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这个孩子考砸了,我必须说说这5个真相
作者:刘娜
来源:闲时花开

6月8日,高考结束。
晚上10点多,有个考生给我发来微信,说感觉自己考砸了,语文作文貌似写跑题了,数学最后一道大题也没有做出来。
因为自我感觉第一天的两门考得特别差,所以第二天的理综和英语,也没发挥好。
“第一天考完,晚上迷迷糊糊只睡了三四个小时。第二天考理综时,脑子是一盆浆糊,我给自己一个劲儿做心理建设,才坚持下来。英语本来是我最拿手的,但感觉也考砸了。”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得到,这个孩子内心的忐忑和绝望。

他是来自县城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父母的骄傲。
他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他高二时父亲患了场大病,一直出入医院治疗,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康复回单位上班。
他母亲非常坚强,带着他父亲四处求医,从来没有在这个孩子面前说过一句丧气话。
“你安心学习,这点小事,妈能对付。”
这是他母亲最爱说的一句话。
这孩子懂事,知道父母在强撑,只为盼他一心一意把书读好。
但懂事的孩子,心思都重,因为太体谅父母,难免自我施压过重。
他学习好,平常成绩都是年级前20名,正常发挥考个985,完全没问题。
但因为心理压力大,高考时碰到陌生的题型,难免出现应激障碍,在愧疚感和负罪感的强迫下,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怨憎中。

我当年高考时,就是这样。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这个孩子,或者这一类孩子。
我给这个孩子回复:“你就是当年的我,我当年也考砸了,你看我,现在咋样?”
他回复说:“我们老师也是你的粉丝,是她推荐我们关注你的,你是老师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
看到这个回复,我释然了:
这孩子没事了。
他的恐惧被看见了,他的处境被理解了,他通过我的现在,也在心怀期待中,看见了自己可以期许的未来了。
我答应这个孩子,在高考结束的第一天,给他,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孩子,专门写篇文章。
我不是高考成绩很好的人,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
恰恰因为我考了普通的成绩,上了普通的学校,拥有了普通的人生,我这样的普通人,才代表大多数,才更具有普遍性。
我是1999年参加高考的,转眼间,都22年过去了。
人生的诸多大事,在经历的那一刻,觉得如此寻常。
经过时间沉淀和阅历解读后,回过头来,才会慢慢发现,那些看似寻常的时刻,悄然暗藏着深意,已然改变了命运。
作为一个被高考改命的普通人,我站在40岁的门槛上,很想和刚刚参加完考试的孩子,分享这样5个真相——
1.
高考后,你会发现,
我们都是平凡的大多数。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也是一场成人入场券:
18岁的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也来到了成人世界。
青春年少时,因为知之甚少,不少孩子会在自负和叛逆中,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上帝的宠儿,是传奇的化身,难免产生“老子天下第一”的错觉。
一头扎进成年人的世界后,趾高气昂的年轻人,会在现实的一顿顿暴揍里,发现这样的真相:
原来,我终将是平凡的大多数。

这也是高考诠释的第一个成人物语:
大多数人的成绩,都是一般的。
这是概率和事实,早点接受,有利于内心的安宁,也便于在平和的接受中,做好下一步的打算。
我们国家每年参加高考的有1000多万人,而985大学录取的,只有15万到16万。
接受考上清华北大的只是少数,接受自己是平凡的大多数,这不是消极和堕落,而是宽容和接纳。
因为——
2.
高考更像是一道分水岭,
是用来分层的。
高考考得好,考得不好,差距大不大?
大。
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首先,就算你高考考得不好,但只要有学上,你又肯努力,还可以通过考研考博,杀回你梦想的大学。
其次,把高考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放到人生的长河中来看,它更像是一场隐喻:
参加完这场万众瞩目的考试后,接下来的人生,才是无人旁观的硬仗。
工作,恋爱,结婚,生存,养育,修行……
这些不用考试,却比考试更难。

