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任何领域的高手,你都必须在这2点上下大功夫

借鉴的背后既包括系统的学习也涵盖使用互联网、拆解和分析问题、建立问题框架的能力;总结的背后是自我批判、概括能力、分类概念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取都不易,这里面的每一点都涉及到复杂和艰苦的努力!

没有企业和人可以仅仅靠显性知识就具备竞争优势,因为既然显性了就是大家都可以获取,不具备独特性。

所以要想成为高手和专家,无论你做什么岗位,都要去干活解决问题,只有干活才能创造价值。为何你通宵学习,还是成不了高手?

这个干活包括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参与大大小小不同的项目还有你的日常工作。

但为什么同样是干活,有的人干的特别别扭、费劲却效果不彰,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样是干活,有的人却能从工作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成长,有的人却成了只会干活的“操作工”。

如何将属于你的任务和项目做的高效、快捷而且不那么费力;如何在干完同样的活的情况,还能比别人长进更大一些?

高手一定不是突然牛起来的,在成为真正高手的过程中,他们无非在以下2点上比较牛。

借鉴

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从头搞定是很傻的想法,会借鉴是一种能力。只有借鉴别人,你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的又快又好!

最傻的干活方式是什么都自己做,每次都重起炉灶从头再来,认为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能力并有成就感,岂不知这是最傻的做事方式。

整个人类的历史,无论哪个领域和活动,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进步的,如果都要自己做,你应该现在去刀耕火种先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在干活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这个任务一定有人做过,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同事、朋友,也可能是世界上你不认识的人。很早之前,人们大抵只能借鉴自己身边的人:亲人、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后来有了媒体书籍,人们可以借鉴前人同行,但都效率不高。有了互联网以后,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借鉴全世界的更好的方式(前提是你会用这些工具:书籍、杂志、互联网)。

与你工作越类似,可借鉴的几率越高,成本越低。所以理想的情况是借鉴同岗位、同工作类型的前辈们的方法论,了解他们的错误并避免自己重蹈覆辙,这样是最聪明的工作方式,当然这有个前提是该机构很好的知识传承和知识管理实践,否则你想借鉴但成本太高,亦会放弃。

还有一种情况,你服务机构的完成该任务的方式相比外部是落后的,其他机构或者领域有更有效的方式,那要考虑效率和创新的关系:如果时间足够,就做到更好,因为借鉴外部的会有一个向内部转化的成本问题;如果追求效率,就涛声依旧的做法,只要不影响根本性的问题即可。

总结

干完活才是长进的开始,如果你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最后就会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工”。要想长进,必须既会干活,又能超越干活,还要学会指导别人干活!

为什么有人做同样的事情做了一辈子,也没有成为专家,在高手眼里还是新手或者入门级?

就是欠缺了总结、提炼抽象的过程。你可以发现高手做的事情可能并不是最多的,但他一定是长进最快的,因为它不仅仅是干完活、完成任务,而是比大部分人往前走了一小步:抽取、抽象任务和项目的规律性,不仅会做还知道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如何做、这些做事的方法可以提炼成模板、模型、框架,甚至可以做成相应的工具和产品。

随着人工智能能力的增强,未来许多做重复性工作的岗位会被替代,这就对个体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抽象思考、总揽全局、更深入的理解用户需求等方面的能力成为必须。但不幸的是,中国教育下培养出来的人们,大部分不擅长处理抽象的事物,不擅长形而上的推理与思辨。

总结提炼的能力是每个知识工作者必须训练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也没什么捷径:首先是意识,要有完成任务才是学习开始的认知;第二是不断的去尝试,刚开始总结提炼时甚至不会做,或者提炼出来的东西也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这都没关系,可以跟其他人的总结提炼去比对,分析自己差在哪里:是问题界定、是概念能力还是思维的全面性?

随着总结能力的提升,总结的结果就会成为你下次做类似事情的指导,也会成为你带团队、教会别人的原料,你的个人能力也随着提升!

不干活不成,但仅会干活的人会沦落为“机器”,没有人会认为一个机器需要升职和涨工资。所以,要干活,更要通过总结提炼超越干活!

总结一下:

之前写过任何领域的高手,到最后都是在这2点上很牛,没有例外!描述的是高手和专家的结果:即任何领域的高手在知识和思维上都有过人之处,远超普通人很多。

本文则是从成为高手的过程入手来说,核心在于借鉴和总结这两点。借鉴的背后既包括系统的学习也涵盖使用互联网、拆解和分析问题、建立问题框架的能力;总结的背后是概括能力、概念能力、自我批判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取都不易,这里面的每一点都涉及到复杂和艰苦的努力,需要不断的去做去反思去实践,需要名师的指导和提点,需要你能够在看不到曙光的时候仍然信心百倍的坚持,需要你在绝望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