本公众号的作品,转载时 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发布信息,稿件可自行处理. 公众号第70期 长沟流月去无声 刘春莲 1965年7月,我考入唐山 ...

  • 行摄生活-14

    空 村---左权 脚步在行走,不知为何独爱这些破败的空村. 空村是名副其实的,即使有人也只是一些念旧的老人不愿搬离的守候. 村子经过了岁月的打磨,自然有了历史的印痕.那里虽然了无生机,却沉淀着许多光阴 ...

  • 第一个插队的女知青:争勇斗狠,19岁叛逃苏联,25岁悔恨离世

    8小时前丽姐美妆师 Aca0Lg1 "知识青年下农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知青下乡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为了照顾4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娶了寡妇胡庭 ...

  • 【美文选粹】李雨生丨还愿,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

    作者简介 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共获国家级.省市级 ...

  • 听说弄哭「火影」粉,只要15张图

    "只有没有实力的人,才会期待得到赞许. "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呢?不是生与死,也不是我爱你,而是我因某部番剧完结而哭泣,你却笑我是个大傻逼. 之所以有感而发,是因为小十君前几天 ...

  • 老家情怀∣魂牵梦萦柳林桥

    几十年中,多多少少也走过一些桥,能带给我温情回忆的却是一座实在土气,甚至都没有正式名字的砖石小桥.当有人见过它,定会露出不屑的神色,这就是令我魂牵梦萦的桥? 是的,就是它,它是属于我的桥,村人叫它柳林 ...

  • 又回芒坳

    芒坳,有两年没去了,今年五一,又去了一次.从第一次到芒坳村至今已经50多年了,那是1968年11月,我还不满12周岁,随下放的父母来到这里,一住便是三年.这个地方有我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所以,我便&qu ...

  • 对,你没听错,有个村子叫“圪垛”!

    有这么一个村子,它的名字太原味儿十足,叫做"圪垛村".你一定会好奇"圪垛"是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圪垛"在太原方言里是小山丘.土 ...

  • 圪垛村——岁月赋予它情深

    岁月的车辙驶过留痕 古窑洞.古建筑.古树.老油坊 都是绝版"史书" 情感在人来人往中缓缓积攒 知青大院.古院落 都是情深的见证 在太原万柏林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子,群山环抱,绿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