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
出行政策才女苏雪林把攻击鲁迅当成事业,胡适的劝阻令人敬佩

大图模式苏雪林苏雪林认为鲁迅一辈子用尖酸刻薄的刀笔叫别人吃苦头(主要指的应该是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而她要在鲁迅死后也让他吃吃苦头,于是便展开了一系列近乎“鞭尸”的攻击行为,也即是被她自己当作事业的“反鲁”。不过,苏雪林的一系列批判却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只不过是单纯的人身攻击。如苏雪林曾写下的这段总结性的文字:叫我来评判鲁迅,很简单,三段话便可概括: 鲁迅的人格,是渺小,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行为是卑劣,卑劣,第三个卑劣。便以一言括之,是个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角色。

大图模式鲁迅有人认为,苏雪林之所以在鲁迅逝世后对鲁迅展开猛烈批判,是因爱生恨。也有人认为,当年鲁迅对苏雪林态度傲慢,伤了苏雪林的自尊心,最终导致了她的报复行为。但这些推测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无法解释苏雪林为何要在鲁迅逝世之后,在鲁迅被民众尊称为“民族魂”之后才展开批判。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溘然长逝。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文化界为之哀恸。在上海的葬礼上,民众代表献上了一面印有“民族魂”三字的白底黑字旗覆于棺上,并有上万民众自发为鲁迅先生送行。与此同时,苏雪林则开始了自己的“反鲁”行动,她先是写信给了蔡元培和胡适,劝蔡元培不要出席鲁迅葬礼,劝胡适加入“反鲁”阵营。

大图模式鲁迅葬礼在给胡适的信中,苏雪林曾这样写道:鲁迅虽死,鲁迅的偶像没有死……其死后淫威尚复如此,更使我愤愤难平了。而在初闻鲁迅逝世的消息之后,苏雪林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巨憝一死,文坛从此可望宁谧,盖中国文坛十年以来所有风波皆此公所撩拨也。由此不难看出,苏雪林之所以近乎疯狂地攻击鲁迅,是因为她不希望鲁迅被称为“民族魂”,或者说她害怕成为“民族魂”的鲁迅。到了台湾之后,苏雪林写下的这段话将她害怕“民族魂”鲁迅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鲁迅偶像一入台湾,我敢保证: 半年内文风丕变,一二年内,全台的知识阶级的心灵,均将屈服……文化战先就奏了极大胜利。

大图模式不难看出,这其实是阶级立场的问题,本文不便深入探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苏雪林有着同样立场的胡适,却早在她“反鲁”之初便进行了劝阻。在给苏雪林的回信中,胡适这样写道:关于鲁迅,我看了你给蔡先生的信。我很同情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大图模式胡适胡适在回信中用了“狺狺”一词,说明他在个人情感上对鲁迅还是有怒气的,此外他也没想到这封私人通信会被苏雪林公开。不过,胡适没有被苏雪林煽动,而是苦口婆心地对其进行了劝阻。凡论一人,总须持平,对于自己的论敌能持有这种客观态度,胡适无疑也是令人敬佩的。此外,在鲁迅逝世之后,胡适还帮助出版了《鲁迅全集》。只可惜,苏雪林并没有听取胡适的教导,而是将所谓的“反鲁”当成半生事业,宛如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