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育儿:00后自制火箭发射成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培养这项能力赶超天才┃琼琚

作者┃琼琚  朗读┃大云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1

超「硬核」,00后大学生自制火箭并发射成功。

前几日,一段自制火箭成功发射的视频,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B站)上火了。这段8分钟的视频完整展现了一枚火箭从设计,组装,并最终发射和回收的全过程。

自制火箭不仅仅是看起来「唬人」,实际上,也真的很有含金量。制作者刘上介绍说,他设计的火箭TVC(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在民间火箭爱好者的圈子里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刘上的自制火箭,甚至得到了国外知名火箭爱好者BPS.Space好评:“不可思议,这是非凡的作品。”

刘上,南航大一学生,专业航空航天工程。早在15岁时,他就制造发射过火箭,并自制了能从1600米高空航拍的无人机。

刘上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

自制火箭登上微博热搜后,高赞网友留言说:“同校同学,别人在制火箭,而我还在为期末考试发愁。”

还有网友说:“我学了四年只会做个课设”

众多网友纷纷对照自己后留言,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学校或同样的专业,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刘上主要得益于他的创造力。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洛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如何朝向新的道路?培养创造力是核心。

爱德华·波诺说:“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创造力,就没有发展,而拥有创造力的孩子,必然拥有璀璨的未来。

2

什么是创造力?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理查德·福斯特认为:创造力指的是连接过去从未被连接的理念,创造力是一种可能的新想法、新观念。

伟大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显现出惊人的思维创新能力。

小高斯6岁的时候,数学老师有一次勃然大怒,全班同学被留堂罚做功课。老师让每个学生从1加到100,谁算出正确答案,才可以放学回家。

学生们一听,纷纷拿出纸笔,急急忙忙开始演算。只有高斯不疾不徐,双手支着脑袋,一脸沉思状。老师踱到高斯身边,提醒他抓紧时间。

老师刚提醒完高斯,他就骄傲地回答道:“老师,我算出来了,答案是5050。”老师吃惊地问高斯怎么计算出来的。

高斯边演算,边讲:“从1到100一共是100个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以此类推,50加51,等于101,一共是50个101。用101乘以50,就是从1加到100的总和了。”

创造力强的孩子,遇到问题,能够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积极思考,寻找一条快捷的,创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是拥有突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小高斯最终成为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发现了诸多数学理论成果。

理查德·福斯特说:“创造力是改变的根源。”

拥有创造力的孩子,未来意味着改变进步发展,而没有创造力的孩子,思维固化僵硬,无法迸发出新思想新观念。

知乎上有网友求助说,读研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创造力,很痛苦。 

没有创造力,人生只能平凡且中规中矩,无法迸发出生命的精彩。

拥有创造力,必定拥有美好而又精彩的未来。

3

美国作家艾伦·甘尼特在《创造力曲线》一书中指出:创造力并不是天才专属,创造力是可以学习得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01

家庭是培养孩子

创造力的土壤

「火箭男孩」刘上初中的时候,接触了「科技论坛」,迷上了自制火箭和无人机。

曾经有一次,刘上为了做实验,差点把家烧了。可即使这样,刘上的父母也没有反对他继续造火箭。

刘上直言,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才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火箭中。

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说:“小孩子天生有创造力。”

而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尊重和支持,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同事小文前几天跟我们分享了她女儿「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小文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兴高采烈地跟妈妈说:“妈妈,我要写书,我打算以后当一名作家。”小文撇撇嘴说道:“你先把你的语文成绩搞好再说吧。”

可以想象,小文一句话就把女儿浇了个透心凉。

家庭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土壤。 

有多少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以自己的经验预判孩子的未来,最终扼杀了孩子无数创意的小火苗。

而父母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将迸发出夺目的创造力。

02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先有敢想,才有敢做

《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这个故事本来是以小猪的视角来讲述的,但美国作家乔恩·谢斯卡以独特的思维方式重新改写了这篇经典童话。

在谢斯卡改写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他灵活的转变了观点和角度,将狼和猪改头换面,铺陈出合理的情节。

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思维的灵活性,即对相同的事物做出多种不同的解释。

亲子阅读时,父母可以启发孩子站在其他角色的角度来思考一下;玩益智玩具时,不拘泥于说明书上的玩法,让孩子自由发挥。

对于任何一件新事物,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标准答案,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探索多种答案,既然孩子弄错了,肯定孩子的探索过程。

03

敢想之后,必须落实到敢做

记得前一段时间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曹原吗?一天两登全球顶级科学期刊《自然》,他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曹原的中学老师回忆说,曹原动手能力极强,在学校和家里各有一个实验室。

曹原在麻省理工的导师评价曹原说,曹原的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很多父母吐槽孩子是破坏狂,家里任何东西都想拆开来看一看。其实,在父母看来是破坏的行为,正说明孩子的动手能力强。

在安全的边界内,父母允许孩子自由的探索,允许孩子拆解玩具,小电器等等。

多带孩子去科技馆走一走,多搜索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带领孩子一起做。比如:和孩子一起体验造纸术。

同时,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可显著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4

发明家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曾经说过: “创造力很重要,因为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多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更富有创造力的人来解决它们。”

创造力,小则解决实际的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大则推动社会的进步,让未来世界更加璀璨。

每一个孩子天生富有创造力,家长的支持就是创造力生长的温床。鼓励孩子多探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多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答案,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终将收获一个创造力非凡,前程似锦的孩子。

作者:琼琚,读过100本心理学著作和育儿书籍,用文字分享、记录育儿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