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 加减方】

太阳病分为中风、伤寒、温病。中风不是西医所说的突然晕倒的中风,是伤于风的意思,其次是伤于寒。伤寒、中风起初是风寒表症,需辛温解表的药。温病起初是风热表症,需辛凉解表的药。
如果遇到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处方开错了,开了中风发表的药,身体汗液流失太多,造成身体灼热,名风温。风温是误治制造出的疾病,实际现代有很多病是制造出来的,不由得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现实会给我们启示,要学习中医、经方,至少不要把普通感冒交给医院;当然中医也不一定很快能把感冒治好。所以,第一步辩证很重要,如果第一步错了,后面的全部错。有一些医生,去他那里看病的人很多,可能是因为他每一次给病人开的药的剂量轻,病人说这个医生好,心不够黑。现在商业气氛浓厚,一开就是两三千块钱的中药,如果吃一两剂不对症怎么办,丢了浪费,使劲吃,越吃越坏。也有些医生,不怎么问病人病情,尤其是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病人可能说的是当下最难受的地方,不是很全面,因为普通人所谓的“正常”和医生所说的“正常”不完全一样。
更悲哀的是,很多人不以为然。还好现在新媒体有各种宣传中医的渠道,比如通过漫画的方式、通过文学的方式等等。总之,能提起老百姓的兴趣,营造出一种热爱中医的氛围,比那些古板的教材要好很多。
人们经常说桂枝汤是经方第一方:
桂枝三、芍药三、生姜三、大枣十二枚(劈)、炙甘草二
桂枝辛温发表,芍药酸寒和营,生姜佐桂枝解肌,大枣佐芍药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从释义看,桂枝、生姜为一组,芍药、大枣为一组,甘草居中。
正常人中风感冒,或者平时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吃点桂枝汤,流一点汗,加快身体血液运转代谢。比如办公室坐一天,很疲惫,吃点桂枝汤,等于出外面跑了一圈。
那么,哪些人“不正常”呢,如爱喝酒的人,身体湿气重,就不能服用;已经发汗太多的人,不能继续用桂枝汤;感冒误用攻下药后,感觉胸中有气上冲的,说明正气未衰,可以用,没有气上冲的,不可以用。
其次是加减。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一向有喘病的,得了太阳中风感冒,引起喘病发作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下气降满止咳平喘。
桂枝加附子汤:如果发汗太过,汗流不止,怕风,汗流多了,小便困难,四肢有些拘急,屈伸不灵活。这些都是因为汗流失太多造成津液对肢体的濡养作用减弱,关节屈伸不灵活。这时候,桂枝加附子汤,经方用炮附子一枚,破八片。条变是这样解释的“伤津亡阳”,阴和阳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现在阴受到了损伤,阳就失去了依附。阴在丧失,继续补阴的话,这边进,那边出,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先固阳,炮附子辛甘热,为阳药。人体的表亦为阳,同气相求,炮附子下去,津液不会再受到损伤。所以说,阴和阳是永远没有办法分离的。
桂枝去芍药汤:如果太阳病,还是错误的攻下以后,出现脉促胸满,脉促和脉数还不一样,脉促不光是跳得快,而且跳动不规则,是因为胸阳受损,胸满是邪陷胸内。当胸阳受损的时候,芍药阴柔之品,不利于胸阳受损,所以要减去,用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如果太阳病,过了八九天,发热的时间多,怕冷的时间短,说明阳胜于阴,正气大于邪气,病人也不呕吐,大小便正常,不要管自己可以好。如果脉微弱而且怕冷,是表里都虚,这时候不能再用发汗、泻下、或催吐的方法了。如果这时候面色反而发红,是表邪未解除的征象,由于没有出小汗,汗停留在肌肤腠理,全身会发痒,应当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为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一。使病人微微出点汗就可以了,就可以解除病邪,而不伤正气。
桂枝二麻黄一汤:如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果发热怕冷,一天发作两次,向疟疾,使病人微微出汗就好了,汗出必解,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因脉洪大,容易与白虎汤症混淆,但没有烦渴、饮水的白虎汤里热症。因为前面流汗多,所以芍药、甘草、生姜滋阴的药比桂枝麻黄各半汤重一些。麻黄和杏仁的量轻比桂枝麻黄各半汤轻一些。
桂枝加葛根汤:如果太阳病的基础上,“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就是后项这里僵硬,实际是寒水停留,运行不畅。葛根四、麻黄三、桂枝二、芍药二、生姜三、炙甘草二、大枣十二枚。葛根要重用,也是取它的性。条变中说因“汗出恶风”不应再投麻黄,笔者以为项背强是加麻黄三、葛根四的佐证。
白虎加人参汤:服用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石膏十,炙甘草二,粳米一,人参三。
脉洪大,大烦渴,是阳明经病里热盛的脉症。石膏清热除烦为主药,知母泻火润燥,为辅药。甘草、粳米健脾养胃。人参补虚救逆,又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丢一点大米煮成汤,不要煮成米饭了。
桂枝二越脾一汤:太阳病,虽然热的时间长,寒的时间短,但脉象微弱,为阳不足,不可以再发汗。此时用桂枝二越脾一汤。本方是除表邪未解,里热也较盛,是表里双解的方剂。桂枝汤加麻黄石膏,如果桂枝汤单加一味麻黄,发汗的力量会更加强大,血液运行速度会更快。石膏就是石头,沉重可以制衡发表的速度,可以去烦、去热。石膏虽然本性寒凉,但可以补胸阳,因为肺法象天,天空多凉爽啊。小孩高烧,用石膏可以把热从尿液导出去。好的医生可以给小孩开石膏二三十克,庸医说啊呀太多,不敢开。实际,当小孩吃一剂,两剂都吃不完的时候,烧已经退了,此时就不需要再放石膏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病人服用桂枝汤或用泻下法治疗以后,仍然头痛、颈项僵硬,发热无汗,心窝部(相当于胃部)胀满而微感疼痛,小便不利。这时候去桂枝,加白术茯苓。“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是因为水不下行而积于心下。汗下后,表症未解,内有水饮。反正是没治疗对症,所以用白术收水,茯苓利水。条变释义认为,心下满,表未解,应去芍药,留桂枝。
(0)

