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国产数据库排行榜:阿里系“OPA”持续攀升,华为“高斯模式”获成功

2021年5月国产数据库流行度排行榜已经出炉,前十中TiDB依然以612分稳坐榜首,分数较上月降低8分;阿里系OceanBase上涨34分位列第二,为本月最大涨幅,阿里云PolarDB上涨28分,排在第三,阿里云AnalyticDB排在第九,位置不变。

武汉达梦以及南大通用GBase分别排在第四、五位,两者差距缩小到仅27分;华为GaussDB上升一位来到第六,openGauss则增长20分排在第八;腾讯云TDSQL下降50分,排名随之下跌一位;中兴通讯GoldenDB近三个月排名不变,一直处在第十的位置。

紧随GoldenDB排在第十一名的人大金仓Kingbase连续两月上涨18分,与第十名仅7分的差距。另外排名第十三的神舟通用数据库两月连续增加41分,排名上升了6位。巨杉SequoiaDB易鲸捷EsgynDB以及万里开源GreatDB也都经受了市场长时间的打磨,各自都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TiDB 5.0 发布

PingCAP上榜独角兽企业名单

PingCAP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分布式数据库的独立创业公司,2015年创立半年后就发布了TiDB并开源,经过6年时间不断的更新迭代,逐步迈向企业级核心场景。近期PingCAP入选“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以开源之力引领变革,探索分布式云的未来。

4月25日发布的TiDB 5.0,通过引入MPP架构,成为具备完整HTAP能力的分布式数据库。TiDB向业务提供统一的入口,TiDB-Server能够自动选择单机执行或MPP模式,并且将事务型和分析型的负载隔离,使得双方在高并发量压力下互不干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

4月7日,2021 GDCC全球分布式云大会在北京举办,PingCAP获得分布式数据库领导力奖。同时PingCAP联合创始人兼CTO黄东旭受邀参会发表了以“站在数据库变革前夜”为主题的演讲。现有的分布式数据库发展已经到达极限,在完全以云作为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之下,黄东旭提出了对于次世代数据库产品的构想:所有的基础设施将会被重写,存储计算等能分离的都会分离,规模效应将会掌控一切。未来对业务来说没有CPU、内存等资源的概念,只需输入任务和时间,系统自带调度平台资源和数据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黄东旭也透露了PingCAP已经在为这个即将到来的空白市场做准备。我们共同期待PingCAP的技术创新,为行业带来变革。

数据库上云势不可挡

阿里华为腾讯三足鼎立

Gartner的报告称,到2022年,所有数据库中的75%将被部署或迁移到云平台,也就是说到明年3/4的数据库都运行在云上。云上资源的灵活扩展、敏捷部署、自动化监控运维将企业生产力提升了一个量级,所以继业务应用上云之后,数据库上云也是一个必然趋势,未来一切计算和数据皆在云上。

4月22日,Gartner发布了“2011-2020全球DBMS市场份额排行榜”。中国数据库产品中有三个厂商鼎足而立,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排名分别是 阿里云第7位、华为云第10位、腾讯云第13位,成为中国数据库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先者,墨天轮排行榜前十中三大厂商占据了六席。

2020年6月1日从阿里剥离出去成立的奥星贝斯,是以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商业公司,而在此之前的5月份,OceanBase刚刚以 7.07亿tpmC的在线事务处理性能,打破了自己在2019年创造的 TPC-C世界纪录。在过去的一年里,OceanBase不仅承载了所有蚂蚁集团的核心业务,还在金融行业赢得多个标杆案例客户,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南京银行、广东农信、中华财险等,另外在运营商场景中也有落地。

4月2日,运行在OceanBase之上的“赣服通”金融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运行。当前“赣服通”实名用户累计已达2740万,累计访问次数超过13.6亿人次,约每1.7个江西人就有1人在使用。

阿里系另外两个数据库产品PolarDB和AnalyticDB本月分别排在第三和第九。在李飞飞的主导下,阿里云数据库不仅在技术实力上处于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也在亚太地区遥遥领先。

4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正式颁发“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阿里云自研的云原生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PolarDB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月28日,杭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阿里云自研的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荣获“科技创新类省级科学技术奖”。

我们再来看看TDSQL的消息:在4月7日召开的2021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上,腾讯云数据库获“分布式数据库领导力奖”和“最佳分布式数据库实践奖”,是极少数获得了两项奖项的厂商。

“分布式数据库领导力奖”的评选,是通过评析腾讯云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的三大产品系列后决定的,三大产品系列分别为分布式数据库TDSQL、分析型数据库 TDSQL-A和云原生数据库TDSQL-C。

总结:未来一切皆在云上,云数据库、云平台即未来,新一代HTAP数据库系统将逐步取代过去纷繁复杂的IT架构,颠覆现有计算资源的分配结构,甚至超越摩尔定律。随着全面云化进程的推进,多云管理、多云容灾,以及多云分析系统(Snowflake)也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另外针对部分大型企业,私有云数据平台也将是IT基础建设的第二大市场。

