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观止│这一战因何成为合肥地区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范例
相关推荐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鄂州人物谢司农
谢司农 谢司农,胡林新安人,早年以教私整闻名乡里.1938年鄂城沦陷,面对日寇的残暴,谢司农时常利用教学准输民族意识,微发学生的爱国思想.1942年冬,经中共葛华区区委书记张弦力劝,出任段店维持会长. ...
-
七绝《又约重阳》
七绝 <又约重阳> 阿谁今日宅其身?此际山头尽是人. 又约重阳高处见,庐州美景在萧晨. 注:阿谁,唐宋古语,犹言谁.何人.宋 苏轼<阮郎归·一年三度过苏台>词云:"他 ...
-
七绝 《题庐州大蜀山照片“青天”》
七绝 <题庐州大蜀山照片"青天"> 西山翠绿碧空青, 倒影分明似画屏. 美景岂能无喝彩? 雁声远去剩秋听. 注释:青天,这里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唐李白<行路难> ...
-
七绝 《暑热》
高温下的合肥大蜀山落日 七绝 <暑热> 大暑将临离石关,庐州从此再难闲. 何期安比东边去,落日如炉煮蜀山. 注:何期,岂料.表示没有想到.安比,2018年第10号台风.蜀山,指位于合肥居所 ...
-
安徽正式批复同意!合肥这里扩区!
2021年04月02日 22:49:19 来源:凤凰网安徽 0人参与0评论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 省政府已正式批复同意 安徽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扩区 总体规划面积 由6.75平方公里 扩大至11.6平方公 ...
-
七绝《蜀山暮春》
合肥蜀峰湾局部景色(摄于同日) 七绝 <蜀山暮春> 一湾湖水静如渊,独向西山听杜鹃. 落日余晖轻透叶,碎金装点绿莹然. 注:如渊,深渊貌.宋阮阅<郴江百咏并序·绿净堂>诗云:& ...
-
“蜀山融-记录蜀山故事”短视频培训会顺利举办
2020年10月27日 08:44:40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0人参与0评论 10月26日,中共合肥市蜀山区委宣传部联合凤凰网安徽举办了"蜀山融-记录蜀山故事"短视频培训会及线下 ...
-
七绝《中秋赏桂》
七绝 <中秋赏桂> 金风渐起蜀山苍,寥落红荷绿芰黄. 若问中秋何处去?桂花园里桂花香. 注:金风,秋风.西晋 张协<杂诗十首>其三云:"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qu ...
-
电影|柳堡的故事
简介 抗战胜利前夕,被日寇蹂躏多年的柳堡解放了.新四军开了进来,江南的百姓由于多年来受尽了兵匪日寇的欺侮,对拿枪的"兵"总是怀有某种不可言状的戒心.新四军战士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很 ...
-
档案观止│中国科大少年班:把“神童”培养成精英
中国科大南迁合肥后, 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多个第一, 其中一个就是在 1978年创办了第一个少年班, 培养我们常人眼中的一批批"神童". 中国科大少年班于1978年3月创办.但其实, ...
-
【碑帖观止】颜真卿《春田诗帖》
颜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与其书法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可以说见其字,如见其人,这就是颜真卿 ...
-
【碑帖观止】米芾:我越写越来劲儿!
(宋)米芾<盛制帖>,行草书墨迹,纵27.4厘米.横3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
-
西溪公馆>云庄>前宸>天空>观止 | 叶帅问答NO.014
今日主答丨叶建英 1 问:红盘撞车了.我工作在城西一带,有无房户的优先资格.7大红盘有5盘都可以摇,单价也差不多,所以我该摇哪个呢.我是自住,所以,想确定摇哪个命中率高一些? 叶帅起高楼:杭州真是一 ...
-
【碑帖观止】此造像碑,为北朝造像碑艺术之冠
造像碑,以北魏时期的最早,而以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时期的数量最多,说明其最盛期在北朝晚期.至隋代日趋衰落,唐代仅偶有发现,唐以后便没有出现. <李道赞率邑义五百余人造像碑>,北魏永熙 ...
-
【碑帖观止】清代黄易隶书《朱子家训》,石刻拓本欣赏
黄易(清朝),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仁和(今杭州)人.树谷子,监生,官济宁同知.尝有声幕府,以诗筒画笔,与簿书迭进,不废风雅. 黄易工书,娴熟隶法.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 ...
-
臧棣的诗《芒砀山西汉壁画观止》
臧棣 芒砀山西汉壁画观止 封堵墓道的巨型黄肠石 曾多达两千多块,移除之后, 芒砀山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起伏在东边,小顶峰 冷藏一个奇观:再深入一步, 腾飞的青龙在地下天空 安然于纵贯南北 竟然也已逾两 ...
-
臧棣新作《河山观止》
臧棣 河山观止 泰山归来,你依然难忘 它的陡峻中深藏着 鬼斧的反思:交错的岩脉 暴露进化的遗迹,也将远古的 巨石之战呈现在你的领略中: 你甚至无需感叹山不在高, 因为"众河之源"的 ...
-
【碑帖观止】文徵明晚年小楷:花开朵朵,渐入佳境!
从十九岁至五十四岁(1488-1523)期间,文徵明学书经历了漫长而扎实的准备阶段.待诏期间,大量的誊录.修订工作使他得以广博古文经典,为晚期小楷的成熟打下基础. 嘉靖五年(1526)文徵明辞官返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