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坦河和燕子河,磨山或许进入两河时代​!

原创:吴坦河和燕子河,磨山或许进入两河时代!

磨山镇改名凤凰山街道,兰陵也进入两河时代?来看看这其中有什么内幕!

原创作者 |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本期专栏责任编辑 | 刀笔吏隶

首发平台 |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磨山要改名了!

改成啥名?

改成凤凰山街道!

哦哦!磨山是谁?

百度百科介绍:

磨山镇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城东南,Moshan Town 磨山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总面积79.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现辖42个行政村(其中3个回民村),66126人(2017),是回汉民族共同居住的乡镇。境内多名山河流,凤凰山、金鸡山、万松山等耸立于中,东、西燕子河环绕左右,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磨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据史料记载,春秋时建村,明末建镇,历来是商贾繁荣之地。华岩寺、金鸡山寺、万松山寺曾云烟袅袅,香火不断,一度闻名。

为啥叫凤凰山街道呢?

大概因为辖区有座凤凰山,但是谁知道这座山?我看还不如华严寺出名,叫华严街道更响亮!

关键是,为啥要改成街道呢?

知乎上说:

“街道的话,一经设立,就朝着「全境城市化」的目的发展,也就是说区域内力求建设成以商住区域为主、或者工业区为辅的样态,也或者全境都是商住混合区(比如市区或者临近市区的街道),原则上不包含村。财政权归区管,政府机构为街道办事处。

一般来说设立街道,要么是区县中心,要么是市区里的地方,要么就是新规划的人口导入区,但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即将要大兴土木,大造住宅区了,也就是要迎来大发展了。”

原来如此!这样的话,搞建设就方便了!从此,兰陵也将和临沂市区一样,进入住宅的“两河流域”!

兰陵的两河流域是指啥?应该是东泇河(吴坦河)和燕子河,两河夹三山,有山有水好住处!

还有网友说,这里要设立高铁站,凤凰山街道会成为高铁站片区,怪不得东三峰隧道要开通,原来这里大有深意!

兰陵这座宜居的城市,发展要拉开框架,就应该向东发展住宅区,向西发展工业区,向南发展现代农业,向西北发展观光旅游,向东北发展仓储物流。

只是我觉得,还是叫"华严街道"更好,或者叫“”燕子河街道”也行,因为东方属木,代表是苍龙,南方属火,代表是朱雀,朱雀是跟凤凰差不多的东西,弄不好历史上是一个事物。

另外,磨山历史上出过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非常有分量的人物,他跟华严寺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也跟芙蓉村有关联,最后就让我分享一篇穆振昂老师写的关于他的文章吧!如下:

《芙蓉道楷 ——纪念芙蓉道楷圆寂900周年特稿》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自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东方,经历代高僧、帝王卿相、饱学鸿儒的弘扬提倡,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信仰融入民间,成为中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兰陵萧氏齐梁两代帝王将佛教哲理与儒、道合融,更让佛教风行激荡江南大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成为中古文化的主流之一。

在我国古代佛教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危害社会秩序的弊端:寺庙广占良田、大兴土木、滥铸金铜佛像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大量青壮年男子入寺为僧,也威胁到国家的兵源补充;寺庙之间组织严密,也构成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北方的“灭佛”、南方的“佞佛”事件。北宋初复兴儒学,齐鲁作为儒学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对佛教发展有着较强的抵制力。直至北宋中期,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在京东东路的密州、徐州、齐州等地担任知州等地方官,在任上积极兴修寺庙,才对佛教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具有传奇色彩的芙蓉道楷和尚,便是这个时期从鲁南芙蓉山下的泇河水边走出去的一代禅宗大师。

