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篇  (转帖)从红山文化绿松石饰件想到的

X
在红山文化区域特征显明的玉器群中,有几例绿松石饰也很引人注意,已知4例,其中已发表的东山嘴遗址的松石质鸟形饰和胡头沟墓地的松石质鱼形耳坠饰,虽不是最早的实例,其造型和制作水平却是早期绿松石件中罕见的。更为奇特的是,红山文化的这几例绿松石饰,选料都为一种以黑色石皮衬地的薄片状,这与一般所见绿松石件很不相同。它们是孤例吗?1998年4月,我曾观摩到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汉江南岸龙岗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葬中随葬的多件绿松石小坠饰件,令人吃惊的是,其多数用料与红山文化全同,即也特意选择了那种以黑色石皮为衬地的薄片状。其中龙岗寺晚期墓葬(M314)中随葬的最大一件“长凹字形璜式”绿松石项饰,其形制又具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溪、崧泽等文化玉石项饰特点(龙岗寺墓地共绿松石饰75件,出于35座墓中,其中1座早期墓,4座晚期墓,其余都为片状)。2000年6月出版的台湾《故宫文物月刊》(207期)有陈夏生先生介绍古代绿松石产地的文章,提到绿松石在中国的产地中,汉江流域从陕西省东南部白河县到湖北省西北部郧县是一个主要产区。龙岗寺与绿松石项饰同出于该墓地的有具长江中游大溪等文化的圈足陶碗、碗式豆和陶簋,与墓葬同时的地层中还出有大溪文化印纹白陶片和陶杯,由此可知陕南仰韶文化与长江中游大溪等文化密切交流的情况,也可推测龙 岗寺的这类以黑皮作衬地的绿松石料甚至有的饰件本身都可能与大溪等文化有关。陈文未提及红山文化的绿松石饰,也没有提及辽宁与邻近地区绿松石产地的记录,却在首页配有东山嘴遗址所出红山文化绿松石鸟形饰图片。红山文化所使用的这种极为特殊的绿松石料与汉江流域以至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有关吗?由于这种片状绿松石饰件是以其选料的特殊性来表现一种特定的效果,如果红山文化这类特殊的绿松石料或其使用与南方有关,那么它选用这种带黑皮的绿松石料,制作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饰件,就包含了南北文化之间高层次交流的内容。据研究,当时的南北关系集中表现为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间的交流,而红山文化玉器又在长江中下游之间的薛家岗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有所反映,如果红山文化的这种绿松石饰件与南方古文化有关,那么,它可能是通过仰韶文化或东部沿海间接影响到红山文化的,联想到与二里头等文化关系密切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出有典型石家河文化玉蝉,可知燕山南北地区与长江流域之间通过黄河流域进行文化交流之悠久、连续和深度。由于这种绿松石饰件在红山文化众多玉器中独树一帜,是玉器组合的一部分,所以,也可从对红山文化玉器及其它史前玉器在史前诸文化因素的交流中所具有的先导地位,有深一步的了解。
(郭大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0)

相关推荐

  • 文明的曙光(3)——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处于石器时代晚期,是指自距今约1.8万年起,至距今5000到2000年不等的这段时间,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新石器时代结束后,人类即将迈进青铜时代. 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渐改变 ...

  • 三星堆文明时期,长江下游有良渚文明,黄河流域有什么?

    虽然夏朝是否存在,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考古证据,但考古结果显示,距今五千年时,中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自夸,而是有着确凿的证据.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 ...

  • 汉中南郑县龙岗寺仰韶文化遗址玉器

    龙岗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 龙岗寺遗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原南郑县)梁山镇爱国村.龙岗寺遗址距汉中市中心城区3.5公里.遗址包括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时代李家村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少量仰韶文化庙底 ...

  • 第五百二十四篇  (转帖)阜新地区的玛瑙

    X 盛世瑞石现话说玛瑙王 阜新盛产玛瑙石,有"玛瑙之乡"的美誉.更因其历史的悠久,质地的细腻,品种的繁多,色彩的光艳和缤纷,构成了阜新玛瑙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因而有了"阜新 ...

  • 第五百二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质的颜色

    X 对于收藏者来说,玉器的颜色是最容易区分的,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与其仿品的颜色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岫岩玉以绿色为普遍,往往还杂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它 ...

  • 第五百二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包浆

    X 包浆,说到底就是古玩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氧化膜.它像一层无形的有机玻璃,完整无缺地覆盖在古玩表面,光润.圆滑.反光不触目.若能看懂包浆,对鉴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玉器的包浆,特别的润和,其光泽与和田籽 ...

  • 认知世事(五百二十五)

    人高在忍,诸事能忍品自高. 人贵在善,积德行善方为贵. 人杰在悟,悟透人生则为杰.

  • 《画斜红》五百二十五、揭积厚

    想盛为本就是个思绪泛滥.情智广漠之人,若于某事不想不虑倒也无忧,可若一旦想了.虑了,存心了.仔细了,那便是要钻缝挖角.不扣遍了一尘一土绝不罢休. 是以他在电光火石间就想及了"母亲或本就是北人 ...

  • 十万个冷知识(五百二十五)

    美国在1811年12月16日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这场地震导致密西西比河的部分河水倒流. 在大航海时期,可以用100颗可可豆就可以买一个黑奴. 红学大师俞平伯的书房叫"古槐书屋" ...

  • 第四百二十九篇  敖汉旗草帽山红山文化遗址

    草帽山遗址位于敖汉旗四家子镇东郊的草帽山后山梁上,1983年春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北依大王山,南临大凌河支流老虎山河,高出河床约40米,南面为努鲁儿虎山之最高峰断亲山,山峦叠障,奇峰兀立. 遗址分东中 ...

  • 第七百二十六篇  岫岩软玉与红山文化(一)

    X 图1 辽宁博物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 近年来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软玉玉器,其中尤以红山文化和良诸文化最为丰富,显示了中华民族玉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多姿多彩,但关于玉料的来源却是个" ...

  • 第四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源头之一兴隆洼文化遗址

    兴隆洼遗址文化(见图1.2)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兴隆洼文化以大型聚落建筑.最早使用玉器.居室墓出现以及独特的陶器等为特征.它是中国北方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8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