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从哪里出,病就从哪里来!爱出汗的你快对照看看吧!

把健康、美丽带给你呦

出汗是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运动时大汗淋漓让人爽快,紧张时全身冒汗让人尴尬,发烧时汗流浃背让人虚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环节。出汗有主动和被动之说,因运动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汗,因为天气、环境、情绪和心理变化造成的出汗为被动出汗。

  被动出汗时,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千万要小心,快来对照看看,你一定想不到!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
额头出汗
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医师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
肺气不足
=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医师建议】建议你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其中,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颈部出汗
内分泌失调
=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医师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胸口出汗
脾胃失和
=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医师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腋下出汗
汗腺过大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医师建议】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饮食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手脚心出汗
脾胃湿热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医师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背部出汗
阴阳虚弱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医师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吧。  

出汗有度,排湿祛寒

  夏天人体能够自然出汗,这样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出汗是一种有效的排毒的方式,人体每天分泌出大量代谢物,各种毒素随之产生,体内毒素大量堆积,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多出汗可以排除体内的多余毒素和水分,还有助于皮肤代谢,拒绝湿气的烦恼。

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 —>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

寒湿是人体万病之源!

  在中医看来,许多疾病都由“寒”引起。现代人无节制地熬夜、缺少体力活动、过分贪凉饮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1“寒”的感觉是怎么样?

  “寒”的体质是感觉“怕冷、怕吹空调、晚上睡觉感冷”等。

  当一个体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觉不注意盖被子,经常吹空调,冲凉水澡,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体质受“寒”,特别现在女性平时穿衣少,更容易让身体受“寒”。

2湿”气的感觉怎么样?

  当身体“寒”气越来越重时,身体慢慢更容易进入“湿”气,一个身体“湿”气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重与不舒服。
  

  寒湿气容易从5个主要通道进入我们的身体:

1
前胸的“膻中穴”

  从"膻中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2
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

3
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们把一块木头放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这块木头很容易变质,发霉,长蘑菇等;

  女性的子宫,卵巢若长期放在这样一个“寒湿”盆腔环境中,女性妇科就容易出现各种病变,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护好。

4
腰部的“命门穴”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
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

  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之。

  为避免风寒,请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护住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最简单的方法:晚上泡脚
祛寒湿、补肾补血、通经络

  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
  

1、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血虚、血淤导致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晚上泡脚可以活血化淤;

  泡脚还能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方法就是在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能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2、泡脚的窍门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便秘→水中放盐,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脚臭→水中放醋,祛除脚臭、防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脾胃虚→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暖脾胃,祛湿邪。

痛经→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风湿骨痛、怕冷怕凉→水中放干姜,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糖尿病(阴虚所致)→水中放黄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3、泡脚五忌讳

  • 一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后。

  • 二忌水温过高,应40-50度。

  • 三忌时间过长,应20分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 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泡脚。

版权声明:本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辛苦的创作,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0)

相关推荐

  • 颜次方小知识:冬天为什么还会出脚汗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很多人都早早的穿上了棉鞋,但有些人到了冬天也有出脚汗的烦恼,棉鞋也不敢穿,为什么这么冷的天还脚出汗呢?冬天脚出汗怎么办? 冬天脚出汗的原因有哪些? 1.有些人的足部汗腺比较丰富,比较 ...

  • 这些部位出汗,竟是生病前兆?出汗异常艾灸皆可调

    最近总有灸友留言说,不是手脚心总容易莫名其妙的出汗,就是吃完饭就大汗淋漓或夜间出汗,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出异常必有妖,不正常的大量出汗,往往就是在警示身体出故障了,汗从哪里出,病就从哪里来!千万要小心, ...

  •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爱出汗的,快对照看看吧!

    出汗是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运动时大汗淋漓让人爽快,紧张时全身冒汗让人尴尬,发烧时汗流浃背让人虚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环节.出汗有主动和被动之说,因运动产生的排汗是主动出 ...

  • 健康】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爱出汗的,快对照看看吧!

    [ 插入我的广告 出汗是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运动时大汗淋漓让人爽快,紧张时全身冒汗让人尴尬,发烧时汗流浃背让人虚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环节.出汗有主动和被动之说,因运动 ...

  • 不管男女,汗从哪里来,病也跟着来!爱出汗的人,为健康对照看看

    夏天出汗,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出汗的部位各不相同?有的人额头容易出汗,有的人头皮容易出汗,有的人却是背部容易出汗.其实,出汗不但与个人体质有关,也要体质密切相关,出汗的部位不同 ...

  • 水果吃出病的多,还是吃出健康的多

    (2016-09-27 14:54:28) 转载▼标签: 中医水果生冷健康夏正安分类: 中医作者:夏正安 来源:院长在线摘要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对病人很重要一条饮食禁忌就是忌生冷.之 ...

  •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夏天爱出汗的,快对照看看吧!

    夏天爱出汗的,快对照看看吧! 出汗是件让人又爱又恨的事--运动时大汗淋漓让人爽快,紧张时全身冒汗让人尴尬,发烧时汗流浃背让人虚弱--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环节.出汗有主动和被 ...

  • 汗多更易病,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养

    图文/重楼 审核/张艳辉 要做这篇出汗选题的时候,小编是排斥的,个人认为每日大汗淋淋的人不多,而且觉得夏天爱出汗不算什么?但请教素朴中医院大夫,关于出汗的问题时,才发现自己认知浅薄了.中医认为&quo ...

  • 出什么汗,得什么病: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医问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将汗列为第二,足以证明辨汗素来就被历代医家视作极为重要的问诊手段. 这也是中西 ...

  • 出什么汗,得什么病: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医问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将汗列为第二,足以证明辨汗素来就被历代医家视作极为重要的问诊手段. 这也是中西 ...

  • 出什么汗,得什么病!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优质公众号推荐: 国医大讲堂 找穴位.通经络 关注 爱医学百科 针灸止疼.名家视频 关注 爱医学讲坛 正骨复位.名家视频 关注 灸医灸 艾灸养生大全 关注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 ...

  • 胡希恕:汗出病自愈

    今天 第49条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 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浮数的脉,这应该是表证呀. 依法当汗出而愈,根据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