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原国画山水名家欣赏
丁宁原
1957年,十八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受教于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诸先生。自大学二年级起,丁宁原以其坚实的绘画基础,独到的捕捉生活亮点的能力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称道。1959年底他随全班同学一起到黄河工地体验生活,参加了著名的《腰斩黄河写生画展》的创作,作品在北京展出,引起巨大轰动,随即作品入选了1960年全国美展,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五年级分专业后,他便专心研究中国绘画。在于希宁等先生的严格教诲和悉心指导下,他在工笔画、写意画、古典诗词、篆刻书法等课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优秀的理论基础加五年的正规训练,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于1964年创作的《假日》、《出工》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使他在美术界崭露头角。1966年,丁宁原创作的工笔组画《重见光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人民日报》曾以整版予以刊登,这幅作品是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展现代题材的成功尝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丁宁原的画总是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他开始学习创作就把眼光投入了生活,大自然清新美好的特质感染着他创作的灵魂。70年代对他来说,是有着转折意义的时期,这期间他被借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为了创作《渔岛怒潮》,出版社组织作者到胶东渔岛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由此丁宁原和海岛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当他来到海岛,看到了渔船、礁石、海草、渔舍、海鸟……这一切在丁宁原的眼里都是全新的感受,他被震动了,强烈的创作灵感,使他赋予了它们最有活力的生命,连续创作了《成山渔家》、《龙须渔归》、《搓山细雨》、《渔家春早》等作品,看着这些作品,每一幅画面都是那么恬静纯美,可以想象着纯朴的渔家人过着怎样安静祥和的生活,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
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是丁宁原作品的主题,正因为如此,他的画才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品味他的画,处处流露着作者的真性情,让我们感悟着“真、善、美”的真谛。我想,只有用心做的艺术,才会流传久远,而丁宁原的作品就是这种艺术。
丁宁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