1

芙蓉道楷(1043-1118),俗名崔道楷,北宋时期沂州禅师,芙蓉山下人,法号芙蓉道楷。在中国佛教史上,芙蓉道楷是佛教师承的源流人物。自印度释迦牟尼佛祖始创佛教,至二十八世祖东土圆觉菩提达摩大师传入中国,是为中国禅宗初祖。按佛教宗脉,禅宗十一世洞山良价大师创立曹洞宗,到北宋芙蓉道楷法师时,则承继为佛教第四十五世佛、高僧第十八世禅师和曹洞宗第八代传人。在中国佛教传承和对外宗教传播中,芙蓉道楷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禅宗大师。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充满禅意的千古绝句,作者唐代诗人刘长卿,题目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说的是743年(唐天宝二年)冬天,居嵩阳读书的刘长卿从河南嵩山起身,东去海州(今连云港)。一路走来,已是冬日黄昏,又遇到风雪交加,饥肠辘辘的刘长卿来到居住在芙蓉山下的一户茅屋人家。门犬声吠,主人开门迎进投宿的客人。刘长卿受到主人热情款待,知道了这是芙蓉山下,南为芙蓉湖,往北稍远有大小苍山。入夜,客人辗转反侧,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和孤旅想家的感觉萦绕心头,一首五言20字的绝句便有感而作。绝句抒发了诗人旅途劳顿中的欣慰之情,给人呈现出阔远苍茫、清妙自然、神韵悠寂的禅意。五言绝句描绘的冬日禅图,是东泇河畔千年前苍山至芙蓉山一带的自然风景。300年后的1048年(宋仁宗庆历三年),一代禅宗芙蓉道楷就出生在芙蓉山下的一户崔姓人家。

崔道楷的少年和暮年都生活在芙蓉山下。这里是绵延数千顷的芙蓉湖湿地,春季绿草如茵,夏季碧波浩荡,秋冬芦茅飞絮。芙蓉湖受多条河流影响。东源水系与燕子河(古称颜子河)、涑河(今苍邳分洪道)、武河洼地与沂河相通,如遇洪患年份,沂河洪水冲决江风口,可漫流涌入芙蓉湖;常年水源,通过东泇河、鹅蛋河两支水源汇集芙蓉山周围的今吴坦、芦柞、沙窝这片区域内;西源水系有来自抱犊崮山区的西泇河水与来自北方的阳明河、小汶河流经。这就形成了千年前的这片芙蓉湿地。

在崔道楷的塔铭中,对他出家前的童年时代作了这样的记述:“师本田家子。为儿童时,父令欧(殴)田中飞蝗。师舍己之田,先欧邻人者,诘之则曰:损他利己所不忍。为其利它之行,盖天性也。”这讲的是崔道楷儿时故事,当时芙蓉湖地发生了蝗虫灾害,青苗被吃光,父亲叫他到自家地里去扑打蝗虫蚂蚱。可到了湖地,他不打自己地里的蚂蚱,反而去打邻边别人家地里的。于是父亲就责备他:“咱自己地里的蚂蚱你不打,怎么打人家地里的?”小道楷却说:“如果打咱地里的,咱地里的蚂蚱就会被赶到别人家地里去,这不是损害人家吗?损害人家的事,我不能干!”童年崔道楷舍己为人的故事由此传遍乡间邻里,也在鲁南地区流传了千年。

在芙蓉山下长大的崔道楷性格刚强孤僻,尊崇神仙。受《庄子·逍遥游》里“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形象感染,他只身到河南伊阳山隐居,向道士学习辟谷术。

1073年(熙宁六年),崔道楷离开伊阳山隐居之地,到京师汴梁游历谋生。繁华的开封热闹非凡,从深山走出来的崔道楷信奉道教的清静无为,很不习惯世间红尘的嘈杂景象。他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东京汴梁城内外有众多的寺庙宫观,他就前去察访。在一座叫术台寺的院前,他看到贴有招收出家人的榜示,便毅然报名参加应试。凭着数年来的隐居修炼,一些宗教经典已诵读如流。考试之日,考的是背诵佛教经典《法华经》,崔道楷全篇诵读。主持考核的禅师们赞赏其记忆力才华,判其考试合格,将他收在述圣院剃度出家试用。

1074年(熙宁七年),道楷试用一年期满,受具足戒,成为一名和尚。他决定离开京师,开始游历生涯。为全面探求佛教神宗知识,他慕名来到投子山海会寺(安徽桐城投子山)拜师。

投子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是皖北著名佛教禅院。

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数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有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数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北宋禅宗有“五宗七家”,其中曹洞宗略称洞家,以洞山良价(807-869)为宗祖。曹洞宗值唐末开宗到宋代,由于没有高僧传承法脉而进入“百年孤独”期。

崔道楷来到海会寺,经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后来脱颖而出,修成正果,成为曹洞宗第七代传人义青投子的法嗣传人,立法号为芙蓉道楷。道楷将义青禅师的禅语牢记心中,编辑成书,题为《舒州投子山妙续大师语录》,成为曹洞宗传世经典。

