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

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因寺院依山势逐渐高起,为不使总体布局景露无遗,故而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

其中立于山门前的一对石狮、哼哈二将,殿中的泥质彩塑以及弥勒佛殿山墙上的壁塑皆为明代艺术珍品。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相传为耶律楚材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开山而建,始称碧云庵。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马监太监于经曾在寺后营建生圹,对寺进行扩建,并改碧云庵为碧云寺,后魏忠贤亦在此营建生圹,重修碧云寺,但二人均获罪未能葬于此地。

至清乾隆年间,又对寺进行大规模修建,除对原有殿宇重加修葺外,复于乾隆十三年(1748),按西僧所贡奉的图样建金刚宝座塔,还新建行宫和罗汉堂。此次修葺对寺原有建筑改动不大,寺之殿宇仍因明之遗构。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该寺的后殿停过灵柩,因而此殿后改为中山堂。

2001年06月25日,碧云寺作为明、清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竹 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