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JACS:铬催化烯丙基脱氟反应实现羰基自由基与烯烃的偶联
相关推荐
-
人名反应及常见反应(T-Z)
Takai反应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都没有常规立体选择性地由羰基化合物制备烯基卤代物的方法.1987年,K.Takai和K.Utimoto报道了一个简单的并具有立体选择性的方法,在卤仿-二氯化铬( ...
-
有机合成中碳链上增加一个碳原子的方法
一.以甲醛或甲醛等价物为底物进行反应增加碳链 1.羟醛缩合反应(Aldol condensation) 醛酮在碱性条件下得到烯醇盐和另一个羰基化合物缩合得到β-羟基醛酮的反应.当利用甲醛作为底物时则底 ...
-
全合成|Neil K. Garg 《JACS》:Picrinine
引言 第一作者是Joel M. Smith 通讯作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Neil K. Garg Garg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Akuammiline生物碱的Picrinie的首次全合成(DOI: 10 ...
-
Cryptotrione的全合成-黄乃正团队新作
引言 Kuo团队在2010年,从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的树皮中分离得到一个崭新的含35个碳原子的萜烯类化合物,命名为cryptotrione (1): 图片来自 ACIE ...
-
Riley氧化
1932年,H.L. Riley等首次报道了使用二氧化硒氧化醛酮的反应.在此反应中,各种具有α-亚甲基的醛酮在很缓和的条件下被氧化物相应的1,2-二羰基化合物得到很高的产率.在这之后,使用SeO2的反 ...
-
常见的金属氮杂环卡宾催化剂的应用
近年来,N-杂环卡宾(NHC)配位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已经成为各种交叉偶联反应研究的热点.氮杂环卡宾可以和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C-M键,与传统的膦配体相比更加稳定,富电子. 对金属的配位能力强,并具有更好的 ...
-
【有机】钯催化关环/开环偶联反应:非活化烯烃的对映选择性双芳基化
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钯催化的碳-碳交叉偶联反应是必不可少的成键手段.在大多数典型的例子中,这两个基团分别从有机卤化物和预先生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转移到钯(II)上,且转移的有机基团直接偶联形成新的C- ...
-
【有机】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教授课题组JACS:铜催化对映汇聚式Suzuki−Miyaura C(sp3)−C(sp2)偶联
Suzuki-Miyaura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交叉偶联反应之一.与经典的C(sp2)−C(sp2)偶联相比,烷基卤代物与有机硼试剂间的C(sp3)−C(sp2)偶联反应研究较少,不对称的例子更为少见. ...
-
【有机】JACS:NiH催化的硫醚导向的非活化烯烃的远程γ-C(sp3)-H键酰胺化反应
区域选择性地催化C(sp3)-H键酰胺化已被广泛用于胺的制备.因为苄基或三级C-H键相对较弱的键解离能和独特的空间环境,它们可以容易地进行金属氮宾介导的分子间酰胺化(Scheme 1a).然而非活化亚 ...
-
重磅!4月1日实施工业有机废气蓄热催化燃烧装置和蓄热热力燃烧装置实施新技术标准!!
工信部19年8月27日发布公告,批准了多项行业标准.包括化工行业标准29项.石化行业标准13项.冶金行业标准48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115项.建材行业标准12项.稀土行业标准11项.机械行业标准78项 ...
-
【有机】Pd催化溴代芳烃和重氮化合物的螺环化反应构建1-氮杂螺环化合物
螺环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不仅可用于合成有机催化剂和手性配体,还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中.其中,1-氮杂螺环作为一类重要的螺杂环化合物,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的基本结构骨架(Figure ...
-
西安交通大学曾荣教授课题组Org. Lett.:铜(I)/有机胺共催化1,3-二烯与胺的脱氢氮杂[4 + 2]环加成反应
导语 四氢吡啶(THP)骨架广泛存在与天然产物.药物以及生物活性分子中(图1),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因此,其环状结构的构建引起了化学家们的关注.构建四氢吡啶的策略有很多,例如烯烃复分解反应.亲核加成反 ...
-
【有机】康奈尔大学林松课题组JACS:电还原氯硅烷生成硅自由基
有机硅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学的许多方面.硅自由基对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是生成碳硅键的主要方法,而硅自由基的生成通常来源于过氧化物或光催化引发的硅烷的氢攫取反应.尽管这些方法可以实现该类转化,但仍需合 ...
-
【有机】钯催化烯烃串联的胺基甲酰氯化合物的环化反应合成螺羟吲哚类化合物
近年来,利用步骤经济.原子经济和绿色的方法合成杂环化合物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合成方法中,过渡金属催化的合成转化处于领先地位,是有机化学家构建C-C和C-X键的重要策略.过渡金属催化的 ...
-
传统化学的诺奖: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的深度解读
2021年10月06日 18:10:14 来源:知识分子公众号 撰文|陈杰安(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 审阅|黄湧(香港科技大学) ● ● ● 诺贝尔化学奖一度被认为是 "理综奖",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