2

1082年(元丰五年),崔道楷在得法且修行9年后出世,取得主持寺院接引后学的资格。他告别投子义青法师,回到故乡沂州。他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僧众的欢迎。在芙蓉山下,他探望父老乡亲,为他们祈福。后闲居马鞍山。

1083年(元丰六年),曹洞宗第七代禅宗投子义青示寂涅槃,传承弘扬曹洞宗脉的重任落到道楷法师肩上。崔道楷承继衣钵,成为曹洞宗第八代掌门人。他虽然宴坐山林,然而道价四驰,千里响风,声名大震,曹洞宗进入中兴时期。

1085年(元丰八年),芙蓉道楷应僧众的邀请,北上沂蒙山,来到沂州蒙阴南8里的仙洞山(今属蒙阴)住下。仙洞山的仙人洞朝阳,天然而成,自古为仙家修行之地。道楷法师来到这里住持道场,开始传法修禅。

不久,芙蓉道楷离开仙洞山,走出故乡沂州,赴西京(今洛阳)乾元传法。经过西行践涉,他来到洛阳招提寺禅院住下。招提寺为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兴建,时称“大云寺”,唐玄宗改为“开元寺”。宋代依然为敕建寺院。招提寺地处闹市,芙蓉道楷不愿在嘈杂环境中修炼,便深入到五度山丛林,结草庵居住修度。居庵后面有一虎穴相伴。据宋人“野史笔记”记载:“芙蓉禅师道楷,始住洛中招提寺,倦于应接,乃入五度山,卓庵于虎穴之南。夜苦足冷,时虎方乳,楷取其两子以暖足。虎归不见其子,咆哮跳隙,声振林谷。有顷庵中,见其子在焉,瞪视楷良久。楷日:'吾不害尔子,以暖足耳!’虎衔其子,曳尾而去。”

身为禅宗大师,芙蓉道楷奉命供职,长住洛阳龙门山。此后南下,相到郢州(今湖北)的大阳山、随州的大洪山住持法事,宣扬曹洞宗风。游历所到之处,地方元老、知名公卿都以礼相待,敬请恭职。芙蓉道楷的禅宗地位得以举世公认,一时声震朝野。

3

1106年(崇宁五年),芙蓉道楷禅师63岁,宋徽宗下诏召入东京,住持十方净因禅院。他传法布道,为人谦和,不分缁素贵贱,均一视同仁,深受僧众欢迎。后又升任东京最大的天宁万寿寺住持,追随的弟子有百余人。

北宋开封府尹李孝寿亲王信奉禅宗,对芙蓉道楷道场讲法钦佩不已,认为这样的大师应该为朝廷服务,便上奏徽宗皇帝,推荐朝廷给道楷禅师封官晋爵。于是宋徽宗令内臣李孝寿携圣旨前往天宁寺,赐道楷禅师紫方袍一件,赐法号定照禅师,以此表达朝廷褒奖的美意。封号晋爵,这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荣华。但道楷神师却上表请辞,一方面对皇恩表示感谢,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有誓在先,并说了一通出家人不能接受名利的理念。

徽宗皇帝看到皇家恩赐遭到拒绝,又再一次降旨,坚决要道楷禅师接受任命赴职,可仍然被他拒绝。于是龙颜大怒,欲治他抗旨之罪,遂命令棘寺(大理寺,专管刑讼的机关)官员将其收监发落。大理寺指示负责的有司官员将芙蓉道楷禅师收监关押。抓捕道楷禅师时,开封城内僧众千余人追至府尹李寿庭下。李寿自觉惭愧,不敢出面审理,乃派两司官负责此案。按照大宋刑律,抗旨须受杖刑,不愿受杖刑者予以发配流放。审案的司官得知道楷禅师一向仁厚忠诚,仅仅是因为冒犯皇帝才被治罪,因此心生怜悯,希望道楷禅师能辩称自己有病,这样就可依刑律规定免于处罚。于是司官悄声提醒道楷禅师说:“长老,您年纪大了,身体虚弱,容貌憔悴,是否已经生病啊?”道楷禅师道:“平日有病,可是现在什么毛病也没有。”司官又解释说:“禅师您要是说自己有病,则可免除违抗圣旨的惩罚。”道楷禅师道:“无病就无病,我怎么能为免于惩罚而谎称有病而求脱罪呢?”司官无奈,征得道楷禅师选择,决定将其流放到山东淄州(今山东淄博)。