以我个人的理解,相比考上985,还是考上一般大学,高考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用来分层的:
参加完高考读大学的人,和高考后和大学无缘的人。
而读过大学和没有读过大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读过大学的人,会在4年的教育时光里,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这样的你,在余生的诸多重要关口上,会有不一样的抉择和体悟。
而从此和大学失之交臂的人,会被涮到另外一个跑道上。
因没有学历和文凭,在相对低的地点上,过相对苦的人生。
千万别和我说什么“博士毕业月薪5000,高中毕业月薪5万”这样的极端个案。
还是那句话:
看问题,不要瞄准幸运者偏差,而是要看整个群体里,大多数人的群像。
博士这个群体的命运,整体比高中毕业的好太多。
拿特殊个案否定整个群体,是一种脱离概率的偏激。
所以,参加完高考的孩子,只要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有条件上,那就一定要去读。
多年后,你会在成长的馈赠里,发现高考和大学在生命中的深意。
这里面,还有一个需要掰扯的问题——
3.
高考很重要,
但没有生活本身重要。
人没有执念,将一事无成。
人陷入执念,将面目狰狞。
执着没有错,但过分执着,就会在加大沉没成本中,陷入疯癫。
比如,广西有个贫困家庭的考生,考了12年,已经33岁,今年还在参加高考。
父亲病逝,家境贫寒,他自己也陷入绝望,不娶亲,不结婚,不工作,一直考考考……
这种范进中举式的偏执,不值得推崇和效仿。

高考是重要的,但它终究是我们人生的一场考试。
它的重要性,不能也不该超越我们的人生。
如果考试失败,家庭条件又不允许,就没必要陷入“我一定要考上XX大学”的偏执里,考穷了家庭,考坏了自己。
如果没有学上,赶紧谋生,也不是坏事。
只要肯努力,能吃苦,不怕累,走正道,就算当个骑手,或开个滴滴,先把家撑起来,先让自己活下去。
不管是高考、考硕还是考博,都是如此。
不要为了考试和脸面,白白浪费掉整个人生。
有些时候,先活下来,往前走,边走边找路,也是幸存者的智慧。
一个大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先接受命运发的那张牌,然后在借势借力中,把它打成自己的王炸。
因为,相比高考——
4.
高考最重要的意义,
是找到真实的自己。
站在40岁的门槛上,回首往事,我发现我的命运,在高考时就已经写好了版本:
我高考时,考得最好的是语文。
因为语文好,作文也好,大学时,学历史的我,走上了写作码字的道路,并在大学毕业后,如愿到报社上班,走上了写字为生的道路。
直到今天。

我高考时,之所以没考好,和我的心理素质差有很大关系。
因为成长中的自卑和拧巴,导致我心里郁结太多创伤,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为了让自己从拧巴中走出来,我在工作多年、结婚生子后,去学习了心理学。
我治愈的第一个人,是我自己。
如今,我靠写作谋生,也走在心理治疗的路上。
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没有高考,如果不是读了大学,我又怎么可能拥有今天的一切。
但我人生的走向,在高考时就埋下了伏笔。
所以,高考最重要的意义,是打开一扇大门,带领你去发现自己的热爱,并不断锤炼,去察觉自己的短板,并勇敢正视。
高考不是目的,但通过高考,你如何看待自己,并在不断摔跟头又不断站起的努力中,如何重塑自己,是生命自带的深意。
而这中间,我们每个人都要看见——
5.
高考不是终点,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出现这样两类新闻:
一类是,985大学的学生,因为缺课太多,考试挂科太多,而被劝退。
一类是,XX学校的大学生,身患抑郁症,自杀身亡。
这两类新闻,都以悲剧的方式,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相比考上大学,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拥有终身学习力。
终身学习力,一是葆有内心的热爱,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管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都要读书,思考,体悟,行动,实践。
而不是,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从此堕落,厌恶学习。
二是踏上修行之路,看见自己的残缺,接纳自我的缺陷,抚慰内心的创伤,抛却外在的审判,学会自我珍贵,自我和解。
而不是,始终活在分裂和对抗、伤害和偏执里。
愿我们的孩子,走过高考后,仍心怀好奇和热望,敢于探索更多未知的区域;仍不断成长和修行,觅得更深层次的自己,看见更加立体的世界。
身体强壮,灵魂晴朗,内心有光,走在路上。
这才是高考留给每个人的礼物,也是挺过高考的每个孩子,都该看见的真相。

我是娜姐。
高考结束了,愿这篇谈高考心理建设的文章,对孩子们有一点帮助。
走过高考的孩子,欢迎来到成人世界。
加油。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闲时花开: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