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0字 长篇连载《怀念父亲》 第一部 第三篇 | 开封市祥符区实验中学 陈付芬

作者简

长篇连载《怀念父亲》

第一部

第三篇

开封市祥符区实验中学

陈付芬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所经历的绝大数人和事,都被淹没、遗忘了,而能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以及那些永久难忘的磨难和困苦。每当回忆起童年,眼前没有红,没有绿,只是一片灰黄。我便更加懂得父亲那时的很不容易……

1

母亲长相一般,但个性要强,加之当初读了那几年书的缘故,婚后仍被村人高看。当了村大队贫协主席。我两岁时,母亲将要临产妹妹,扛着大肚子参加大队部选举大会,她很有希望被当选为大队妇女主任,这是她的理想和追求。

可就在母亲即将被选举通过的节骨眼上,却突然有人站出来诬陷说我爷爷骂过毛主席,母亲因此被落选。这对她来说,很不公平和遗憾。她很想走上台去责问那人什么时候亲耳听到我爷爷骂过毛主席的?可终因她扛个大肚子很不方便,而且她也曾听说爷爷当年因有个大梨园被入公而总跑来跑去告状这个,告状那个的不免会得罪一些人。但她知道爷爷很热爱毛主席,从不会有骂毛主席之事,分明是那人在借机会报复诬陷而已。母亲终没再与那人理论什么,可终因那人的诬陷,让母亲白白失去了那次很有希望被评选为大队妇女主任的机会。从此,她便再也没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只好认真干着一个家庭妇女所应该干的一切事务。

所以,母亲终归只能算是一个很普通的劳动妇女,在为人处事,以及后来的教育子女,甚至在给子女们调和矛盾等方面的能力和方法上,都远远不及我那当教师、又当过多年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父亲。因此,每当想到父亲时,我总会泪流满面……

2

我四岁、妹妹两岁,母亲终于给我们生下第一个弟弟。但因家里太缺钱,母亲仍如生我和妹妹时一样没去医院在家生下了他。但不知是因这个弟弟太薄命,不如我和妹妹当年出生时的顽强,还是因这次所找接生婆的技术实在太差的缘故,终因没扎好脐带,弟弟出生第六天大概是得了民间说的“四、六”风吧,第七天就死了。

父母便又有着我和妹妹两个女孩的生活。这对他们来说,除是一个很不小的打击之外,又怎会心甘呢?

弟弟死后不久,母亲又及时怀孕了。次年我五岁,妹妹三岁的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又给我们生下第二个弟弟。当然,有了在家生产那个弟弟夭折的教训,母亲这次一定不会再如之前那几次在家生产了。父亲也一样深深吸取了头年失去儿子的深刻教训,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将母亲送到医院生产。并请假亲自陪护她生下孩子。而且,这次尽管是在医院里,可还是让父亲紧张和担忧得心提到了嗓子眼,并恨不得要跳到地面上来呢。惟恐再会像那次生下男孩就夭折呢。于是,在父亲的精心照顾,及医院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母亲便很顺利生下了他。因那个弟弟的夭折,这个弟弟自然成为大弟弟了。

他来得很是时候,尽管比我们来得都迟,可命中注定他是要在爷奶、父亲,及全家人的心目中,地位要远远超过我和妹妹的。至于母亲就更不必说了,他的到来,是要给母亲提升在家里地位的人。是他让母亲从此有了在爷奶及更多家人面前扬眉吐气的机会,也是他让母亲有了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无比自信;也还是他让父亲从此有了儿子,有了香火,有了能给整个家庭传宗接代的人。也正因此,他便成了全家人的掌中宝,生怕会有一点照顾不周全。

父母当初在相继生有我和妹妹后,从家人及周围人对待他们的态度中难免会有悄悄滋生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这个弟弟的到来,却又成为让他们这种思想发展壮大的根源。可父亲尽管也如母亲一样地重男轻女,但他终归是文化人,总不会在平常日子里表现得像母亲那样太明显罢了。

但总因贫穷,弟弟从胎里就营养不良,生下后身体格外瘦小,经常体弱多病。为了养活他,父母可真费尽了心思,做了不少难。母亲也因身体营养跟不上,让弟弟没多少奶水吃。记得那时我常悄悄跟在父亲或母亲身后,看着他们手里拿着一个小碗在四处寻找着有奶羊的人家,总要给弟弟讨来一点羊奶喝。因我们家实在穷得连一只奶羊也养不起,父母便只好这样去东家寻西家的给弟弟讨来不多的羊奶加温了喝。而他有时候又实在呛不住羊奶的膻味不愿多喝。我和妹妹总会常常要去喝弟弟剩下的那一点点的羊奶。