芙蓉道楷蔑视权贵,敢于抗拒宋徽宗的淫威,这在僧俗各界都赢得广泛称道。此事是芙蓉道楷在北宋社会政治舞台上的一次极精彩的亮相。发配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刑罚,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受刑,以此来维护社会统治秩序。芙蓉道楷是一代宗教精神领袖,深受朝野上下的崇拜。遣放临行之际,他淡然戴上刑具,走出开封,踏上发配之路。一路上,僧俗众人见道楷禅师仅仅是因不受皇帝封号奖赏而被治罪发落,在愤愤不平之际,也流下同情的眼泪。人们深感北宋王朝统治者的腐朽没落,钦佩道楷禅师对禅宗理念的精神执着,仰慕他敢于蔑视权贵的高风亮节,为其人格魅力所折服。途中自愿追随他的人络绎不绝,如同赶集一样。到山东淄州大云寺后,慕名前来从道楷禅师参学的人越来越多,他受到上至官吏下至士民的欢迎尊敬。两年之后,皇上收回成命,道楷禅师恢复了自由。

4

1111年(宋政和元年),67岁的道楷禅师离开流放地淄州,率弟子僧众一路南下。原计划到浙江天台山、雁荡山传法,当途经沂州时,地方官和家乡父老纷纷拜访,竭力挽留他回家乡修禅布道。有一流放沂州的京官刘奉世,与道楷禅师有着类似经历,他的诚心挽留和鼎力相助,对道楷禅师改变主意起了决定作用。刘奉世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因王安石变法牵连和受奸相蔡京的排挤打击,在政治舞台上三起三落,备受挫折。在大放平反后任端明殿学士,下放到地方任职。刘奉世信仰芙蓉道楷的禅宗教义,在沂州任职时,对到来的有着同样人生命运的道楷禅师非常关切。见地方僧众有挽留其归乡的强烈意愿,同时需要施舍一处结庵之地,他决定出手相助。得知道楷禅师的家乡芙蓉湖荒芜湿地价钱实惠,可供僧人垦荒种粮以自给自足,刘奉世便施舍俸金买下芙蓉湖田,赠予道楷禅师,用作僧人结庵和耕种之所。

刘奉世施俸金购湖田,在芙蓉山建成禅院兴化寺,在芙蓉河边建起成片庵舍供僧人居住。在道楷禅师住持下,结庵传法有了居所。不久,云游四方的衲子蜂拥而来,一时僧俗云集。宋代僧人通常自食其力,种地谋生,不向百姓化斋。芙蓉湖建寺庵之初,僧众云集,岁收不足,虽精打细算,斋饭仍渐成米汤。兴化寺僧众多时达300多人,后因饥馑难忍,仅剩下30余人。道楷门下的得意弟子有子淳、法成、惟照、元易、自觉、禧浦、齐琏、善秀、法灯等人,都曾在芙蓉兴化寺伴师父左右。其中丹霞子淳(1054-1117)和净因自觉(?-1119)法嗣著称于时,传世久远。

那时,芙蓉山周围湖水汇聚,南北弥漫百里。为增加寺院岁收,道楷禅师考察芙蓉湖地势和洪水流向,认为把芙蓉湖水引到泇河下泄,就可以得到数千顷良田。常平使派地方官前往禅师处受教,并规划如何治理水患。农闲之时,芙蓉道楷带领僧人和地方百姓开始了凿渠疏导湖水的劳作。僧众和民工自湖滩地沙窝(今卞庄街道沙窝村)处向西南挖通一条斜沟(今斜沟村附近),将芙蓉湖水引入泇河主道(今芦柞镇三合村)。湖水泄去,滩地现出,湖底淤地成了千顷良田。寺院将土地分给乡人耕种,所种庄稼都获得了丰收。周围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于是纷纷扶老携幼来芙蓉山施舍供献以感谢道楷,使寺院收入颇丰。在百姓的支援下,道楷禅师又带领众衲子兴建梵刹,装修更新楼宇。曹洞宗历经百年孤独,在道楷禅师的推动下进入中兴时代;芙蓉山寺院享有盛誉,成为佛教圣地。

1117年(政和七年)冬,宋徽宗为芙蓉山僧众题字“华严禅寺”。华严禅寺的匾额未能在芙蓉山寺久留,后被挂到芙蓉湖东北石梁山前的佛寺。寺址所在村今称华岩寺。

5

公元1118年(政和八年),芙蓉道楷病重,感到时日不长,怀着佛家对轮回的涅槃重生,留下一首令后人叹为观止的《辞世偶》:

