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背后的故事:黑面老魏

南方的三月,早已是温暖如煦。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安溪西坪镇松岩村,老魏又早早在乌龙茶道的山涧里忙碌着。满头的汗水、黝黑的脸庞、黑色的衣服,这是春天茶山留给老魏的印记。

在茶界,老魏也算是一个人物。有人尊称其为魏总,有人尊称其为魏大师,但我却喜欢叫他黑面老魏,而他也乐得其所。《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整天曝晒在茶山的烈日下,茶季整夜折腾在炒鼎的热焰中,不黑,就不是真正的茶人。

黑面老魏,大名魏月德,国家非遗传承人、2020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老魏在安溪县城有一家规模颇大的茶叶公司。但要见到老魏,大多是在西坪的茶山上。

老魏是安溪铁观音发现者魏荫的第九代后人。天赐神树、观音托梦,这是美丽的故事。祖先赐给老魏光环,也给他更多责任。老魏少年时,就有一个心愿:用心保护安溪铁观音这棵传家宝和摇钱树,让铁观音造福更多老百姓。他常说:吃果子要懂得拜树头,人要有感恩之心。

老魏因茶发家、因茶成名,也因茶吃苦。其茶叶人生几经浮沉,但都初心不改,为茶消得人黝黑。

老魏人黑心善。年轻的时候,他就以个人名义贷款举办茶王赛,为的是让乡亲们明白:好茶一斤,胜过粗茶一担。在茶市上赚到钱,他就带头捐款修缮文物古迹——代天府和打石坑铁观音发源地。人到中年,老魏把赚到的钱在安溪县城建设一个占地30亩的铁观音文化园,让游客免费参观、免费品茶。年近50的老魏,又筹集资金3000万元,在安溪铁观音“魏说”发源地菡萏山下,大手笔建起一座占地100亩、拥有多重殿宇的“茶禅寺”。

“茶禅寺”是目前国内唯一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岩宇,祭祀历史上为茶叶文明做过贡献的先贤。茶圣殿、茶人堂、茶艺坊......一座座殿宇,都体现出老魏对茶界先贤的敬仰之心。

为了建设“茶禅寺”,老魏投入巨资,甚至还举债千万元。“即使县城的茶叶公司关闭,也要把“茶禅寺”建好”,这是老魏的誓言。

为了省钱,老魏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当苦工,花了近十年的汗水,“茶禅寺”终于成为茶乡的一个胜景,成为保护弘扬茶文化的基地。

茶禅寺

不知是老魏面黑,还是缺少妆金的钱,或是其他原因,在“茶禅寺”,他所供奉的茶界先贤,大多以黑面为主。黑面神农、黑面苏龙.....。看来,老魏与黑有解不开的情愫。

黝黑的铁鼎、黝黑的铁观音毛茶。黑色,给人一种敬重之心。跟老魏接触多了,慢慢也揣摩出黑的味道:黑,是生命解毒的重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黑,是茶叶半发酵中死去活来的涅槃,是发明制茶技艺的艰辛。苏龙,这位明成化年间安溪西坪的猎人兼茶人,在打猎的追逐中偶然发明茶叶半发酵的制作技艺,因其皮肤黝黑,人称“乌龙”(闽南语 黑龙)。

魏月德(右一)在2021年安溪开茶节向驻华使节赠送礼茶 摄影:刘伯怡

在闽南的民间信仰中,海内外影响极大的安溪清水祖师也是黑面,黑面祖师的一生都在修桥造路,治病救人,为苍生而劳碌。即使是观音菩萨,也有黑面观音,据说在普渡众生、救苦救难时,观音菩萨的脸色是黑沉、刚毅的。黑面是一种修行,以一颗菩萨心肠来种茶制茶爱茶,老魏黑面朝天,丹心可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中,黑是地位最高、最自然、最有地气的原色,是大地繁荣生机的力量源泉。扎根西坪的黑色大地,老魏不只在山头埋头种茶,更是抬头望天,审视茶树与周边山川形势的玄机。正在建设的8公里乌龙茶道,是老魏近年来着力开发的古茶道,文旅融合,为的是保护弘扬中国乌龙茶之乡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带动当地富农兴村。

吃苦也是吃补。老魏似乎是为茶而生,这辈子也为茶“黑”到底,以感恩之心回报一棵伟大的植物。也正是有无数这样的黑面老魏,才有如今中国茶叶的“一叶变大业”。

(作者:竹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