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提出的季汉“上庸奇谋”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魏延在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前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但鲜为人知的是,诸葛武侯的接班人、季汉大将军蒋琬曾为了北伐曹魏提出过“上庸奇谋”。那么蒋琬的“上庸奇谋”究竟是什么呢?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武侯薨逝于五丈原,刘禅则按照诸葛武侯的遗令任命蒋琬为尚书令(后升为大将军)、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录尚书事,成为诸葛武侯后的第二任季汉执政者。

凭借优秀的才能和人品,蒋琬在执政后领导季汉度过了因为诸葛武侯去世而出现的人心惶惶,季汉基本重回正轨。在内部稳定后,蒋琬决定完成昭烈帝与诸葛武侯的遗愿,出兵北伐曹魏,兴复汉室。

作为诸葛武侯五次北伐的参与者之一,蒋琬认为诸葛武侯北伐无功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艰险(特别是没有水运)导致的补给困难。蒋琬试图开辟一条新的北伐路线,以此解决北伐大军补给困难的问题。

于是蒋琬提出了“上庸奇谋”,即沿汉水、沔水东下进攻曹魏的上庸、魏兴。蒋琬认为“上庸奇谋”有两个优势:一是汉水、沔水的水运可以解决补给困难;二是上庸、魏兴靠近荆州,能与东吴联合作战。

然而“上庸奇谋”却遭到了包括费祎、姜维在内的季汉朝臣激烈反对,不死心的蒋琬还是进驻汉中准备。但就在这时,蒋琬得了重病,“上庸奇谋”就此搁置。直到季汉灭亡,“上庸奇谋”都无人再谈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