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

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

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道楷禅师认为,一个人的贵践寿夭,是由“业力”所决定的,而“业力”的展开,则是通过“因缘”来表现。“因缘”一了,一切都了。而对天堂和地狱的藐视,真是与世间人情大相违背,世人们趋吉避免犹恐不及,哪里敢说这样一类的大话呢!神师之所以敢说,是因为有个高于天堂的“三界外”的存在,而六道轮国之地,地狱天堂佛士他们都能无拘束的来来去去,他们当然会“坦然无怖于生死”了。芙蓉道楷临终留偈,表现出对生命来去的一种自由潇洒的风度,的确令红尘中人惊讶不已。

五月十四日,芙蓉道楷禅师沐浴更衣,吉样示寂,安然坐化,享年76岁。十六日,遗体火化,收灵骨。秋九月十五日,在芙蓉山下泇河屯田之处建塔供奉。现存原址的《宋芙蓉楷禅师塔铭》碑刻留下道楷禅师的人生经历。

1125年(宣和七年),金军南下,开封被围,北宋政权岌岌可危。为逃避战争劫难,道楷禅师的法嗣弟子将其灵骨迁至湖北随州大洪山之阳,并建起佛塔,上面铭刻着崔道楷一生的经历。出土于洪山寺的芙蓉道楷墓志铭也记载有禅师的人生经历。

6

在中国水利史中,载有芙蓉道楷带领僧众治水的事迹。明清时期,芙蓉湖区曾以盛产琅琊稻米而载入史志。千年过去,如今古芙蓉湖区已成为鲁南菜园,其部分已被辟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而“下湖干活”仍是这里农民下地劳作的传统用语。

1987年8月29日,日本驹泽大学石井修道教授率佛教史迹参观团一行27人,来芙蓉道楷故乡和修禅圣地芙蓉山遗址拜渴寻迹,并带来有关芙蓉禅师的珍贵史料。驹泽大学是日本曹洞宗所设立的大学,位于东京都世田谷区驹泽。

芙蓉道楷的袈裟经过传承,于1127年传于日本僧人道元并被其带回日本。现仍收藏于日本丰后泉福寺内,成为日本僧俗顶礼膜拜的圣物。

农历五月十四日是芙蓉道楷圆寂的日子,每年都有曹洞宗再传弟子为其举办佛法道场。今年是芙蓉道楷涅槃九百年祭典,将会有更多的僧众居士参加这项纪念活动。(作者简介:穆振昂,山东兰陵县人,大学文化。先后在乡镇、县政府、农业局、水产局、县委党史研究室任职。现为山东大学兰陵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兰陵近代革命研究》《古道兰陵》《风烟兰陵》。)

再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凤凰山的新闻:

凤凰山事件是事实还是骗局,从孟照国描述来看,后者可能性更大

作者: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凤凰山事件”是中国三大UFO悬案之一,另外两件分别是贵阳"空中怪车事件"和"黄延秋事件",这个三案例中,空中怪车事件因存在“作案现场”,有大量的视频以及照片证据,因此对于事件的发生没有任何疑问,但“凤凰山事件”和“黄延秋事件”则存在大量的描述性证据,可信度相对较低,但因存在和女外星人OOXX的情节,使得这个事件的关注度经久不衰!

很多知道凤凰山事件的朋友也只是模模糊糊了解孟照国接触了女外星人,但其中的过程并不甚了解,我们简单做个回顾:

  • 1994年6月,黑龙江五常市山河屯当地村民多次反映在红旗林场附近目击到有发光物,初期他们以为是飞机坠落,都跑过去看了,孟照国也是其中之一。

  • 十几天后好奇心比较大的孟照国和李洪海前往事发地再次围观,接近了降落的一个蝌蚪状发光物,但在接近时被“电击”,眼镜剧痛而被迫逃离。

  • 两人逃回后向林场工会主席报告,三天后带领了一行30人前往查看,接近飞行物观察时手拿望远镜查看时突然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事后他回忆说看到一个外星生物手拿一个装置朝他发射了某种光线。此后孟照国断断续续半昏迷与梦游状态持续一个月之久!