弟弟因营养不良,常有感冒发烧。父亲总会请假拉上一辆架车让母亲怀里揣抱着他坐上四处求医问诊,唯恐养不活他。尽管父母已盼到儿女双全,却很少能真正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此时60多岁的奶奶虽已盼来了孙子,却早因全身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即使想抱弟弟,也没半点力气。父亲不但要操心给弟弟看病,更要操心给奶奶四处求医,他虽中师毕业任教农村教师,但终因这时地位低下,工资低得实在可怜,几乎不够用来给他们看病。一家人在村里不但要忍受贫穷,还要被人瞧不起的时常受欺负,只能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父亲因生活艰难和精神郁闷,便也时常生病,可他总很少舍得花钱去看,导致后来全身浮肿,病得更严重了。家里不但没治病的钱,也很少吃的东西,想让家好过一点儿,就只靠母亲多下田劳动挣几个工分,来分得那不多的东西吃了。家境更为不好起来。便这样提心吊胆,更加吃不饱穿不暖地又熬过了漫长的一年。

3

我六岁,妹妹四岁,弟弟也将满一岁了。不管多么贫穷艰难,父母总盼孩子们会有慢慢长大那一天吧。可正当他们对家似乎看到希望之时,四岁的妹妹却偏偏患重感冒,需住院治疗。可因家里太缺钱,未能让妹妹住进医院。

父亲只请邻村一个所谓乡村赤脚医生给妹妹扎针治疗。哪知他因太年轻看病很少经验,便在扎针到妹妹胸部时竟不小心大概扎到了妹妹的肺部,便将已好不容易长到四岁活蹦乱跳的妹妹给活活治死了。这在父母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

父亲为此懊悔、痛苦万分。母亲也为此惋惜并责怪了父亲好些年。

父母的孩子接二连三有生有死的到来,让家里经济更为紧张,家境也更艰苦贫穷了。我便是生活在这个最穷的村子,又是村里最穷人家的第一个孩子,有幸看尽世间百态,更深切体会了父母的苦辣辛酸……

埋去妹妹那天,母亲蹲在地上,两手拍着大腿,嘴里不停地哭喊着:“我的娇妮儿呀,你去哪里了?妈妈再也见不到你了啊!”父亲怀里抱着弟弟,蹲在母亲身旁,也早已泪流满面。父亲看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便将站在一旁尚不懂事傻呼呼的我叫到跟前,示意让我走到母亲面前去,些许母亲看到我,就不那么痛苦了吧。

于是,我按着父亲的意思去做了,可出乎意料地却被母亲一把抓住我,连推带搡的就是一阵劈头盖脸地狠狠打骂起来。母亲一边狠狠地打着我,嘴里还一边连哭带喊地骂道:“你个死妮子,你个兔孙、你个鳖孙,你总是嫌弃她多余,你不喜欢她,这会儿她死了,你好受了吧,你舒坦了吧,你高兴了吧,你满意了吧!”等等一大串很是难听的话。

当时,我那么小哪能理解和听得出母亲骂话的意思呢?只感到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母亲挨打了一通和辱骂了一番地很委屈。

多年后,我终于从母亲嘴里得知她当年打我骂我的真正缘由,她说:“我那时哪是在骂你呀,那是在指桑骂槐、比鸡骂狗地说落你奶奶呢。”可见,那时的母亲心里对奶奶的怨恨会有多深啊,以至于将自己的亲骨肉都会看成如对奶奶一样地怨恨了,便在借打骂着我的同时,是要来发泄她的怨气和痛苦啊!

当然,自从我当年是个女孩不该被生下的却生下了的那一天起,我就很自然地早已成了母亲的出气筒。并且,母亲每当遇有不顺心要拿我发脾气时理由总是很充足的,对于这些,我也早已习惯不足为奇了。要怨就怨谁让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却是一个女孩的着急投胎来呢?

那天我被母亲无缘无故地挨打辱骂之后,父亲也许会认为母亲是受了突然失去妹妹的刺激,才又如失去理智一般地狠狠打我的吧,便只好将我从母亲手里拉开,顾不上多哄几句,便又示意让我先一边玩去了。

看到母亲仍只顾蹲在地上哭着,而父亲又仍只顾抱着弟弟蹲在母亲身旁不停地劝说着什么,却没人会过多在意到我的委屈和存在。我便一个人躲在一边伤心委屈地哭了好大一会儿后,就又处于好奇悄悄跟上了要去埋掉妹妹的那些个人,便亲眼目睹了几天前还与我一起玩耍的妹妹,顷刻之间却被先用一些秆草麦秸秆之类的裹住,又被一锹一锹地埋进了土里去的情景。于是,与妹妹相比,我不敢再有什么过多过高地奢望,便从此学得更乖了。

之后,我成了父母唯一的女儿,在父母的心目中,我的位置也许会从此多少又有些提高了吧。尤其父亲之后似乎对我更加关心和喜欢起来……

作者简介

陈付芬,笔名吾言,开封市祥符区实验中学中小学高级教师。论文作品见《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等杂志;文学作品多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河南站”平台发表并入选《师墨飘香》。人生格言:1、“用爱温暖教育,用文字照亮自己。为人生留下诗情画意和美好生活痕迹;”2、“我虽平凡、普通,但也要努力活出平常人的自我和成功!”是一个付出平凡,收获快乐,拥有一份钟爱的事业和一个美满家庭的幸福之人。

(0)

相关推荐