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识人术:读懂这2句话,教你识破人心,出来混不吃亏

现在对很多人来说,社交可能是最大的软肋。稍微不注意就会遭到别人的打压、排挤,或是被所谓的“朋友”忽悠,却不知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有这种烦恼的大有人在。
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如果败在社交上,确实非常可惜。
这时我们需要的,是“纵横鼻祖”鬼谷子的智慧: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决安危、定亲疏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何谓社交的成败?
鬼谷子在《谋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
所谓“制人”,就是掌握社交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才能“制人”呢?《飞箝》篇中,鬼谷子专门讨论了这一话题。
所谓“飞箝”,说白了,就是抓住人性的弱点,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从而游刃有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飞箝篇”第一段是全篇的纲要,有助我们掌握飞箝术的精髓,可分三层意思来解读:
原文: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大意是说,揣度一个人的重要程度,考量其才能大小,以此吸引人才,并决定与其关系的远近。这是“飞箝术”的目标。
原文: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大意是说,一个人要想与人合作成事,必须先懂得识人、得人、用人,分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首先看彼此的目标是否相同,其次看对方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这便是道与术,或者说价值观和策略的问题。总之,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两个问题解决后,接下来第三步,你要学会分辨对方言语中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涵义,以深入了解对方的心理。
第四步,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合作基础,或寻找互补的可能性。
以此为基础展开第五步,即决断事关安危的大计。
最后一步,确定今后交往中和对方的亲疏关系,以达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的目的。
原文: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大意是说,当你在上述六个方面有了基本判断,还要在实践中加以印证、衡量,对既有的判断加以调整,这样才能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人,也知道怎么拉拢和使用他。
为什么说鬼谷子的“飞箝术”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呢?
举个例子:三国时代大家都不陌生,这个长达百年的乱世因何而起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一个人的愚蠢,这个人就是大将军何进!
当时,“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把持朝政,身为外戚的何进决心铲除宦官,于是舍近求远,招来了西凉军阀董卓作为盟友。
结果呢,宦官是铲除了,何进也死了,董卓控制了局势,荼毒天下,生灵涂炭。
通过这一典型的“引狼入室”事件,我们观照鬼谷子提出的“察同异、别是非”等原则,就会发现,何进在引来董卓前,根本没有做任何“度权量能”的工作,董卓的为人、手段他不了解,双方力量对比他也不了解,董卓的野心他更是不了解,就轻易地与之“决安危之计”,大错就此铸成。
可以说,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社交”失败的案例。
以史为鉴,我们如能灵活运用鬼谷子的“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决安危、定亲疏”这一式六招,对人做出精准而客观的判断,就不难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