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算幸运,贝多芬刚刚来到维也纳打拼的时候,作为“维漂一族”,有幸拜当时的维也纳古典一哥海顿为师。按理来说,江湖老大收了你做弟子,那你还不好好学个一招半式,然后老师再推荐你一下,你不转眼就红了?可是贝多芬非常叛逆,他觉得海顿教的都是套路,都是老八股。所以当时海顿给贝多芬布置的作曲作业,贝多芬不屑于自己做,花钱雇了抢手写作业搪塞海顿。后来,当然就被扫地出门了。但是海顿人还是不错的。所以后来贝多芬大概二十八九岁,以三首钢琴三重奏出道时,海顿欣然接受了邀请。不过即使在海顿看来,贝多芬的创意也超出了维也纳人的欣赏品味。所以你看,贝多芬初出茅庐的时候,就不断在向传统挑战,在打传统的脸。比方说贝多芬的《C 大调第一交响曲》,按理来说,既然是 C 大调第一交响曲,那它第一个音从套路上来讲,就一定要是 C 大调。因为,这样才算是自报家门,要先讲清楚自己的立意,然后我再慢慢展开。可贝多芬偏偏不,一开始先来了一个属和弦。这就像一个议论文,你不说论点,还先上来问我一句,这就很有创意,也让维也纳的听众感到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