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篇丨公共管理择校指南(修订版)
写在前面
作为一家之言,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对公共管理学院进行粗略划分的方式。
如前所述,公共管理是一个宏大的学科,学科研究对象也无所不包。根据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以看到,基本上公共管理排名前列的都是985院校,紧随其后的是211院校,很少出现普通院校杀出黑马的情况。
这次我们不满足于单单对各个院校进行自己排名,并挖掘出可以低分捡漏好学校的机会,而是试图给一个决策框架和逻辑,给各种希望就读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对应的建议。

公共管理类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A档
明确奔着就业去,且分数能够上985的学生,我们的建议很简单,按不同学校对应的分数,由高到低去报考985院校,按学校的知名程度和就业地域报考即可。对于你们,学科之间的优劣之分没有意义。
对于有意愿进一步深造的同学,下面的内容是专门为你们写的,对于985、211和普通师范院校都适用,仅需根据自己的分数在对应的档次中进行选择即可。
我们认为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四种方向:第一种是经济学方向,这是一种通行又强劲的范式,堂堂之阵,赫赫之师;第二种是管理学方向,这是一种研究对象较为抽象的途径;第三种是政治学方向,对政府和公共事务的研究必然跟政治密切相关;第四种是法学方向,强调主权,宪法,行政法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进一步地,我们提出一种对公共管理院校进行分类的方法。我们将公共管理类院校按如下方法划分:中国式的和西方式的、创新型的和传统型的。
由于是中国院校,首先把西方的创新的这种组合剔除我们的讨论范围——离我们太远,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现实上,对我们影响有限,也不会出现在中国的院校类型里。于是剩下了三种组合,中国的创新的、西方的传统的、中国的传统的。
对应于上述方向,粗略说来,中国式创新型院校往往采用涉及经济学的师资和研究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西方式的传统型院校往往采用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师资和研究方法,而中国式的传统型往往只用政治学和法学的师资和研究方法。
如何判断是否是中国式还是西方式的呢?看这个学校有没有结合中国特色。如何判断是创新型还是传统型?看这个学校有没有进行具体学科领域的中观研究。
我们认为,对于学科的发展趋势而言,对于优先考虑的发展方向而言,一个可能的排序是,中国式的创新型院校,先于西方式的传统型院校,先于中国式的传统型院校。如果将来中国公共管理领域能够出能跟其他学科一较短长的国际意义上的学术大师,那出自中国式的创新型院校的希望最大。
举例说明,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排行榜上,公共管理A+档的学校只有人大和清华。我们也完全同意这个判断。虽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少会出现人大公管和清华公管选择哪种的情况,我们还是以此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对不同的公共管理院校进行划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国际化程度全国最高,几乎一半以上的老师都是名校海归博士,还拥有全国第二豪华的学院顾问委员会(第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但是总体而言,其研究方向还是偏向西方式,不仅体现在发表的很多是外国期刊,包括题目也是宏观型的国际政治比较、宏观的产业政策探讨、公共政策和政府关系等传统的西方公共管理议题。因此,可以归纳为西方式传统型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的师资可谓极其全面且具有本土特色,其兼职教师里不仅有对中国现实理解最为透彻的一批技术型官员和学术巨擘,在全职的师资配备上,也有足够多的海归。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本土985名校,房地产、金融、经济、财政、卫生管理、应急管理等兼具实践经验(担任过或兼职社会职务)和理论水平的专家学者,简直将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一网打尽。
并且其研究主题和方向,都是紧贴中国现实的,由于高度细分和专业化的复合人才背景加持,使得人大公管有能力进行扎实的中观研究,而非大而无当泛泛而谈,或不辨轻重缺乏流于细碎。同样的学校还有被评为B+的南开大学。具体的这种类型的学者可以参看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郁俊莉教授和陆军教授。


在这里,不得不浓墨重彩地提一笔南京农业大学,一所农业类的211院校,居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排行榜上,仅次于人大、清华和北大,这简直就是对于够得着211门槛的学生们的学术胜地,如果希望进一步的在公共管理领域深造,放弃本科的一部分名校光环,包括南京农业一定是不二之选。
南京农业大学以土地管理、城市资源与环规为立院之本,其师资的研究方向大都满足聚焦、重要、踏实、实用与中国特色的几重要求。中国特色是什么?至少包括房地产、土地、三农,而这些正是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主要研究对象。无论对于深造还是学习本领就业,这种端正的学风对于学生都大有裨益,因此,南京农业大学以211之姿,可以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中国式创新型公共管理院校。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式传统型公共管理院校,以往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不满和成见大都来源于此,虽然多少有失公允,但是相比于中国式创新型、西方式传统型的院校来说,这类院校在学科革新、师资力量上确实还有很大差距。在这里就不多做点名,同学们可以依照本文所列举的例子,分别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估排行榜的结果,分别去搜索自己分数对应水平的院校,去官网参看它们的师资、院系设置和研究方向即可。


公共管理类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B档
之所以不再一一梳理,这是因为公共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社科专业,水平排名基本上跟院校综合实力高度相关,基本上无漏可拣。上面附上了公共管理第四轮学科评估中B档的院校,基本上都是要求高过一本线七十到一百多分左右的院校。
因此,实事求是的说,公共管理类还是一个很烧分的“贵族”专业:除非成绩能上优秀的985,否则公共管理专业没给成绩一般的学生留余地,也没让高分考生觉得有太大回报。
因此,对于分数在刚过一本线及以下的考生,我们并不建议报考公共管理类专业,因为这意味着你将在毕业后以没有太大竞争力的身份就业,或者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共管理类考研,且基本上很难考上985或知名211院校。
对于少数分数线在一本线上50分左右值得推荐的院校,大致都是公共管理学科结合本校特色优势专业,在具体某领域的中观研究有所建树的结果。虽然这些专业往往在学校里被安排在公共管理学院,但是按学科划分,很多专业其实并不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土地管理;华中农业大学的土地管理、房地产经济与工程管理;华南师范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同学们在按学科排名进行筛查时,要注意低分院校的公共管理专业,是否有和自己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如果有,则无需囿于是否属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推荐报考;如果没有,则只是与低分相匹配,并不推荐。
要点总结:
1.公共管理学院,人大第一,几无争议;
2. 公共管理学院有明显的高分偏好,最适合能上一流985的同学,不推荐成绩一般的同学报考;
3. 能否做创新式的中国本土的中观研究,是判断院校在公共管理学科水平的重要因素。
下期预告: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就业情况,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