“华为高斯数据库模式”

正在迈向成功

4月25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上,余承东正式发布了华为云GaussDB (for openGauss),主打政企核心业务负载的金融级分布式云原生数据库,在性能、可用性、弹性方面全面提升,并且已经受金融业务全场景的严苛考验。

GaussDB (for openGauss)在银行业务实测中,实现32节点1500万tpmC,另外通过将AI技术植入到数据库内核的架构和算法中,让数据库管理更加智能与高效。而且在政企客户最为关注的高可用方面,华为云GaussDB提供了多种高可用方案,包括同城AZ内高可用、跨AZ高可用、异地跨Region的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案,提供跨AZ的读一致性访问,满足金融级监管要求。

除了GaussDB (for openGauss)外,华为云拥有GaussDB (for MySQL)、GaussDB (DWS)等关系型数据库,以及GaussDB (for Mongo)、GaussDB (for Influx)、GaussDB (for Cassandra)、GaussDB (for Redis)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加上一些RDS数据库和数据服务平台,华为云几乎覆盖了企业数据库的全场景需求。

目前GaussDB位列第六,openGauss紧随其后排在第八。在现在看来,华为当前的高斯模式已经取得成功。华为专注云上数据库的整套服务能力,通过开源和鲲鹏体系助力合作伙伴发行商业版实现共赢,同时围绕技术、用户、伙伴组建庞大的生态体系,加速推动技术和项目的落地。

华为高斯,未来大有可为。

信创市场规模庞大

四大传统厂商竞争激烈

近期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1中国信创生态研究报告》,中国信创生态市场实际规模2020年为1617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37.4%,2025年将达到8000亿元规模。

数据库类厂商中,达梦数据库在市场表现和产品竞争力方面表现较好,已经初步进入明星象限,并入选信创优秀厂商。另外南大通用和神舟通用位于成长象限,人大金仓处在潜力象限。

墨天轮排行榜上,达梦、南大通用、人大金仓、神舟通用的流行度趋势如下:

达梦数据库近期与杭州沃趣联合推出了数据库一体机QDM,并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展示。

4月,达梦联合墨天轮举办的首届达梦数据库精英挑战赛,其中“高校组决赛一等奖海南三亚游学”近期圆满落幕,我们期待下一期的进行。

4月29日,由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主办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以“数据强基 协同创新”为主题,一方面深入探讨大数据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汇聚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各方力量,共襄协同创新与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版图的扩张。南大通用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依托多年在行业上的优秀表现荣获“数鼎奖——2020-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领军企业”。

近期太极股份发布2020年报,报告显示人大金仓Kingbase部署银行、中国移动、电网等多行业核心业务系统,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另外人大金仓还发布了金仓KMDS、金仓KRDS新品,完善自有产品体系,助力客户实现数据库快速迁移和上云服务。信创业务合同额近70亿,金仓数据库产品市场份额超50%!成为信创行业标杆。

神通数据库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作为核高基专项的牵头承担单位,一直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贡献。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首舱“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在此次任务中,神通数据库两节点共享存储集群用于保障核心舱内物资和环境监测,神通数据库及MPP集群在文昌发射基地中的地面保障、火箭跟踪测控等核心系统中均有应用,神通数据库有力保障了发射任务顺利推进,成功护航“天和核心舱”顺利出征。

另外,2021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公示《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入围名单。共有70个解决方案入围,其中 腾讯云TDSQL人大金仓中兴通讯神舟通用 4家国产数据库厂商在列,另外公布了9个创新奖,中兴通讯GoldenDB的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是唯一的数据库产品代表。

加强开源生态建设

统一标准走向世界

近几十年来,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开源生态,除了让企业能够以很低成本直接应用最新的技术,还能聚焦行业顶尖爱好者相互交流、共同研发,也推动了相应技术的发展。比如我们熟知的开源数据库:MySQL、PostgreSQL、Redis、MongoDB、Elasticsearch、InfluxDB等,当前这些数据库基本上已经在很多企业的生产环境中使用。

墨天轮数据库排行榜中的开源数据库如下:

在国产数据库中,除了TiDB和openGauss一直在注重发展开源社区生态外,近期由浪潮技术团队开发的NewSQL分布式数据库 ZNBase也正式开源。

ZNBase 是一款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产品,具备强一致、高可用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水平扩展、高性能、企业级安全等特性。应用场景包括金融级商业数据库应用、多地部署异地多活场景、海量数据存储访问场景、OLTP 和 OLAP 混合场景。浪潮自研的原生分布式存储引擎支持完整 ACID,支持 PostgreSQL 协议访问,同时提供自动化运维、监控告警等配套服务。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开源行列,共同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再各自为阵,特别是开发者工具、数据迁移工具、监控运维平台、容灾平台等,如果每个厂商都开发一套将消耗非常大的成本。期待国内最终可以出现一个类似PG的生态,真正推动产业和技术的同步发展,走向世界。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