到现在为止凤凰山孟照国事件中的劲爆情节,都是在这半昏迷与梦游状态中发生的!种花家统计了下,大概有如下关键过程:

  • 孟照国描述在昏迷期间见到一位女外星人,身高约3M,六根手指,与人类似,但眼睛很大,全身衣着只露头和下体。

  • 外星人出现在孟照国家中时,只有他能看到;

  • 女外星人屡次要和他强行发生关系,他大喊大叫手脚乱动就是因为反抗;

  • 但某个晚上被女外星人得逞,持续时间40分钟;

  • 孟照国腿部被一枪型物体注射;

  • 几天后又有一次被女外星人得逞;

  • 此后在没有见到这个女外星人;

自始至终都是在他家中发生,并不是很多资料中描述的在山上,这个情节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孟照国以此还经受住了测谎仪的考验,但这就是真的吗?我们继续来围观孟照国描述的外星人。

某日有两个男性外星人穿墙而入带走了他,进入了一个基地,看到了此前见到一致的数十架飞行器,孟照国在其中一架飞行器中见到了外星人的首领并被告知他们来地球的目的:

  • 一是了解研究地球;

  • 二是躲避彗星撞击木星;

  • 三是告诉人类不要再浪费力气进行战争,应该关注保护环境

孟照国还问了那名女外星人的去向,被告知未来还能见到她,并且他的孩子将在60年后诞生在外星。之后他亲眼目睹了慧木相撞的场景,完成后被送回家。

此后孟照国苏醒,发现腿部瘙痒并有胶状物,他撕下放置于桌上,结果被他老婆打扫时清理,此案唯一实体证据也消失!

如果大家了解UFO接触史的话,应该会发现这个过程似乎很熟悉,很多描述方式与外星人的目的都和乔治·亚当斯基的接触案件非常类似,当年UFO神棍乔治·亚当斯基描述和金星人接触,其中的一个关键是希望地球和平,希望他告知全地球人类。

乔治·亚当斯基

再来简单分析下,孟照国时间的几个疑点:

  • 自始至终没有实体证据,都是描述

  • 从发现UFO到带队去查看,前后数十天,为什么没有向上报告?

  • 最关键的情节是半昏迷与“梦游”状态下发生的!

这是从表面上来看问题的几个疑点,但真正暴露这个事实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隐藏在背后的一些因素:

  1. 躲避彗木相撞需要到地球?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为什么有躲避?

  2. 忠告地球人要和平,为什么要和孟照国这根葱说?

  3. 生殖隔离,即使在地球上的人和猩猩之间就已经产生,女外星人就能和孟照国生子?

当地公安局有参与此事调查,尽管案件有些似有似无的证据,但情节太过离奇且证据严重不足,最后不了了之。

凤凰山事件后续:孟照国在2003年时通过了测谎仪的测试,但也有专家认为过测谎仪并不代表他说的就是真的,因为妄想症严重患者同样可以通过测谎仪,因为他们认为脑子中想象的世界就是真的,而现实世界却可能只是一个在他脑海中存在的世界!

另外孟照国在事件后数次叙述中的部分数字不一样

本文开头也说明了,按理来说凤凰山事件完全称不上中国三大UFO悬案之一,比起贵阳空中怪车事件来,证据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上,另一个黄延秋事件则由于时间久远,也是纯叙述性证据,也难以位列三大悬案,也不如武汉东湖磨山树倒之谜来得更直接、暴力!

凤凰山事件后当地已经成了一个景区,当然生意如何我们先不论,至少是有了一个故事,导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油加醋一番,而孟照国也因此得以成了一个名人,至于什么外星人或者事件的逻辑顺序,似乎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里面的情节太过离奇,如果你信了,种花家希望你能赢,但是你相信吗?

文章结束了,你觉得怎么样?可以划到最下方留言,留言区也会有精彩,我一般都会回复每条留言,和大家互动。

不留言也没事,点个赞和再看,随手转发一下,是一种美德,也算是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感谢!

如果不关注也不转发,总感觉少点什么,应该是文章还没读完……

(本文作者信息:孟子曰凡事需知曉,原名孟繁曉,字不凡,號巨隐、二蟲閑者、刀筆吏隸,孟子七十四代孫,今臨沂蘭陵人,長居雲中書房。好讀書不求甚解,喜舞文弄墨聊以自娛,難經世何濟用?尤嗜紫砂、盆景、奇石、硯臺(石見吉室)之類耳。或有拙作,多刊於微信公眾號“沂蒙那些人和事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