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教学的三点思考

唐惠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理应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极为重要和相当紧迫的。中学语文实施创新教学,我以为应注意三个重要的问题。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在这种气氛中学生能作出他自己的选择,能平等地同他人共同安排活动,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力量,能作为他或她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富有创造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公正、平等和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以积极乐观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天性,将他们视为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水平的时间与空间,特别应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发表意见的机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并改正错误;还要教育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解放,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中一贯提倡师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异,无尊卑之别。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放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经常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课文的重点、疑点和难点组织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既培养互相探讨、合作的好习惯,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尝试让学生自命作文题(包括主动从报刊获取材料,然后拟出话题类作文题);经常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语);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还试着让班内其他同学来点评,然后把佳作及学生评语一起推荐、发表到有影响的报刊。这些有益的尝试,培养了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的能力,使他们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倡言质疑,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波普尔语)。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为了唤起学生质疑求索的勇气,我曾选取《青年报》上一则报道,让他们畅谈感想。该报道的内容是:江苏如皋三年级小学生沈颖,对课文中“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一句产生疑问:“月光”怎么可以升起来呢?她认为这是个病句,应把“月光”改为“月亮”。在妈妈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大胆地给课本主编去信。不久,她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的回信,信中说:“你提的意见是对的。……在课本重印时,我们一定改过来。”这段材料对学生触动很大,他们都认识到在学习中必须敢于批评、敢于超越,自觉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同时,我还注意把创造性质疑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通过“摄取信息----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创造性质疑”的学习过程,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一定直接给出回答,有时可以提供寻求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课后自行解决。

求异就是不苟同于传统的或者一般的答案,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或主张。求异思维的特点是独特、新颖、灵活,这也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逆向思考,对老师的讲述、同学的发言等提出反驳或修正,并讲明道理。只要学生能独立思考,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支持。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明白,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不通时,应及时改变角度,另辟蹊径,这样在思维的海洋里纵横驰骋,自由畅想,有助于培养创造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发挥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

创造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的活动,但创造又是从模仿开始的。不管教师承认与否,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示范是促成学生创造的动力。所以启动创新教学必须在教师示范上多下功夫。为此,教师应做到两点:

一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众所周知,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

实践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套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出来了,就会得心应手。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满足于轻车熟路,无论上什么课都沿用既定模式,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教师要讲什么、如何讲,教师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已在学生意料之中了,又怎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呢?所以教师应敢于自我否定,大胆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我的做法主要有:(一)、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和扩展阅读课,比如《古诗词的联想、想象艺术》《青春是诗的年龄(新诗赏读)》《作家风格的多样化略说》《怎样写好影视评论》《尺水兴波最动人》《练一练故事新编》《奥斯卡金像奖获奖者致辞趣谈》《语文审美趣谈.博喻之美》《语文审美趣谈.旁衬之美》等等。这些扩展课在教学内容上注入了“活水”,常令学生兴趣盎然,获益匪浅。(二)、教学方法创新。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我坚持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讲究“授人以渔”;在讲述、提问、讨论、练习、发现、探究等教学方法中,只要条件适宜,总是优先选择让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三)、训练创新。比如学完小说单元后,精选构思奇巧的微型小说佳作,掐去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猜读、续写、交流。又如在说话训练中,引入“请与名人比试口才”的专题练习,不仅使学生锻炼了口才,活跃了思维,又能获得有益的思想启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是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创造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自执教以来,我一直勇

于探索,辛勤笔耕,已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在《中小学教材教学》《教育艺术》《中学语文》《中学生》《语文报》《21世纪中学生作文》《语文世界》等50余种有影响的报刊发表专业文章300余篇;1997----2002连续六年被全国青语会会报《语文周报》评为“优秀教师作者”;2001年被人教社《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评为年度优秀作者。学生常能从语文报刊上读到我的高质量的指导文章,“亲其师,信其道”,对教师充满敬意。在读写教学中,我常恰当选取一些教研成果,适时地讲解给学生听,或印发给他们阅读;我还把自己教研的甘苦、心得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明白创新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从而树立起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的信心。

(0)

相关推荐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任务,对学生们不光要进行基础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制定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与基础科目之一,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发展均有好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要求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 ...

  • 我对中国古典舞教学的三点思考

    我对中国古典舞教学的三点思考: 北京舞蹈学院 王伟教授 关于中国古典舞"一体多元"的解析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提出"一体多元"的理念是我在2001年任中国古 ...

  •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启发与思考

    坦白讲,以前我对教学方面的比赛一直有一些成见.这些成见不是来自于比赛本身,而是来自于大家应对比赛的态度.行为以及结果.比如很多比赛都具有站位高.组织精.投入大.范围广.响应强等特点,但是往往除了推动一 ...

  • 多人谈 | 彭剑娥:高校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思考

    2021年第2期 高校语言政策 多人谈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 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 彭剑娥 汕头大学文学院 高校双语教学政策与实践思考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 ...

  • 助力绘本教学的三个策略

    蒋静娴 绘本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精简的文字结合,或者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的图书.在尝试低段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我探索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准备充分,遵循原则 "读&qu ...

  • 泉州:创新“五个三”机制 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来源:泉州网 台海网5月6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昨日,记者从市应急局获悉,近年来,泉州坚持以"标准先行.标杆引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为原则,着力创新"五个三"机 ...

  • 组织发展如何实现创新跃迁?三步缺一不可

    在走向创新型组织的主旋律下,如何深挖组织潜力,从战略.组织.人系统化的角度寻找让组织发生巨变的机会?在「2021中国优秀企业人才培养实践高峰论坛」北京站现场,战略与组织转型专家佛洁对此表示,组织能否顺 ...

  • 藏水入疆工程第三次思考成果

    藏水入疆工程第三次思考成果

  •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苏永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课程目的第 3条指出: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能力.收集和处 ...

  • 主体性教学的“三步走”

    崔凤英.付玉芹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旨在塑造和建构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高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