相关推荐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解表方剂类(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4)柴葛解肌汤<伤寒论>六书. 组成:柴胡15 葛根10   黄苓10   桂枝10   半夏10   芍药10   麻黄10 石膏(碎)20   干姜8   甘草8  煎剂,一日一剂, ...

  • 从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鉴别说起

    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典型从有汗无汗鉴别,不典型从体质鉴别. 桂枝加葛根汤证是桂枝汤体质有了些阳明倾向,葛根汤证是麻黄汤体质有了些阳明倾向. (麻黄汤汗后不解体质正气津液降一格的可考虑用葛根汤.) 太阳 ...

  •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20210220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01上篇20210220 五种病, 1,中风, 2,伤寒, 3,溫病, 4,热, 5,湿热, 六经辩证, 一,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 ...

  •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 [提要]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为治疗痹痛呈游走不定或病久痛定,关节肿胀变形者而设. [药物组成及用法] 秦艽9g 独活9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9g 地龙15g 黄柏15g 苍术9 ...

  • 百合滑石散加减方快速治好尿道炎

    快速治好尿道炎的小方

  • 金匮肾气丸加减方有哪些?金匮肾气丸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金匮肾气丸 金遗肾气治肾虚,熟地准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一)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与功效 金匮肾气丸由干地黄24克,淮山药.山萸肉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桂枝.附子各3 ...

  •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医泰斗印会河自制方)...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医泰斗印会河自制方) [提要]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为治疗痹痛呈游走不定或病久痛定,关节肿胀变形者而设. [药物组成及用法] 秦艽9g 独活9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9g 地龙1 ...

  • 芍药甘草汤加减方治疗骨质增生

    由于我妈妈有骨质增生,我一直对这方面的方子感兴趣.无意中看到关幼波的经验方,于是用之一试,其效之神令我瞠目结舌!方如下: 白芍30-60g,生甘草10g,木瓜10g,威灵仙15g,颈椎骨质增生加葛根3 ...

  • 麻仁丸加减方

    1159号药方 腹胀 气胀 肚子里全是气!有一种腹胀.气胀. 有的人腹部总是胀气,就是有一股气总是憋在里面,排便也不爽.各种治疗都无效.去检查也没有发现有何毛病.小便较多,舌苔微黄少津.原因:胃强脾弱 ...

  • 痛泻要方加减方有哪些?痛泻要方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节,防风白术煎充豹: 补脾泻肝洽为对,若作食伤便错. (一)痛泻要方的组成与功效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各10克,陈皮8克,防风5克组成.水煎服. 本方具有健脾舒肝,缓急止泻之功效 ...

  • 《疏调学术论坛》三豆汤加减方之戴氏健脾平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大家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三豆汤.<本草纲目>记载扁鹊三豆饮由绿豆.赤小豆.黑豆.甘草节组成,用于治疮毒初起及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疏解热毒,纵出亦少."故历代医家多将此 ...

  • 乌梅丸加减方有哪些?乌梅丸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人参附子椒蒌继: 黄连黄柏及当归,温藏安蛔寒厥剂. (一)乌梅丸的组成与功效 乌梅丸由乌梅15克,干姜10克,人参.川黄连.当归.炮附子.桂枝各6克,黄柏7克,蜀椒5克组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